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跟孩子翻舊賬,是為人父母最根本的修養

昨天晚上,我和孩子們爆發了一次小小的爭吵。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晚上吃完飯,孩子們玩鬧了一會兒後我就催促他們去洗漱。

快到睡覺時間,給他們一人倒了一杯牛奶,小心叮囑他們不要弄潑了。

孩子們答應的信誓旦旦,誰知道沒過一會兒,房間裡傳來砰砰兩聲,我趕緊進去看,牛奶已經滿地都是,連杯子都睡了,地上還躺著幾本書和被“肢解”的玩具。

我心中的鬱氣一下子爆發了:“不是告訴了你們要小心嗎?為什麼每次都把房間弄得一團糟?”

孩子們低著頭不說話,我就開始借題發揮,一一羅列他們從前的“罪證”,從被碰掉摔碎的花盆講到去年被踩壞的飛機模型,一股腦地把這些“舊賬”全都說了一遍。

直到老二弱弱地說了一句:“我們也不是故意的,為什麼總拿以前的事情出來說……”

我突然清醒過來:我在幹什麼啊?我是想讓他們小心些,怎麼就變成批鬥大會了?

再仔細回想,好像這種翻舊賬的事情,我平時也沒少做……

明明只是一件小事,為什麼我們會忍不住不停地翻舊賬,無限地放大孩子的錯誤?


01

翻舊賬的背後,是不夠信任

我相信,大部分父母都和我一樣,經常會控制不住對孩子“翻舊賬”。

有可能是一次沒考好,就延伸到孩子平時作業不認真、上課總講話、天天看電視;

桌子不小心弄髒,就開始數落孩子從前就不收拾、垃圾到處都是。

為什麼我們總是對孩子這麼“挑剔”?

《少年說》裡有一期,女孩吐槽自己的媽媽。

她有一個好閨蜜是超級學霸,但媽媽卻總喜歡拿她做對比,然後打擊她:“你看你的成績這麼差,學霸能跟你做朋友,你怎麼還不知道努力?”

女孩控訴媽媽,她也很努力,為什麼媽媽就看不到她的好?

誰知道媽媽的答案是:“我覺得你要不(被)打擊,你可能就(會)有點飄。”

不跟孩子翻舊賬,是為人父母最根本的修養

多少次打擊、否定和批評,都彷彿是為孩子好。

但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戰》一書中曾說:“我們不停地指出孩子的錯誤,不停地告誡他們……這樣的方式事實上是在表現出我們對孩子沒有信心,這會讓所有人沮喪和氣餒。”

不停地翻舊賬,不會讓孩子牢記自己的錯誤,只會讓孩子覺得沒有安全感,彷彿父母從不曾原諒他們,甚至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有這麼壞。

父母的訓斥,會讓孩子害怕犯錯,甚至逃避錯誤。

《媽媽是超人》裡,有一次鄧莎和兒子把塑料玩具放進了浴缸裡,當姥姥生氣質問時,害怕承擔的孩子選擇把鍋推給媽媽。

不跟孩子翻舊賬,是為人父母最根本的修養

本能會讓孩子趨利避害,如果犯錯得到的不是父母的包容和建議,而是無休止的指責批評,他們就不會有勇氣正視錯誤,改正錯誤。

甚至,當刺激受到一定地步後,就會產生“超限效應”: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就會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到那時,父母的喋喋不休對孩子來說除了煩躁,不會引起任何的反省和威懾。他會在自己和父母間隔起一道牆,阻隔那頭的傷害,也阻隔所有的溫暖與愛。

沒有父母想要逼孩子封閉自己的內心,這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

趁早逃離“翻舊賬”的漩渦,才能早些從惡性循環中脫離出來。


02

別讓你的語言毀掉孩子

語言帶給孩子的傷害,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

看過一個很震撼的短片。

“你穿這件T恤幹嘛,還嫌你胳膊不夠粗?”

“我造什麼孽了,竟然有你這樣的兒子。”

“你簡直一無是處。”

人們平淡地說出這些話,然而即便看不到那個孩子,我們也能感受到他此時該多麼絕望。

被父母打擊、否定的孩子,就像一株沒有養分的花,本就脆弱易折,還要經歷雷電風雨,終有凋謝的那天。

就如孩子犯錯時,父母一聲聲的指責批評,帶上情緒的波及,將往事一一翻出數落,只會讓孩子心裡蒙上一層層灰。

如果說舊賬還有了結的那天,父母的話語和帶給孩子的傷害卻如刀刻符石,風吹不散,日久難滅。

歸根究底,我們之所以會忍不住翻舊賬,也是想讓孩子改正錯誤。但比起無止盡的批評埋怨,就事論事才是最理性又溫和有效的辦法。

不論是為了孩子,還是修養自己,遇事冷靜,就事論事,都是為人父母要要求自己做到的事情。

唯有溫和包容,耐心引導,誠懇建議,才是給孩子印象最深的一堂課。


03

父母需要一次與自己的對話


其實,每當我們不自覺無休無止地向孩子翻舊賬時,真正出問題的不是孩子,而是我們自己。

所以,我們先要改變自己,才能找到和孩子溝通的最好方式。

首先,要看見自己的情緒。

孩子犯錯時,憤怒會燒掉我們的理智,尤其當孩子犯的錯可能是我們從前許多次提醒過的事情,更會讓我們覺得孩子“屢教不改”。

與其說這時是對孩子的恨鐵不成鋼,不如說是對自己無法對孩子進行成功的教育而產生的無力感,迫使我們對孩子說出那些教訓傷人的話。

所以,每當產生負面情緒時,先問問自己:你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情緒?你的情緒背後是什麼期待沒被滿足?

看見然後接納這種情緒,才能夠冷靜下來處理真正的問題。


其次,要覺察自己的行為。

當我們要採取一定的舉措時,先思考一下,這種行為是為了發洩自己的情緒,還是為了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大部分情況下,我們都是在不理智的狀態中發洩情緒。而這種方式也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只有我們真正瞭解了自己的情緒,接納情緒,然後覺察審視自己的行為,冷靜下來思考真正的解決辦法,才能找到最合適的處理方式。

安撫自己的內心,冷靜地與自己溝通,才能找到我們該走的那條路。


最後,多給孩子一些建議、肯定和信任。

每個孩子都需要一個成長過程,有些事情,他們或許需要試錯無數次才能不再犯。

而我們需要在這個過程裡給予孩子耐心,給他們雛鳥試飛的支持。

《銀河補習班》裡,馬飛是個“再怎麼洗也成不了鑽石的煤球”,連媽媽都認為他是笨蛋,但父親卻從不批評指責他,而是肯定他,鼓勵他成長。

被罵是笨蛋的馬飛,差點就要自暴自棄了,但父親的肯定讓他重新振作,找到了夢想,並且成功地成為了一名宇航員。

不跟孩子翻舊賬,是為人父母最根本的修養

批評或許會帶來反思,但肯定才是孩子改變的力量。

不如溫和一些,給孩子一些建議和引導,鼓勵他做出改變,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這些陪伴孩子長大的過程,不僅是孩子的成長,更會讓我們在成為合格父母的路上,不斷地完善自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