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搖籃“德勤光谷20強”放榜:軟件、生命科學企業過半

高新技術產業引領實體經濟,正成為各地新的經濟增長極。

31日下午,德勤中國在武漢發佈德勤-光谷高科技高成長20強榜單,12家為軟件和生命科學企業。

其中,軟件領域企業主要發展泛AI技術、大數據、雲計算,符合科技行業趨勢;生命科學領域企業則在生物技術、製藥、醫療器械三大塊均有分佈。這與光谷的相關政策扶持和這兩個領域富有成長性機會有一定關係,同樣亦是A股科創板和中小板較為關注的產業板塊。

上市公司摇篮“德勤光谷20强”放榜:软件、生命科学企业过半

與往年相比,互聯網與智能製造企業家數也有所上升。其中有近半數的企業與5G商用的鋪開有關聯,聚焦車聯網的互聯網公司和提供物聯網設備支持的智能製造企業都迎來了更大的應用市場。

德勤光谷20強評選一直是武漢東湖高新區上市企業的搖籃,比如2017年上榜企業鬥魚、帝爾激光、銳科激光均已登陸資本市場。

高科技企業面對三大風險

德勤同時發放了首席執行官調查官問卷,得出了2019德勤光谷高科技高成長20強調查報告。

從樣本企業的行業分佈來看,由於武漢市政府重點支持、大力發展光谷軟件園和武漢軟件新城,軟件行業作為信息產業的核心組成部分,其企業家數位於第一;生命科學、智能製造和互聯網企業的數量同樣較多,體現了數字經濟、生物醫藥、高端製造產業的繁榮。

60家受訪企業中,超40%的企業表示面臨的挑戰包括客戶對新模式、新技術接受度低。科技企業所提供的產品與服務往往有別於傳統行業,沒有經過長時間的市場驗證,普及度不高,這成為了企業不得不面對的重大挑戰。

一方面,企業需要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和安全性,滿足客戶對新技術和模式的高期望值與高要求;另一方面,客戶對於新興事物的接受度還需要時間來對市場進行的進一步培養。

較高的人力成本、激烈的競爭和不利的政策法規則是企業最需面對的三大風險。受訪企業認為,儘管武漢已出臺大量人才引進政策,高校總數僅次於北京,擁有46所本科層次院校,在校生規模超過百萬,且高校應屆生留存率為72.1%,人才流出較少,然而高新技術人才依然供不應求,存在高校相關專業人數比例較小,人才薪資要求較高等情況。

2018年數據顯示,武漢光谷求職者期望薪資分化度較大,為6.93,招聘薪資分化度為5.46,求職者前10%高薪酬崗位的平均期望薪資高出企業前10%高薪酬崗位的平均招聘薪資達26.2個百分點。人才缺口在全國範圍內持續擴大,隨著武漢光谷科技企業的數目增加,競爭愈發激烈,壓縮了企業的定價空間。

同時,政府出臺的有關人才引進、資金補貼、資源集聚等方面的政策或法規幫助科技企業成長髮展,然而正是由於政策權重較大,一旦政策補貼縮緊將對企業的生產管理形成重大風險。在高科技企業數目增多的背景下,政策要求的水漲船高或將成為趨勢,使政策面成為了一個潛在風險因素。

武漢成都齊頭並進

第一財經記者對比發現,武漢、成都在GDP增長方面較為類似,在經濟下行壓力下逆勢上揚。尤其是在高新技術產業引領實體經濟方面,武漢、成都一直齊頭並進。

2018年,成都、武漢兩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均首次突破1萬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增長16.1%、14.5%,展現出兩市在高新技術產業方面高速發展的勢頭。

上市公司摇篮“德勤光谷20强”放榜:软件、生命科学企业过半

武漢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突破3000億元,佔GDP比重20.6%,成為武漢實體經濟增長極。在產業方面,計算機和通訊設備的增長速度較快,這得益於東湖高新區在通訊製造、數字技術等創新產業的發展。相比之下,成都則在航空航天及設備製造業增長較快,與成都航空動力產業園近年項目增多、政府助陣建設有一定關係。

金融、科技雙向促進,協同發展。2018年,武漢金融業增加值達1233.3億元,探索“資智結合”模式,支持科創企業129戶,對應投資總額41.2億元,同比增長27.4%。細分領域中,能源及環保、信息技術製造和裝備製造業投資分別增長2.39倍、1.37倍,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資則增長2.6倍。

專利數據上,成都2018年共申請專利107801件,專利授權57370件,均多於武漢。但武漢在人均發明專利擁有量(武漢34件,成都22件)和專利授權比(武漢61%,成都53%)則呈現出顯著優勢,每萬名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居於全國前列。

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武漢的技術合同成交額持續穩定增長,科技成果轉化局共簽約項目1072項,金額達371億元,全市吸納技術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一。

不過,在外向型經濟方面,武漢相比成都仍有提升空間。以東湖高新區和成都高新區為例,2018年東湖高新區的進出口總額為1031.4億元,僅為成都高新區(3378.2億元)的1/3,前者在外資投入和出口等領域還有待追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