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可惜的一個城市,本是直轄市可與上海並肩,卻因太強被降級

經濟發展,實力雄厚是每個城市的發展目標,但是太過於強大可能就不是好事了。現在很多城市都向北京、上海、廣東等一線城市看齊,力求發展能夠跟上這些城市的節奏。然而有一個城市在幾十年前就已經有這種實力了,它本可以和我國四大城市並列而稱,但就是因為太強大,被“限制”了繼續發展的空間。

我國最可惜的一個城市,本是直轄市可與上海並肩,卻因太強被降級

這座城市就是湖北省的省會武漢。武漢這座城市既古老又年輕個,最早雜西漢時期,武漢就建制了,不過那時候還是漢陽的前身。現在的武漢是一座組合而成的城市,大家都聽過“三鎮合一”吧,武昌、漢口、漢陽三個城鎮在各自發展時就是當時的工業重鎮,經濟實力雄厚,後來合併成為武漢。

我國最可惜的一個城市,本是直轄市可與上海並肩,卻因太強被降級

其實在最初的時候,荊州才是湖北的首府,但是漢口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在交通依靠水運的古代,漢口是十分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後來由於外來侵略戰爭,漢口被迫對外開放,成為通商口岸,雖然在大環境裡我們把這看成恥辱,但是對於漢口而言,這是一次絕佳的發展機會,在這段時間裡,漢口的發展速度極快,現代化程度很高。漢口是依靠商業發展,武昌在元代時則是湖北的省會,靠著政治庇佑也獲得了很大的發展。


我國最可惜的一個城市,本是直轄市可與上海並肩,卻因太強被降級

辛亥革命在武昌打響後,武漢就成了革命中心,其政治地位的影響力並不亞於南京,甚至最初武漢市最有可能成為中華民國首府的。後來武昌再次成為湖北省會,漢口因為經濟實力強大就成為了全國第一個直轄市。新中國成立後,武漢最終還是合而為一,漢口。武昌、漢陽這三個城市在分開時就是十公分強大的,合併之後自然是當時國內首屈一指的大城市,在成立之初就成為了中央政府的直轄市。

我國最可惜的一個城市,本是直轄市可與上海並肩,卻因太強被降級

但是武漢的經濟實力實在太強了,在當時幾乎要佔湖北總經濟的一半,把武漢拉走了,那湖北就沒有城市可以站出來挑大樑了,所以後來武漢又被降為了湖北省省會。雖然是省會,但是發展機會肯定是不能夠跟直轄市相比的,所武漢的發展漸漸慢下來,現在只能排在新一線城市的位置上。對於湖北省來說,武漢成為省會是在帶動這個省的經濟發展,但是對於武漢來說,其實是錯失了一個發展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