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高新区细柳街道中心学校教师卢碧波:温暖的礼物,美好的回忆——解读绘本《獾的礼物》

卢碧波

西安市高新区细柳街道中心学校教师卢碧波:温暖的礼物,美好的回忆——解读绘本《獾的礼物》

卢碧波,中共党员,中小学一级教师,陕西省学科带头人冯爱虎工作坊成员,任教于高新区细柳街道中心学校。从事小学语文教学20年,被评为高新区教学能手、优秀教师,所带班级荣获“西安市优秀班集体”光荣称号。

《獾的礼物》是英国著名作家苏珊·华莱创作的一本关于生命教育的绘本。这本书讲的是森林里动物们的故事。年迈的獾睿智而亲切,教会了大家很多东西,是动物们依靠和信赖的人。他知道自己马上就要死了。当这一天终于到来时,他给朋友们写了一封信,就在摇椅上睡熟了。獾做了一个很美的梦:在黑暗的隧道里,年老体衰的他腿脚变得强壮灵活,可以自由地奔跑,根本不需要拐杖!当他越跑越快,就感觉自己越来越轻盈,最后他脱离了身体,获得了自由。当朋友们得知獾死了的消息,悲伤不已。鼹鼠因为獾的离去悲伤得不能自已,泪流不止,夜不能寐。没有了獾这个值得信赖的朋友,在寒冷的冬天里,动物们都觉得异常得寒冷和孤单,简直就是度日如年。

漫长的冬天终于捱过去了,春天快要来临时,动物们常常聚在一起,说起对獾的回忆。那是一个个多么美好的回忆啊:鼹鼠是在獾的教导下,学会了使用剪刀,成为村子里手最灵巧的一个;青蛙是在獾的鼓励陪伴下学会了滑冰,变得勇敢自信,成为花样滑冰高手;狐狸是在獾手把手地耐心教导下,学会了系领带,成为一个时尚先生;兔子太太是在獾的帮助下学会了烤姜饼,成为了村子里的最出色的厨师。说着说着,大家的悲伤渐渐淡化了。原来,这就是獾留给朋友们的礼物——美好的回忆。这些回忆温暖了大家的心,都对獾充满了感激之情。

春天来了,动物们的悲伤也随着雪慢慢融化了,他们接受了獾死亡的事实。以后的日子里,当朋友们说起獾的时候都面带微笑。因为美好的回忆温暖着动物们的心。一个春日里,鼹鼠来到最后一次见到獾的山坡上,美好的回忆让他感觉并不孤单,好像獾就在自己的身边。他对着天空轻轻地说:“谢谢你,獾。”他相信獾一定能听到。

读了这个故事,我想了很多。在生活中,生老病死是无法避免的事。如何让孩子接受死亡,对每个家长来说,都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说不明白,却又无法回避。那就和孩子一起读读《獾的礼物》吧!告诉孩子,死亡是生命的自然规律,每个人都不得不接受。如果拥有美好的回忆,就能抚慰我们的痛苦和悲伤;然后我们珍藏回忆,继续自己的生活。在《獾的礼物》里,开始时朋友们因为獾的死亡伤心不已,孤单难过;后来在一次又一次对獾的回忆中,渐渐不再悲伤,最后可以微笑地谈起獾。因为回忆抚慰了大家的悲伤,他们接受了獾已经死亡的事实;更是因为他们认识到,拥有了和獾在一起的美好回忆,他就永远活在朋友们的心里。这让我想起了电影《寻梦环游记》里的经典台词:“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 告诉孩子:对于一个人而言,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点,只要家人、亲人还记得他,还拥有对他的回忆,他的生命就没有结束。我们要珍惜和亲人在一起的每一天,珍惜相互陪伴的美好时光。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上,这些美好的记忆,就是最好的礼物,能治疗我们的悲伤,能温暖我们的心灵,支撑我们好好生活。

在《獾的礼物》里,还有很多让人感动的地方。

獾知道自己快要死了,并不害怕,却担心朋友们会因他的死而悲伤难过。可见他是多么的善良。

在山坡上,虽然獾很想和朋友们一起跑,但他已经老得跑不动了。獾却并没有伤心难过,因为朋友们快乐,所以他也快乐。

獾临死之前,信是这样写的:“我要去下面的长隧道了。再见。”朋友们读了会感觉到,獾是去了一个遥远的地方等待着大家,他们还会再见面的。

整个绘本的画面生动,色彩明亮。蝴蝶页满满的绿色,展现了生命的活力。每一页暖暖的色调,淡化了文字里的悲伤。獾即将死亡的画面,平静而温暖:干净整洁的房间,壁炉里的火,轻轻摇晃的椅子上,年老的獾睡熟了;长长的隧道并不黑,明亮而清晰。文字也是亲切而生动的,此时的獾并不痛苦,反而觉得轻松和自由。这样美好的画面让伤心的文字也变得有了温度。图画和文字共同营造的氛围,让孩子强烈地感受到,原来死亡并不可怕。虽然《獾的礼物》谈论的是和死亡有关的故事,但是我们却能从中读懂生的希望:用美好的回忆温暖人生,然后更好地生活。

如果孩子问起死亡,不要逃避,不要慌张,一定要和他一起读读《獾的礼物》,因为这是一个与生命共鸣的绘本。当你满怀感情地朗读时,你的声音会和绘本的图画、文字一起,引导孩子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如果孩子没有问起死亡,也可以读读这个绘本,让他有这种面对死亡的体验,这样即使现实中突然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孩子会因为有过类似的体验而容易接受,不会因为不了解而产生恐惧心理,难以接受。这是为人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的正确的、积极的生命教育。

《陕西教育》(综合)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月刊。栏目设置见置顶文章,发表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