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高考——一場驚動了最高領導的錯題風波

今天六月六號,一年一度的高考明天就要開始。由於龐大的人口基數,我國每年都有幾百萬的考生參加六月七八號的高考,近年更是達到九百多萬。可以說高考是名副其實的關係千萬家庭的大事。

那年高考——一場驚動了最高領導的錯題風波

與高考相關的事,不管大小都會引起人們足夠的關注。

下面要說的件這事,發生在十五年前的2003年。今年參加高考的同學,那時候的你們還只是一個牙牙學語的三歲小孩。為師可是一位年輕無為的北漂教師。

2003的高考,由於這個錯題,引起了一場不小的風波,是註定要載入高考史冊的。也成為每年高考命題時,領導給命題老師敲敲警鐘的反面教材。

01 風乍起 吹皺一池春水

那年高考——一場驚動了最高領導的錯題風波

高考結束,很多學校會組織教師對高考題進行研究。2003年的江蘇也不例外,南京市雨花臺中學的數學教師在研究高考試題的過程中,有個驚人的發現,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先來看看引起這場風波的罪魁禍首,就是江蘇省高考數學試卷(江蘇省單獨命題)的第一道選擇題:

那年高考——一場驚動了最高領導的錯題風波

標準答案是C

該題以初中一元二次函數作為基本背景,涉及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二次不等式轉化為絕對值不等式(或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區域,用aob來代換常用的座標平面xoy。應該說在當時是一道有點創新意識的小綜合題。

題是好題,可惜選項中有個致命的漏洞。

既然題目要求圖象與x軸有兩個交點,那二次項係數a就不能為零(否則就成了一次函數,不可能有兩個交點了)。有反應快的同學,據此,就作出判斷選D。

但答案卻是C,因為根據判別式大於零,可得到b的絕對值大於2倍的a的絕對值,畫出的平面區域是C。

這時矛盾就產生了,選項C中,是包含了b軸(就是平時用的y軸)的,也就是說含了a=0的,而a=0是明顯錯誤的。

雖然其他部分是對的,但這一個不符合的部分應該用虛線去掉,而題目裡的b軸卻不是虛線。

那年高考——一場驚動了最高領導的錯題風波

高考是分秒必爭的競爭,排除法也是高考做選擇題的一種常用方法。為師也是再三強調,能用排除法的,趕快去掉不正確選項,其他的就不要去深究了。

可是,可是這個題目用排除法選出的卻是個錯誤答案,因為標準答案C中,含有明顯錯誤a=0,你據此排除掉了它。

這個坑,反應越快的人,掉進去的越快。

那年高考——一場驚動了最高領導的錯題風波

當其他省市的學生正在美美的做著集合這道被稱為“開胃菜”的送分題時,可憐的江蘇孩子卻在紛紛掉坑。

最先發現這個問題的是南京市雨花臺中學高一數學備課組的數學老師,6月11日,學校在組織老師研究高考試題時,就有老師提出這個錯誤。

02平沙細浪欲盡, 陡起忽千尋

那年高考——一場驚動了最高領導的錯題風波

據報道:經過學校(雨花臺中學)全體老師的認證,大家都覺得這道題有問題。現在第一題的答案是C,而學生在審題時會發現,C答案中有明顯的錯誤,根 據排除法,很多學生會直接將此答案排除,直接選擇了D。雨花臺中學副校長穆耕森說,經過他們在學生中調查,不少好學生都選錯了。

為慎重起見,又和南京市眾多學校的特級數學教師進行了聯繫,他們也認為,這道題確實有問題。南京市教研室副主任、數學特級教師肖林元也認同雨花臺中學的觀點:這道題是錯題。

題是錯題,但算不算錯,卻不是老師能說了算的。這時,是專家該幹事的時候了。

下面就是一篇當時的報道:

三天後,江蘇省招辦通過一家媒體作出回應:“省招辦組織專家反覆論證,並由國家教育部考試中心有關部門確認,2003年數學高考試卷中沒有錯題,特別是有議論的第一小題不是錯題。”

“高考錯題”事件似乎就此告一段落。有媒體稱,“這次‘高考錯題’事件的圓滿解決,實際上是一次重大事件對民眾公開的範本。”

到此,還能說什麼呢。專家不幹事,幹事就專家,各回各家。

江蘇的孩子,數學的第一個5分題,給你一個教訓,誰讓你反應那麼快。

那年高考——一場驚動了最高領導的錯題風波

高考改卷還是按部就班,風波逐漸平息,偶爾幾個老師罵罵也沒人聽見

03風再起,隨浪濤濤

據說,亞馬遜雨林的一隻蝴蝶偶然振動翅膀,也許兩週後會引起美國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江蘇老師的罵聲,一週後在遙遠的京城,同樣引起軒然大波。

6月18日,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博士生導師朱如曾看到網上的報道後,出於好奇心,對題目進行研究,得出結論:錯題無疑!

皇城腳下,朱導當即致電教育部考試中心。

據報道:考試中心相關負責人遂約出題專家組4位成員(北大,清華,北師大三位數學系教授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專家)與他會面討論。

6月20日上午,雙方在教育部考試中心見面,辯論長達一個多小時。朱堅持認為此題是錯題;而出卷專家們則強調,中學教科書並沒有將座標軸畫成虛線的先例,同時該題的前提條件已經設定,並不影響考生答題。辯論無果,雙方不歡而散。

那年高考——一場驚動了最高領導的錯題風波

出錯容易,糾錯卻難。討論無果後,朱導直接致電當時的教育部長賙濟。

04海浪如雲去卻回,北風吹起數聲雷

那年高考——一場驚動了最高領導的錯題風波

此時江蘇閱卷即將結束,分數也將公佈,情況緊急,周部長親自來到考試中心,考試中心再次召集另外四位專家進行論證。

6月23日,經論證,專家們再次得出三點結論:

1、題目無科學錯誤;

2、如果在題目中對圖形關於區域有更加明確的說明,將不致引起爭議;

3、本題現有的表述不應影響學生答題。

此時江蘇高考閱卷已到最後一天。考試中心對該題維持原評分標準。

“這題明顯是錯的,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數學沒有模稜兩可的東西!”朱如曾表示這個結論本身就不科學。

“錯題風波”引起了《新聞週刊》、《南方週末》、《鳳凰週刊》等多家媒體的關注,媒體在採訪多名數學界人士時,也得到了和朱如曾一樣的回答,但教育部考試中心對此事卻一直未再表態。

6月26日,高考分數如期公佈。對也好,錯也罷,生米煮成熟飯,哪怕夾生。朱導頓感無力迴天。

“這本來是很簡單的一個錯題,為什麼兩批專家都不承認呢?”

朱如曾認為,考試中心要維護自己的權威、面子和業績記錄,而命題專家因為已經為教育部考試中心帶來了麻煩,所以他們只好“將功補過”,

體諒考試中心的意圖,不予承認錯誤,而未參與命題的論證專家們當然也是礙於同行關係和其他私人關係,做出這樣的結論。

05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

那年高考——一場驚動了最高領導的錯題風波

一個極為偶然的機會,朱如曾得知了參加論證會的專家名單。結果令他大吃一驚:四位論證專家中竟有三位專家與命題人是同一單位。衝動之下,他打電話給其中一位專家,直接質問其為何說此題“無科學性錯誤”,不影響學生答題的依據又在哪裡?

對方回答,出題人想考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別式,這個想法當然沒有科學錯誤,只不過圖有些不清楚。

這個回答並不能令朱如曾滿意,“把出題人的出題意圖和其出題效果混為一談,這樣的論證也能叫做科學論證?”

那年高考——一場驚動了最高領導的錯題風波

朱如曾將此事的始末以《專家們算不算欺矇公眾和教育部長》為題發到網上。結果跟貼如潮,有網民要求公佈論證專家名單,以便公眾監督。

命題專家和論證專家在媒體上都以匿名的方式出現,其中二人通過郵件告訴朱如曾教授:“如果你隨意公佈我們的名字,我們只能認為是侵權行為,由此引起的一切後果將由您負責。”

那年高考——一場驚動了最高領導的錯題風波

“我要是半途而廢了,就會讓那些做錯事不認錯的人產生了抗藥性。”

“他們不認錯,我就一直關注下去。”

朱如曾教授不斷給教育部打電話詢問此事進展,9月中下旬,國家教育部考試中心又組織了一次論證,結論是:“基本維持6月23日的三點結論。”

10月12日,他再一次寫信給教育部:“事情發展到今天,高招工作已經結束,國家選拔人才工作上的損失和考生公平利益上的損失已無可挽回,這是我和江蘇廣大考生以及許多有良知的人士所始料未及和深感痛心的。”

06一波還未平息,一波又來侵襲

那年高考——一場驚動了最高領導的錯題風波

朱如曾的奔走呼號,得到了大量民間力量的支持,許多一線教師明確表態認為這是錯題無疑。影響日益擴大的同時,也得到了中國科學院眾多院士的支持。

11月份,12名院士簽署了一份聯合聲明。明確表態:這是一道必須糾正的錯題。12名院士的聯合簽名,讓“江蘇高考錯題風波”在北京再起波瀾。

據報道:11月6日,《京華時報》發表了由鄭哲敏、胡文瑞、丁偉嶽、白以龍、俞鴻儒、吳承康、陳希孺、崔爾傑、張涵信、李椿萱、王崇愚、徐建中等12位兩院院士籤具的聯合聲明。聲明以華羅庚的名言“數學是最容易辨別是非的”開始,指出2003年江蘇高考數學卷第一題第1小題確是一道明顯的錯題,對考生答題和評分有無可置疑的影響。此題之錯長期得不到正視,是人為因素造成的。

1.2003年江蘇高考數學卷第一題第1小題確是一道明顯的錯題,對考生答題和評分有無可置疑的影響。

2.此題之錯長期得不到正視,這決不能用“專家們之間看法不統一”來解釋,因為任何高考題的對與錯都是高中學生能夠理解和判別的,華羅庚說得好,“數學是最容易辨別是非的”,參與命題或論證的專家們如果站在實事求是的立場上,論證的組織者如果出以公心,是不難得到正確而一致的結論的。因此這一事件是人為因素造成的。

3.這一事件的後果和影響是嚴重的:它破壞了高考的嚴肅性、高考競爭的公平性和選拔人才儘可能的準確性;這道5分題可能會影響到部分考生的前途與命運,在社會的個體權利與價值已經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這一後果顯得尤為嚴重;誤導教師和學生走向違背數學嚴謹性的斜路;大大打擊了青年學生對社會誠信的信心;人民群眾對此很不滿意,嚴重地影響了教育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

4.有關部門如果繼續堅持“題目不錯”的不實事求是說法,對錯誤不加以糾正,必將使人民群眾的情緒受到壓抑,上述嚴重後果將完全不能消除,且不能防止今後類似事件的重演,從而不利於我國高教事業的健康發展;因此我們建議有關部門實事求是地承認題目錯誤,分清是非和責任,並向群眾作出解釋(群眾是容易理解的),這樣既表明了教育部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決心,使人民群眾心悅誠服,使教育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得到挽回和提高,達到真正的穩定,又能使少數涉事人員接受到應有的教訓,防止今後類似事件的重演,從而大大有利於我國高教事業的健康發展。 

那年高考——一場驚動了最高領導的錯題風波

這麼多院士為一個高考題聯名發聲,這在高考史上當屬絕無僅有的了。教育部表示鴨梨山大!

那年高考——一場驚動了最高領導的錯題風波

賙濟部長派人到院士大會表示對院士們的感謝,並繼續責成考試中心負責處理此事。但考試中心最終只承認此題是“灰色”的,雖然有些問題,但沒有原則性的錯誤。

07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那年高考——一場驚動了最高領導的錯題風波

事已至此,朱如曾知道,想要考試中心承認江蘇高考數學題出錯已無可能。

然後,他找到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丹迪自動化系統工程公司,得到了贊助許諾,懸賞一萬元人民幣,對該題徵求“不是錯題”之證明。

2003年的一萬塊錢,還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何況只是一個簡單的高中數學題。本人號稱做遍十年高考題,又在北京漂泊,理當躍躍欲試,可是想破腦殼,也找不到題目沒錯的理由。

朱如曾說,如果該題的確無錯,一定會有人獲獎,而如果最後無人獲獎,那麼就向全社會響亮地證實了該題確是錯題。

據報道:朱如曾聘請了以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單撙為組長的評審組。評審組成員包括北京、天津、南京等地的多名特級數學教師。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陳希孺院士受邀成為評審組特約顧問。朱如曾為此制定了詳細的競獎程序, 通過《京華時報》和網站發佈了“懸賞萬元求證題目不錯”的通告。

懸賞求證日期為2004年2月19日至4月15日,通過評審的正確論文中的投稿最早者為合格論文,將於2004年6月10日前公佈獲獎論文及作者名單。

懸賞期間,朱如曾和評審組共收到支持郵件(包括電話、信件和電子郵件)300餘件;討論諮詢郵件30餘件,經部分評委解釋,全部以承認題錯結束。

另外收到2份正式競獎論文,其中一份來自湖南,後來自動撤回;

另一份來自陝西,經評審組評審,未能入選,通知原作者並徵詢其意見,原作者未表示異議。

6月1日,懸賞活動評審專家組將“無人獲獎”的評審結果進行了公告。評審組認為,無一人能獲獎的事實以壓倒的說服力向政府和公眾表明,2003年高考江蘇數學卷爭議題實屬錯題。

這也是預料中的事。

一個錯題,本該在高考閱卷期間作好處理,撤銷或者全部加分,也是有先例的做法。有點錯誤,也是難免,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但教育部考試中心放棄了糾錯的機會,恐怕也是對後面的連續風波始料未及。

朱如曾表示,他將把懸賞求證活動的結果作為題錯的有力證據, 向中央反映,繼續要求教育部給說法。

08惟有門前鏡湖水 春風不改舊時波

那年高考——一場驚動了最高領導的錯題風波

坊間傳聞,此事最終驚動了當時的最高領導,領導也做了妥善處理的批示。但是,波濤滾滾,覆水難收,大半年過去了,高考不能從來,考生早已奔赴各個大學,想從根本上糾錯已經沒有機會了。

曾經有人對朱如曾說,雖然教育部考試中心最終沒有承認這是一道錯題,但他的努力還是有成效的,因為,經過輿論的強烈關注之後,教育部門今後再遇到類似的事情時,會更為審慎嚴謹地對待。

也只能希望如此了。

那年高考——一場驚動了最高領導的錯題風波

高考關係到千家萬戶,與高考相關的事,尤其是題目方面的問題,會引起人們足夠的關注。

2003錯題風波之後,教育部吸取了足夠的“經驗教訓”。

此後,教育部向各高校、考試中心以及各地考務部門明確要求,高考前不對與高考有關的內容作任何渲染和不實的報道,考試結束後三個月內也不得向任何媒體提供或在任何媒體上發表對試題的評價和分析。

當時的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稱,之所以如此規定是為了營造平和的高考氛圍,對違反相關規定的教育部門人員,教育部將追究其責任。

近年來,隨著自媒體的興起,教育部的這種不得發表對試題的評價和分析,也是時過境遷了。

那年高考——一場驚動了最高領導的錯題風波

但是,近年又有了沒成文的規定,考試中心對考生答題情況的統計數據,以及由統計數據得到的試題難度係數、區分度、信度等試題評價,作為機密,不得外傳。每年的高考分析會,請一些內部人士來分析上年的高考情況,說到緊要處,一再強調聽講老師不能拍照,不能外傳。這算機密,真是呵呵了。

2018年的高考即將來臨,與同學們分享這起陳年往事,一方面是提醒大家,高考場上,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題目難易,題型變化很難在平時複習中百分之百的把握,需要你臨場應變。當然,還是不要去懷疑試題有錯,那畢竟是多年難遇的事情。並且從2003年到現在,再也沒有錯題出現,出題老師現在比你還緊張。

同時,祝同學們高考一帆風順,馬到成功!

那年高考——一場驚動了最高領導的錯題風波

那年高考——一場驚動了最高領導的錯題風波

高考試卷即將定稿,2018高考命題和閱卷流程早知道!

今年高考難不難?歷年高考數學難度大比拼

中考高考閱卷場, 曝光一些不為人知的細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