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菊盤鼓隊:敲出夕陽幸福曲

全媒體記者 李晨翀

開封盤鼓是開封特有的民間廣場舞蹈。它的表演氣勢宏大、威武壯觀。專家和百姓稱之“擊之如雷,動之如濤,驚天動地,黃河氣派”。它的表現形式粗獷豪放,充分展現了中原兒女明快爽朗的個性和自強不息的黃河精神,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在濱河路環城公園,幾乎每天都能聽到鏗鏘有力的盤鼓聲,敲鼓的是一群頭髮花白的大媽,她們就是我市金菊盤鼓隊的成員。

4月14日10時,在濱河路中段小南門附近的城牆公園廣場上,記者見到了正在訓練的金菊盤鼓隊。伴隨著旗手劉秀榮嘹亮的一聲吼,廣場上頓時沸騰起來,20餘位大媽揮槌敲鼓,奔跑跳躍,動作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令旗舞動之處,鼓聲驚天動地,銅鑔陣陣鏗鏘,如天空驚雷,蕩人心絃,又如黃河翻滾,催人奮進……讓在場的人們深深感受到盤鼓的熱烈、粗獷與豪放之美。

尤其令人矚目的是盤鼓隊中的旗手,開場一馬當先衝出,中間來回穿插變位,結束時威武站定收場,帶動整個盤鼓隊的節奏和隊形變化,顯示出高超的技藝水平。

在訓練間隙,記者進行了採訪。說起盤鼓,金菊盤鼓隊的旗手兼隊長、今年62歲的劉秀榮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她告訴記者,流傳千年的開封盤鼓,與安徽鳳陽花鼓、山西威風鑼鼓、陝西安塞腰鼓、甘肅太平鼓並稱為“中華五鼓”。早在北宋年間,盤鼓就在開封一帶流傳。長期以來,盤鼓在民間深受歡迎,多用於慶典、祭祀、祈雨等民俗活動。在她的老家——祥符區姜寨鄉大律王村,幾乎家家戶戶年長的女性都會敲盤鼓。她自己敲鼓、打旗的本領就是從小跟媽媽、姐姐學的,可以說是耳濡目染。

說到金菊盤鼓隊的組建,劉秀榮說,5年前,自己的大兒子把她和老伴從老家接到了市區居住。住慣了平房的她,剛搬到市區時,天天待在居民樓裡,很不適應。後來,孝順的兒子每天陪她到離家不遠的濱河路環城公園散步,還鼓勵她多出去走走、多交朋友,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有一次我在環城公園散步時,看到有不少老年人在公園裡一起打腰鼓,我當時十分羨慕,想著自己會敲盤鼓,就突然有了組建盤鼓隊的想法。”劉秀榮告訴記者,她是個名副其實的“行動派”。有了想法後,她就讓兒子把自己放在老家的盤鼓搬了過來,每天揹著鼓到環城公園練習。時間長了,有不少志同道合的老年人被她吸引,大家在一起成立了金菊盤鼓隊。

“我們這支隊伍成立於2016年,現在有26名隊員,年齡最大的69歲,最小的也有55歲。只要天氣好,我們每天上午都到環城公園裡訓練,大家在一起敲敲鼓,說說話,特別開心。”金菊盤鼓隊隊員、59歲的宋愛香告訴記者,敲盤鼓能夠鍛鍊身體、愉悅身心。除此之外,他們有時候還參加一些文藝演出或商業演出,不僅展示了老年人的風采而且還能掙一些零花錢貼補家用。

最後,金菊盤鼓隊隊員們不約而同地說:“古都開封是‘盤鼓藝術之鄉’,我們老年人敲盤鼓不僅充實晚年生活,也傳承了家鄉的傳統文化。可以說,這盤鼓敲出了我們晚年生活的幸福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