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中國人的身體,卻有一顆“美國心”,原因何在?(原創)

近期以來,由於疫情的爆發,許多隱藏在繁華背後的敏感問題紛紛暴露,挑戰著人們的神經,也對社會價值觀構成了嚴重的衝擊。其中最令人深思的問題,毫無疑問,就是一些留美學生,明明是中國人的身體,卻長著一顆“美國心”,奇談怪論引發了輿論的嚴重關切和海量質疑。

目前輿論關切的具體事例有二。一是許可馨辱國事件,二是金刻羽要求中國出於所謂“道義”無條件援助美國的事件。當然,這兩件事情的當事人地位和“境界”或許有差異,看似一個無腦、一個有腦。但我們剝去繁華、透視本質,不難發現,以許某和金某為代表的一批(許多)留美學生,明明長著中國人的身體,現在卻已經有了一顆“美國心”,這是為什麼?反思才能進步,反思才能糾錯,筆者試著對此問題進行分析,以期後來者借鑑。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對留學生的愛國品德教育嚴重缺乏。無論是高中國際班起點,還是本科、研究生起點的留學生,在國內時都致力於學習英語和其他專業相關課程,很少有道德教育的內容,更談不上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等帶有意識形態類的教育了,不客氣地說,就是空白。

其次,青年人初到美國,對於社會的認識比較膚淺,只看到美國的光鮮一面。帶著天堂般美好的嚮往,留學生們用新奇的目光打量著陌生的一切。人總是先被眼前美好的事物吸引而忽略了其他,更何況是跟原先的生活環境、文化背景和社會制度截然不同的新國度了。年輕人獵奇和活潑的性格與美國社會相對現代的規則體系、寬鬆的社會文化環境一觸即合,短時間內會產生較高的留戀熱度和盲目的崇拜迷信。更何況,留學生生長於校園,對於美國社會存在的不足之處因為接觸少而缺少思考和質疑。而且,留學生普遍家底深厚,生活優渥,未經風雨,高度分層的美國社會,尤其是底層社會在留學生們的觸覺和視覺之外,幾乎毫無所覺。因此,一切都是美好的,再加上輿論的引導,使得留學生們認為政府做得也都沒錯,哪怕明明疫情應對失誤連連,數字不斷攀升,也如過眼的風景體會不深,對美國社會的深層反思就很少。相反,在國內生活了二十年,熟悉中國的一切,兩相對照,國內生活中陰暗的部分難免就被放大。

另外,俗語云:子不教父之過。我堅決相信,近期暴露出的留學生問題,一定與其父母有密切關係,父母的言談舉止一定會對其產生深遠的影響。支持孩子到美國留學的父母,對美國必然持有較高的期望,最起碼是看好美國的,日常生活中自然有所比較,就會不斷肯定美國甚至對照抨擊中國的社會問題,這些必然對孩子產生深刻影響。父母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有了偏移,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學生自然深受影響。如果父母平時本身就激憤一些,再加上孩子出國留學時家長沒有進行適當的教育引導,平時交流又沒有顧及思想教育,那麼就容易出大問題。

還有一個方面,就是美國強大的輿論宣傳的影響和別有用心的洗腦。不客氣地說,世界輿論目前仍然掌握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手中,指鹿為馬、顛倒黑白更是西方政客的拿手好戲。普通美國民眾都深受矇騙,更不用說不遠萬里前往留學、涉世不深的學生們了。比如前段時間,中國發布的《新疆反恐紀實》的紀錄片,如實反映了我國致力於反恐和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真實情況,號稱“文明的堡壘”和“文明的喉舌”西方媒體在本國竟然幾乎毫無報道消息。華春瑩當面詢問時,西方記者竟然無一人關心,無一人看過!這樣的輿論宣傳,讓你只能知道需要你知道的,要遮蓋社會汙點或者想左右民眾思想,輕鬆可以做到。

知其不足,才能撥亂反正,才能正本清源。留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事情,需要國家和教育部門採取切實措施加強。作為民眾,如果我們的孩子要出國留學,思想品德教育這根弦可一定要擰緊了,畢竟教訓就在眼前;即使孩子不出國,也不能放鬆對他們的教育引導,以免在大是大非問題上行差踏錯,乃至於極個別的甚至成為民族罪人,那就後悔莫及了。

海無言原創,如有引述或借用請註明,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