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軟件:迎來重大變革“窗口期”丨新基建新動能新增長系列報道之九

基礎軟件:迎來重大變革“窗口期”丨新基建新動能新增長系列報道之九

國家加快數字基建投資進程,為基礎軟件產業發展帶來重大利好。當下,軟件產品形態和交付模式正從“軟件即服務”階段邁入“軟件定義一切”階段,催生了新的市場需求和產業增長動力。在這重大變局的“窗口期”,我國如何“巧借力”推動軟件產業邁上新臺階,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軟件呈現“基礎設施化”趨勢

這個世界有一些事情是再難也必須把它做好的,比如基礎軟件。就像金蝶集團副總裁陳啟發說的那樣:“基礎軟件好比科學中的基礎學科,其強弱對國家有重大的戰略意義,不應僅僅用市場、經濟作用來衡量;而包括操作系統、中間件、數據庫等基礎軟件是整個軟件行業共同的支撐,也是整個軟件行業的上游,直接決定了下游產出的規模和效益。”

中國工程院院士廖湘科表示,以操作系統為核心的基礎軟件平臺,承擔著高效管理計算機系統的軟硬件資源、為應用軟件提供共性的基礎服務、為用戶提供友好易用的人機交互手段三大功能,既是軟件技術的核心基礎,也是掌控軟件產業生態鏈的關鍵抓手。基礎軟件平臺的建設,已成為國家戰略競爭的制高點。

普華基礎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汽車電子事業部常務副總經理張曉先以汽車行業為例說明了基礎軟件商業模式的重要性。他表示,基礎軟件的商業模式,直接影響零部件的成本和利潤。基礎軟件的創新,直接影響零部件的創新。

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表示:“當前,軟件正在呈現出‘基礎設施化’的趨勢。一方面,軟件自身已成為信息技術應用基礎設施的重要構成部分,以平臺方式為各類信息技術應用和服務提供基礎性能力和運行支撐。另一方面,軟件正在‘融入’到支撐整個人類經濟社會運行的‘基礎設施’中,特別是隨著互聯網和其他網絡(包括電信網、移動網、物聯網等)的不斷交匯融合,軟件正在對傳統物理世界基礎設施和社會經濟基礎設施進行重塑和重構,通過軟件定義的方式賦予其新的能力和靈活性,成為促進生產方式升級、生產關係變革、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和價值鏈的誕生與發展的重要引擎。”

國產軟件需要完整產業鏈

在獨立軟件的產品化時代,中國的基礎軟件錯過了發展的窗口期,面臨很多困難。

“一是國際性技術標準缺失。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IT行業逐漸興起以來,整個軟硬件行業的絕大部分國際標準都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二是市場競爭意識匱乏。絕大部分基礎軟件廠商‘等靠要’心態嚴重,對國家政策的依賴性較大,自主開拓市場的意識和能力缺位。三是個人開發者不成規模。基礎軟件不能僅僅靠組織,還要靠龐大的個人技術群體,國產軟件行業中缺乏基礎軟件領域群體性的個人開發者,國產基礎軟件缺乏足夠的技術普及度。四是基礎軟件整體生態配套較弱。”陳啟發說。所以,這些年,雖然國產基礎軟件發展有了長足進步,並且在政務市場有了較好拓展,“但是整體上國產基礎軟件企業在全量市場上(規模市場)的市場佔率依舊慘淡,由於長期缺乏基本的用戶量來校驗和完善自己的軟件產品,企業一直陷入這個惡性循環無法自拔,軟件產品的性能、可靠性、穩定性、易用性無法得到提升”。中國開源軟件聯盟副秘書長宋可為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基礎軟件或平臺軟件必須在一個千萬級的用戶市場上才有可能發展壯大,除了完善自身外,更需要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宋可為告訴記者,眼下國產基礎軟件在產業鏈中尚未處於領導地位,一是從企業、產品等多方面缺乏知名度和美譽度;二是多數市場均是以需求為導向的,因而缺乏用戶粘性;三是因採用了不同的架構、語言,執行不同的指令集或標準,用戶往往需要支付鉅額的應用遷移和學習成本;四是中小企業必須追求穩定的現金流,以中短期項目為主,現階段以電子政務為代表的市場對於中小企業猶如空中樓閣,既要求繁複的企業和產品資質,又需要中小企業在國產軟硬件上投入巨大的技術力量和人力來兼容適配,在項目實施和部署過程中維保工作繁重,而賬期又比較長。因此現階段國產基礎軟件的發展,尚不能拉動產業鏈相關企業,尤其中小企業。

金山辦公董事長葛珂表達了相似觀點,目前雖然中國基礎軟件在眾多單點技術突破、功能實現等已經取得非常大的進步,但依然面臨生態產業鏈成熟度不足、生態兼容性不高、整合力度不高等挑戰,如何從基於政策規劃指導以及實驗室的技術突破,走向廣泛的市場化應用,尚有距離。

要具備“軟件定義一切”能力

眼下,中國的基礎軟件產業發展迎來了新一輪的利好機遇。

一是全球軟件產業開啟了新一輪的“變奏”。每一次軟件產品的形態和商業模式突變,都會給產業發展帶來新的“窗口期”,全球軟件產業的發展,在經歷了大小型機的“硬件附屬”階段、PC時代的“獨立軟件產品”階段、互聯網+時代的“軟件即服務”階段之後,現在正進入數字經濟時代的“軟件定義一切”階段。

在軟件定義的時代,作為數字基建的基礎軟件平臺,將引入新的軟件形態、催生新的軟件架構,並需要採用新的執行模型以及新的交互方式。

梅宏院士表示,在人機物融合的環境下,萬物皆可互聯,一切均可編程,正在成為信息化的主要發展脈絡。隨著人機物融合環境下基礎設施資源發生的巨大變化,軟件定義正在逐漸走出信息世界的範疇,在內涵和外延上均取得了新的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軟件定義不再僅限於計算、存儲、網絡等傳統意義的基礎硬件資源,還覆蓋雲網端的各類資源,包括電能、傳感、平臺、應用等軟硬件與數據和服務資源等。與此同時,軟件定義正在向物理世界延伸。在“工業互聯網”“工業4.0”的發展藍圖中,軟件定義將成為核心競爭力和支撐技術。伴隨著軟件定義的泛化與延伸,軟件將有望為任意物理實體定義新的功能、效能與邊界。

二是出現了新市場機會,出現了新的土壤,物聯網時代以及產業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開啟了無數新的場景,提出了無數新的需求。

張曉先表示,從大的市場環境看,基礎軟件雖然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市場業態,但是在下一代智能計算、人工智能、萬物互聯領域也遇到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比如在智能網聯車、工業互聯網、智能製造等應用場景中,都要求基礎軟件、平臺軟件進一步創新,以滿足需求。

就汽車產業而言,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滲入使傳統的汽車正在向智能化、網聯化轉變。在這樣的產業和市場環境下,基礎軟件面臨的機會和挑戰是空前的。一方面,我們有機會在新技術、新架構、新市場的過程中,通過基礎軟件的產品創新、業態創新積極參與到這個變化和演進中,在未來軟件定義汽車的大趨勢中對汽車產業做出更大的貢獻。另一方面,傳統的控制軟件、嵌入式軟件技術需要適應於新的世界,汽車控制軟件、嵌入式軟件與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技術挑戰,需要汽車企業、基礎軟件企業、新興科技企業通力合作,共同應對這樣的挑戰。這將讓全球的基礎軟件企業站在新的同一起跑線上。

事實上,每一次軟件產品形態、交付模式以及技術架構的變遷,都來自於需求的驅動,並與需求同步變化。就像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因為傳統的數據庫形態無法滿足包括阿里巴巴、亞馬遜等電商巨頭高速成長的業務訴求,才催生了阿里與亞馬遜自研能夠更好滿足互聯網場景需求的分佈式數據庫。最近亞馬遜宣佈採用自研的分佈式數據庫替換了甲骨文的數據庫,由此真正開啟了阿里雲與亞馬遜AWS提供分佈式數據庫的雲服務大幕,一直以來“撬不動”的傳統數據庫市場,因為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開始鬆動”並“此消彼長”。

今天,我們正在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推進,真正邁入“數字經濟”時代,包括智能網聯汽車、智能製造、智慧城市等萬物互聯網的新應用場景,必將要求軟件真正具備“軟件定義一切”的能力,軟件產業原來的那一頁,面臨“翻篇”。

我國軟件業迎來重大“時間窗口”

有了變局的土壤,有了變局的“時間窗口”,中國的基礎軟件應該怎麼做?

“要有產業鏈思維,用產業投資產業。”宋可為認為,要讓有產業鏈影響力的企業投資和帶動基礎軟件產業發展。由硬件企業投資基礎軟件企業,旨在提供緊耦合高度優化的軟硬一體化的產品,充分發揮軟件、系統和基礎軟件的整體優勢,如蘋果;由應用廠商投資整合基礎軟件企業,旨在為企業提供高性價比、高可靠的底層平臺,如阿里和Google;在金融、能源、電信、軍工等領域同樣需要基礎軟件平臺與獨特的應用環境進行深度耦合。

陳啟發也談及了類似的觀點,他說:“應該用高質量的應用軟件拉動高質量的基礎軟件。如果僅基礎軟件廠商群體自身閉門造車,脫離終端客戶的體驗,是很難快速獲得市場效益的,應該通過政策鼓勵更多國內如金蝶、用友、東軟一樣的應用軟件領導廠商直接進入基礎軟件領域,或者強強聯合,用高質量的應用軟件帶動高質量的基建軟件共同發展。”

應該說在這一輪軟件定義的各個新場景中,工業物聯網是最具難點也是最需要突破的關鍵市場,工業基礎軟件的生態怎麼建?從哪裡切入?

廖湘科院士表示,需要吸收“經營生態鏈,掌控巨大市場”的“互聯網+”發展模式的優點,把傳統工業的“重資產”發展模式,向掌控產業生態鏈的“輕資產”模式轉變,要關注高端製造,關注產業標準、數字標準的建立,關注軟件、大數據與業務流程的深度融合,構建以高端製造、數據與軟件為核心的產業技術體系,掌控基於全球、全國優勢資源配置的產業供應鏈、服務鏈,實現工業企業的“+互聯網”和互聯網企業的“互聯網+”發展模式的融合。

而在萬物互聯的“軟件定義”時代,有大量各種各樣的新應用場景,所以中國軟件評測中心副總工黃江平表示,要加強行業生態圈的建設,以醫療領域為例,首先主管部門應大力加強對醫療行業自主研發企業的政策支持和引導,這是非常必要的;其次,加強核心醫療企業聯盟,一起承擔從主機、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應用系統和服務整個鏈條,實現良性的閉環生態圈建設。

梅宏認為,要推動“軟件定義”的基礎軟件,需要在技術維度進行創新以解決這些問題,包括體系結構設計決策問題、系統質量問題、系統安全問題、輕量化的虛擬技術問題、原有系統到軟件定義系統平滑過渡問題等,打造高度自適應的智能化軟件平臺。為什麼會存在體系結構設計決策問題?梅宏表示,軟件定義本質上需要對其管控的資源進行抽象,因此需要在體系結構角度來合理地劃分和選擇受管元素的“粒度”和“層次”。特別地,隨著軟件定義的泛化,如何界定軟、硬件的功能劃分,並組裝、配置相應元素,是值得探究的問題。

“投資和推動基礎軟件關鍵還是人才。”宋可為表示,投資一個產業,看趨勢,投資一個企業就必須看人。如果要對基礎軟件產業做全賽道投資,請務必關注一下業內的研發型開源社區和研發型創業團隊,他們是未來產業的中流砥柱,在不同的公司都將發揮核心作用。陳啟發表示,要成體系地支持國內開源組織與個人開發者,他們才是最有活力、最有創造力的群體。

在這次採訪中,幾乎所有受訪的企業家都談及了開源社區與個人開發者,進一步強調了其重要意義,而這個維度一直是中國軟件產業的短板,或者說這個維度沒有得到更多的關注。事實上這個維度的重要性,我們看發生在微軟身上的故事就可以很好理解開源社區與個人開發者的重要性,一是微軟CEO薩提亞大踏步地擁抱開源,二是微軟花75億美元收購了程序員進行源代碼託管的“私有倉庫”GitHub。

基础软件:迎来重大变革“窗口期”丨新基建新动能新增长系列报道之九
基础软件:迎来重大变革“窗口期”丨新基建新动能新增长系列报道之九

雲計算:數字基建的生產中心

軌道交通:信息技術激發產業活力

特高壓: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輸電蓄能

新能源:汽車數字技術催化效應顯現

工業互聯網:“外溢效應”加速釋放

人工智能:發展迎來新拐點

大數據中心:建設需要新思路

5G:為社會經濟提供底部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