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智慧医疗迎来新机遇

一、疫情之下智慧医疗迎来新产业体系构建

为服务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防控,数字医疗较为充分的渗透到众多环节,并形成较大规模的场景应用空间,数字医疗正被国内14亿人所直接或间接深度感知,一场数字医疗的“习惯思维”或许已经形成,政策、市场、数据三大场景要素将进一步强化与完善。新冠肺炎疫情中所表现的非典型场景也将进一步促进数字医疗业务深层次产业体系构建,并在一定程度上重构医药健康产业的区域格局。

疫情之下智慧医疗迎来新机遇


在本次疫情防控中,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政务等科技手段作用发挥效果显著,为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支撑与保障。比如,一些地区运用电信等大数据,加强疫情溯源和监测,提供人员流动信息,支撑服务疫情态势研判、疫情防控部署。

然而,此次疫情也暴露出个别地方政府数字治理能力欠缺,科技防控地区应用水平不平衡等问题。如疫情防控中,个别地区信息收集共享、物资调配、跨领域协调、政务服务等主要还是靠腿、靠嘴、靠笔,防控效率打了折扣。

因此,不少地区或将以此次疫情为契机,推动数字政府及智慧城市建设。利用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将加速,支撑整个社会治理体系的科技能力升级。这方面,上海已经开始行动。近日,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计划聚焦智慧政府、智慧社会、数字经济等,全面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战略深度融合,到2022年,将上海建设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排头兵、国际数字经济网络的重要枢纽。

推动数字政府及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打通数据壁垒,让城市数据赋能社会治理精准化、精细化。腾讯研究院文章《从“硬核”到“智慧”,疫情之下的城市数字治理洞察与思考》分析认为,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卫生部门与公安、交通、通讯、医疗物资管理部门,以及周边城市乃至社区间的协同治理能力和效率受到了较大挑战,进一步凸显了跨部门、跨城市间数据融合的需求与紧迫性。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石勇建议,政府内部相关部门的数据应该全部打通、全面升级,再整合外部数据。未来数字基础设施的升级,需要大数据层面的三方融合:一个是政府的数据,第二个是企业的数据,第三个是开源的数据。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中,AI、5G、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疫病智能诊治、物资调配、药物研发等方面涌现出了一批服务于疫情防控的典型服务场景,为提高管控工作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远程化医疗:为疫情防控解放人力与缓解压力

1、5G远程医疗:疫病智能诊治,均衡分配医疗资源

5G远程传输技术助力前线“战场”与后方“智囊”实现无缝衔接,打破医疗资源和医患资源空间局限,突破诊断和治疗的地域限制,释放出核心医疗资源,实现医生和患者资源的更高效分配和对接。目前,武汉当地的各家医院可以通过5G技术进行互联,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与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友谊医院实现成功对接。除了京、鄂两地的互联会诊之外,四川、重庆、浙江、江苏等地也在疫情期间通过5G加持诊疗,借助5G手段实现全方位无障碍远程移动会诊。

疫情之下智慧医疗迎来新机遇


5G远程会诊在疫情中的应用落地,实现了5G医疗从“试验”走向“临床”的重大突破,将推动5G医疗的应用普及,可能成为5G远程医疗加速发展的转折点。未来,医院的5G网络覆盖将会被提高到第一优先级,并加速5G在更多医疗场景下的应用创新。

2. 在线医疗服务:疫情防控的“第二战场”

疫情爆发以来,BAT、移动医疗APP、医药电商开展各种互联网平台在线服务,包括远程问诊、病情咨询、在线心理咨询、疫情动态发布、发热门诊地图等,涉及日常咨询问诊、信息、工具和咨询等多个方面,并以其效率高、风险低的优势的打破地域和空间制约,在疫情防控中起到重要作用,成为疫情防控的“第二战场”。

疫情期间,各类互联网平台在线服务业务快速增长,既帮助平台快速引入了大量新用户,又并在最短时间内即培养了用户使用线上平台的习惯和粘性,就医体验的改善会使得依然有大量患者持续使用甚至形成偏好,在线医疗服务将迎来“流量”高速增长。

三、医疗智能化:为疫情防控提升效率与精准度

1. 辅助影像诊断:提升诊断效率,释放医疗资源借助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机器强大计算能力的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能够对肺部CT进行更快速地判断,有效减轻医生工作复核,提升诊断效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AI医疗企业通过构建医疗影像诊断系统的AI+CT模式,减少错诊漏诊并协助基层医疗机构辨别感染者,将成为新冠肺炎临床诊断病例判定的有效工具,并为快速隔离、诊断、治疗争取关键时间。

AI辅助影像诊断是目前AI医疗最成熟的应用领域,受辅助诊断类审批标准尚未完善、收费标准未建立等影响,企业商业化进程缓慢。多家AI影像辅助诊断领域公司对应对疫情需求进行辅助诊断产品升级,在实现产品在多地医疗机构实际应用场景中落地的同时提升了企业品牌,为产品注册获批奠定了基础,可能会加速企业的商业模式探索。

疫情之下智慧医疗迎来新机遇


2. 药物研发:AI算法支撑,加速研发进程新疫苗、新药的研发和上市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文献筛选和超算工作支撑,人工智能凭借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快速智能化分析加速药物研发进程。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新药研发的迫切需求,科技公司运用智能算法模型,在筛选化合物、新药合成路线设计、药物有效性及安全性预测、药物理化性质预测、晶型预测、药物分子设计、筛选生物标志物、研究新型组合疗法等药物研发环节提供了高效工具,帮疫苗和药物研发按下了加速键,加速抗病毒新药和疫苗的研发进程。

阿里云、华为云、中科曙光、腾讯云、上海超算中心等科技公司向科研机构和药企开放AI算法和算力支持,或者组建联合科研团队是本次疫情中AI加速抗肺炎新药研发的主要模式,这将打破传统科研机构和药物研发的“保守思维”,加速AI技术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应用渗透,也将催生AI研发外包等细分领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