外貿SEO應該怎樣做?

這幾年做外貿SEO的越來越多,背後原因很複雜,不去探討了。今天我們就來聊一點外貿網站SEO該怎麼做的感想。

我所遇到的英文外貿網站,大部分是賣產品的,產品各種各樣,從單一軟件或產品小網站,到規模不等的2B企業,到巨型2C電商平臺。賣服務的不多,當然也有,甚至有非常有創意、有價值的服務,不過總體上來說還是佔很少數。中國是製造大國,論產品能力,在世界上少有對手。但服務類,需要的是另一種技能,國內企業走向世界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所以,這裡說的外貿SEO以賣產品的網站為主。

外貿SEO的策略考慮

今天先說策略方面的考慮,以後有機會再聊技術方面的細節。

對英文產品類、交易型搜索結果頁面真正關注的SEO應該都會看到一個明顯規律,排名在前面的頁面絕大部分是兩類:

  • 垂直領域專業購物網站。比如,買假髮大概率會看到wigs.com頁面,買婚禮裝的大概率會看到davidsbridal.com、herworld.com之類的,買女童裙的大概率會看到next、zara等網站。
  • 電商巨頭網站。包括Amazon、ebay、阿里,也包括傳統線下巨頭如macys、walmart、bestbuy、target等等。

其中,有些行業的垂直領域專業網站競爭者比較多,比如服裝行業。

一般來說,大部分產品搜索,垂直專業網站排名又比電商巨頭要好。總體搜索流量,那肯定是亞馬遜最高,但那更多是因為亞馬遜品類齊全、規模巨大,總體排名都不錯。具體到某一個行業的產品,大部分情況下排名在前面的會是垂直專業網站,然後才是亞馬遜等綜合電商跟在後面。

所以,要想在外貿領域獲得SEO流量,要麼做成專業垂直網站,要麼在電商巨頭沒有完全覆蓋到的查詢詞縫隙中獲得排名。

SEO技術上的問題可以後面再考慮,首先要思考的是策略問題,要做成這兩類網站,那麼網站應該是什麼樣的?或者要解決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排名好的垂直專業網站是什麼樣的?

一張圖片勝過千言萬語,看一下優秀的垂直領域專業網站產品分類頁面是什麼樣的:

外貿SEO應該怎樣做?

尤其是注意看第一屏的樣子:

外貿SEO應該怎樣做?

而國內網站風格是有很顯著中國特色的,國內外貿公司做出的外貿網站也大部分沿襲了這一風格:

外貿SEO應該怎樣做?

看著眼熟吧?倒不必糾結這是哪個網站,因為大部分國內做的外貿電商網站分類頁面都是這個樣子的:

  • 左側給出進一步過濾的導航,通常下面還有熱銷產品
  • 產品列表最上面是一堆品牌、價格、排序、顯示方式等的選擇
  • 除了產品名稱,產品列表本身儘量列出可能吸引用戶的賣點:現價、原價、免運費、rating等
  • 姑且不論產品圖片的質量

上圖已經算簡潔的了,有時候列表上方的選擇可能更多:

外貿SEO應該怎樣做?

產品列表本身包含的信息也經常更多:

外貿SEO應該怎樣做?

然後再回頭看一遍國外垂直專業網站的產品列表頁面:

外貿SEO應該怎樣做?

感受到差別了嗎?簡單說,優化得當的分類頁面不是按照產品列表頁面來做的,是按照著陸頁面的要求做的,看著就像雜誌的一頁,簡潔、美觀、重點突出:

  • 大幅高質量題圖,或視頻
  • 字體、顏色都經過設計的tagline
  • 產品分類說明,注意不是放在頁面最下面,是在最上面
  • 有限的排序選擇
  • 簡潔的產品列表,除了圖片,很多網站只列出產品名稱和價格,連評星都沒有

結論,產品不多的網站,要做成垂直專業網站,首先不是考慮SEO細節,而是想想網站該長成什麼樣子。

綜合電商又該首先解決什麼問題?

前面提到過的,除了做成垂直專業網站,另一條出路是在綜合電商巨頭沒覆蓋到的縫隙中生存。

說是縫隙,貌似很狹窄,其實也沒那麼難。雖然Amazon、ebay體量那麼大,什麼產品都有,再加上阿里系和walmart等的競爭,但依然存在很多查詢詞,新站是有機會在這些巨頭中搶下個排名的。原因還是那個長尾理論,而且在互聯網世界,長尾真的是太長了,用戶會搜索的詞五花八門,總有一些查詢詞是巨頭網站佔不完前兩頁的,Google只好暫時拿一些質量不怎麼樣的頁面湊數,這就是機會,而且這個數量並不小。

這種情況下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什麼?是你得有足夠的產品頁面被收錄。長尾詞的查詢量經常小到沒辦法做關鍵詞研究,所以幾乎無法預計哪些產品能鑽出巨頭網站的縫隙,那就要靠有足夠的量,再加上一點運氣,總有一定百分比的頁面或獲得排名。

那麼除了公司真的有這麼多產品,SEO方面要解決的就是收錄:

  • 要有精心設計的導航結構、內部鏈接結構,使盡量多的產品頁面獲得抓取途徑和最基本的收錄權重
  • 在複雜的導航系統中,還要儘量減少分類、過濾條件頁面造成的複製內容
  • 產品描述內容質量怎麼解決?靠供應商提供的產品說明?那網上恐怕是有很多同樣內容的頁面了。這時候,UGC、用戶評論、數據挖掘、高質量的信息聚合能力、甚至AI的使用,很可能會是核心競爭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