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孩子擔心“月子病”,不如花3分鐘看攻略

  老人們常說:月子不注意,月子病跟一輩子!

  其實我們都知道,雖然寶媽產後需要通過產褥期來恢復調整身體,但是過去所謂的「坐月子」觀念,有太多的條條框框是坑,照做並不會給寶媽的健康帶來好處。

  於是,不少人開始了合理的產褥期恢復。即使是現代化「坐月子」,寶媽們若不想在產後落下所謂的「月子病」,還是要記住下面的攻略:

  幾種常見「月子病」和預防策略

子宮脫垂

  產後寶媽的子宮會逐漸收縮,由於胎寶寶的產出,盆底肌肉和子宮韌帶都變得鬆弛,從而子宮的位置也暫時無法固定,在不停地調整和變化。

  月子初期,寶媽的子宮沿著陰道的方向下移,會形成子宮脫垂,同時帶來小腹墜痛感,腰部也痠痛難忍。有的寶媽產後短期無明顯感受,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有有陰道內腫物脫出及脫出物潰瘍、出血伴隨腰痠、下墜感等症狀。

生完孩子擔心“月子病”,不如花3分鐘看攻略

  預防策略

  1、預防和治療子宮脫垂,儘量避免困難陰道助娩;

  2、產後應避免重體力勞動,避免頻繁舉重物,不要站立太久;

  3、產後避免增加腹壓的情況,改善排便習慣如定時排便;

  4、產後適當的運動如提肛縮陰訓練,可預防子宮脫垂。

產後乳腺炎

  乳腺炎時,媽媽們可能會感覺乳房的硬塊增大或感覺紅腫疼痛加重等,也可以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比如發燒,疲倦等)。勤哺乳,確保乳房及時有效排空也是防治乳腺炎的關鍵。

生完孩子擔心“月子病”,不如花3分鐘看攻略

  預防策略

  1、保證乳房的及時排空以及避免壓迫乳房(如選擇合適的胸衣);

  2、檢查乳頭有無破裂,用溫水擦拭乳房和乳頭,增強表皮的任性,促進血液循環;

  3、要掌握正確的餵養方式,保證寶寶銜乳正確。

關節綜合症

  產後寶媽內分泌改變,全身肌肉、肌腱的彈性下降,關節以及韌帶的張力也在減弱,容易引發關節疼痛,陣發性刺痛。且寶媽要照料孩子,比孕期的勞動量大很多,再加上不注意姿勢,很容易損傷手臂、腰部。

生完孩子擔心“月子病”,不如花3分鐘看攻略

  預防策略

  1、寶媽不宜過早插手家務,少長時間抱娃;

  2、蹲下撿東西,而不是彎腰去撿;

  3、久坐時拿個枕頭墊在腰部;

  4、準備一個高一點的尿布臺,避免總是彎腰換尿布。

臥床靜養治不了「月子病」

  由於女性產後血液處在高凝狀態,長期臥床容易形成下肢靜脈血栓,甚至引發肺栓塞、危及生命。所以,月子裡我們不但不建議絕對臥床,還鼓勵產婦下床活動。

  說了這麼多,就是為了告訴大家:產褥期恢復是每位產婦都應該注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