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囤糧食?看完這幾道中國糧食“安全防線”你就明白了

最近幾天,關於國外越南等國禁止出口糧食的新聞瘋傳,很多人擔心糧食會短缺所以瘋狂的囤積糧食,開始在各個超市瘋狂搶購大米。實話說,這是一個十分愚蠢的舉動。雖然官方一直在闢謠,中國的糧食儲備有很多,不會出現供應不求的現象,但是很多人置若不問。今天小編就從幾個方向給大家分析一下,大量的數據會證明,這些囤積大米的舉動有多愚蠢。

該不該囤糧食?看完這幾道中國糧食“安全防線”你就明白了


糧食安全的重要性。如果問一個人這個世界什麼資源最重要,他可能很大概率回答你是石油。沒錯,沒有石油機器就無法運轉,整個國家的生產就會停滯不前。但是糧食遠遠比石油要重要,沒有石油只是無法生產,沒有糧食就沒法活命了。

石油價格的漲跌影響的是一個國家的工業生產,而糧食價格的漲跌很很能毀滅一個國家。2006年前後,全球糧食收成不好,比往年低了千分之二。可別小看這千分之二,當年小麥的價格足足翻了4倍。這是什麼概念?一些糧食靠進口的國家老百姓不知道要餓死多少。所以為什麼我國一直嚴守耕地紅線,就是防止國家命脈掌握在其他人手中。那麼關於糧食安全,我們做了多少準備呢?


第一道防線:中國的糧食儲備。

今年越南等國停止出口糧食,對很多國家都有影響,但是絕對威脅不到我們。為什麼這麼說?看一下糧食進口數量就明白了。中國穀物的淨進口量每年只有0.15億噸,而中國每年糧食產量足足有6.6億噸,而中國人每年需要多少糧食生存呢?一億多噸就夠了。進口的那點糧食對我們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所以越南出不出口糧食,對我們造不成什麼影響。

該不該囤糧食?看完這幾道中國糧食“安全防線”你就明白了

中國糧食產量情況


第二道防線:乙醇汽油技術。

那麼中國每年生產那麼多糧食去了哪裡呢?沒錯,我們的糧食儲備數量在世界範圍來看都是驚人的。但是在和平年代,這些儲備的糧食幹嘛用呢?這就是第二道防線。中國現在在大力開發乙醇汽油技術,就是把糧食發酵產生乙醇,然後加到汽油裡面做混合燃料。雖然目前乙醇的比例只有10%,但也是一個極為龐大的數目了。在和平年代,讓機器吃糧食,一旦爆發糧食危機,可以把這些糧食拿出來應急,足以面對大多數情況了。

該不該囤糧食?看完這幾道中國糧食“安全防線”你就明白了

乙醇汽油


第三道防線:大量的飼料糧。

一個人一頓能吃多少大米?很多人去食堂打飯都是二兩、三兩,就是大胃王,頂多吃一斤。而一斤大米能蒸兩斤米飯,換算下來,中國14億人,撐死能吃掉2.562億噸大米,當然實際數目遠遠沒有這麼多。而近年來中國人大米等主食的消耗越來越低,為什麼呢?因為肉食的消耗上去了。中國把大量的糧食作為飼料轉化成了肉類,雖然消耗了更多的糧食,但是中國人吃的越來越好了。

目前中國人均肉類消費已經接近歐美水平了,而作為對比,印度的人均肉類消耗只有中國的十幾分之一。一旦遇到糧食危機,這些飼料糧也是可靠的糧食。畢竟在饑荒年代,有糧食吃就是十分幸福的事了,就別計較這些糧食好吃不好吃了。

該不該囤糧食?看完這幾道中國糧食“安全防線”你就明白了

玉米,飼料的“主力”


終極防線:雜交水稻技術。

說到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是我們所有中國人的驕傲。但是你知道雜交水稻在中國種植面積有多少嗎?佔比只有百分之八。雜交水稻這幾年一直在非洲大面積種植,解決了非洲人民的吃飯問題。為什麼雜交水稻產量這麼高,不在中國擴大它的種植面積呢?

一來我們不缺糧食,沒有必要擴大,二來雜交水稻雖然產量高,但是是真不好吃。現在很多人連東北大米都不稀罕吃,吃進口的泰國香米,更不用說無味的雜交水稻了。雖然價錢貴了好幾倍,但是一天也吃不了多少大米,價格貴點也能接受。

那麼為什麼要發展雜交水稻技術呢?就是為了給災荒、給糧食短缺做準備。如果有必要,中國可以在幾個月時間內,把所有水稻換成雜交水稻,這樣糧食就能翻幾番,再大的困難在這些糧食麵前都不是事。所以為什麼說袁隆平是中國的國寶,因為他憑藉一己之力將糧食儲備提高了一大截。

該不該囤糧食?看完這幾道中國糧食“安全防線”你就明白了

袁隆平與雜交水稻


其實分析這麼多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從世界歷史來看,人類從來沒有缺過糧食。以目前的糧食產量來看,養活兩到三倍的人口不成問題,那麼為什麼每年還有那麼多人餓死呢?美國人吃一塊牛排消耗的糧食足夠十幾個非洲人的一頓飯,但是餓死十幾個非洲人對美國人來說又有什麼影響呢?所以糧食安全,我們不能指望其他國家,只能自己做多手準備。而我們的準備也是極為齊全的,所以根本不用擔心吃不上飯,僅僅因為越南不出口就去搶大米,遲早會為自己的衝動後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