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標化工地的變與不變——十七冶玉山高新技術孵化園項目安全生產零事故紀實


安全生產標化工地的變與不變——十七冶玉山高新技術孵化園項目安全生產零事故紀實

上饒多勝景,樽酒不應空。江西上饒市玉山縣,鍾靈毓秀之地,在這片自然風景秀麗的土地上,一座人文精品正在被建造,中國十七冶集團管廊分公司承建的玉山縣經開區新建50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及配套設施項目四期工程,經過十七冶人無數個日夜的錘鍊,雄姿初現,未來將成為玉山地區可指明建築標準的座標性建築。
十七冶玉山項目四期高新技術孵化園佔地面積80畝,總建築面積約8.37萬平方米,分為1棟研發樓、6棟標準化廠房、兩棟宿舍及食堂,竣工移交後,可為中小微企業40多家提供研發、試製、經營的場地,助力當地經濟快速發展。

五位一體,安全有保障
十七冶玉山項目四期高新技術孵化園,自2018年5月開工至2019年12月交付業主使用,在這20個月近600個日夜裡,項目部緊抓安全生產,整個施工全過程未發生一起安全事故,真正做到了項目預定目標——“預防無死角、偏差能兜住、事故零容忍”,用實力贏得“江西省建築安全標化工地”稱號。

安全生產是項目施工的“頑疾”,生產施工不固定,流動性大;施工過程中外部環境複雜多變;施工材料種類繁多,質量參差不齊……這些“疑難雜症”使得確保安全生產是困難重重。但十七冶玉山項目部,從安全生產管理組織機構、規章制度、安全教育培訓、安全投入、安全檢查與獎懲五方面搭建“五位一體”安全生產體系,有效地保障了安全生產無事故。


所謂“五位一體”,就是講求一個“全”字,能面面俱到,查缺補漏,綜合治理。由集團公司、分公司、項目部三級機構搭建安環部門,管理組織機構嚴謹有層次,有厚度,安全事項處理有力度,設有專職安全員4名,安全協管員1名;將“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放在第一位,制定各項安全生產管理規定,通過與集團公司簽訂《2019年度安全管理目標責任書》,有針對地開展安全環保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通過實名制門禁系統,對進場人員,進行“雙百”操作,即勞務人員進場三級安全教育百分百覆蓋,特種作業人員百分百持證上崗。並通過專項安全教育、VR體驗館安全體驗、每月2次的安全教育大會來提升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從根本上杜絕三違現象產生;落實並持續增加安全生產費用的投入,現場安全設備設施購置齊全並週期性更換,為現場作業人員購置安全生產責任險,義務為作業人員進行體檢;通過日常的安全巡查、專項檢查、項目經理綜合性安全檢查等方式將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以不變應萬變,取得了安全生產零事故的優異成績。其中,2019年,施工現場共安拆塔式起重機8臺、物料提升機13臺,全年起重傷害事故為零,180餘起事故隱患被及時查處並整改,隱患排查治理率百分百,事故率為零。

恪盡職守,建安全最優工程
“安全員就是槓子員”,這是項目工地上流傳最廣的一句話。玉山項目的安全員的確人人都是“槓子員”,從安全副經理到普通的安全員,用恪盡職守來闡釋“槓子員”到底能有多“槓”,他們就是用“槓”死守公司安全生產各項規定的底線。
高新技術孵化園項目,自開工便面臨著工期緊、任務重等困難,資源更是稀缺,機械資源配置到位與否,將很多程度地決定工程是否能夠如期完成。但這一切從來不是安環部放鬆機械入場標準的藉口,安全也是高效率。
“按公司規章辦,不辦不許施工”,這是安全副經理湯德金對安全檢查下的最簡單也是最高地要求。吊籃是很常見的施工設備,也是建築外牆裝飾裝修作業中不可或缺的設備,但是在吊籃設備進場檢查中,湯德金副經理發現有兩臺設備已經超齡了,按照公司規定必須淘汰,不得進場。但是施工人員都在等在搶抓施工。施工人員,以為可以馬虎應付過去,但是湯德金副經理直接責令兩臺超齡的吊籃必須立即退場。
機械傷害是安全事故中“冷血殺手”,項目部安環部嚴把進場關,尤其是安環部部長李順,施工現場工人都覺他太“吹毛求疵”了,每臺起重機械進場進行都嚴格驗收,對於安全裝置不齊全、不符合集團公司對垂直運輸起重機械管控要求的,嚴禁入場安裝,很多人不理解,都已經一起共事一年多,何必在一些小毛病上抓著不放。但他們不知道,正是因為李順“冷酷無情”的堅持,堅持每日的巡檢、堅持每月兩次的維保,才確保了那些日復一日運轉的大型起重“機械”一切正常,全年起重傷害事故為零。

新酒裝舊瓶 安全每日檢
新技術與傳統方式的緊密集合,大大降低了安全事故的發生。二維碼這樣的新技術進施工現場已經不是什麼大新聞了,但是二維碼、BIM技術配合傳統的檢查方式,卻在玉山項目擦出美妙的火花。
二維碼身份證的引入,使得檢查更加順利流暢。每臺設備進廠都有自己專屬的二維碼身份證,隨著檢查的開展,針對每一臺設備設置的二維碼將記錄設備身份,巡檢、維保情況等。只要檢查人員帶著手機通過掃碼就能夠對設備情況一目瞭然,從而對不符合規定地機械設備及時作出處理。
安全檢查已經是項目常態化的事情了,57歲的項目安全副經理每天都會定時去掃碼檢查,爬樓梯更是他的家常便飯,雖然這對於他來說並不是什麼大事情。但是項目除了日常安全巡查,還有每週安全檢查、專項安全檢查、每月項目經理帶班安全檢查,聯合監理、建設單位開展各類專項安全檢查等,各種檢查,忙碌的他經常會腰痠背疼,可是在這近六百個日夜裡,他從來沒有掉過鏈子。
BIM技術的廣泛運用,使得施工動態受控成為現實,極大降低安全風險。施工現場多變,項目部根據施工階段的不同,對現場存在的安全風險進行再辨識、再評估,及時調整、完善防治措施及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措施,保證風險處於受控狀態;項目部對於危大工程作業進行實時管控,嚴格按照專家論證後的方案進行施工作業,通過作業前為作業人員安全交底、日常巡檢、關鍵部位旁站、工序聯合驗收等措施,對危大工程進行安全把控。

高新技術孵化園項目施工現場每天都在上演著“變與不變”的劇情,多變的施工現場因為不變的底線,從而變得安全。那一群“槓子員”用“槓”撐起項目的零事故,用他們的“軸”,推動項目的高效建設。(周立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