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果因为可怜而和你在一起,必定会因为可恨而抛弃你

自认为自己可以毫不吝啬付出感情的人,多半是善良却忽视了人性的人,这样的人经历了一次次伤害后,感情的极度欠费会让他们变得极度可怕。

在付出感情的同时,也给了对方一个伤害你的机会,多情之人往往也被伤的最重,多情之人到了最后往往变得假装无情或者铁石心肠。

三水刚分手就来找到我诉苦,他愤怒地控诉自己的前女友是一个拜金又无情的“婊子”。

“你知不知道,她最爱吃炸洋芋,我每天下课都要去食堂买给她。她怕冷,我和她约会时总是站在风口那边。我甚至天天读很无聊的小说,就因为她喜欢?”三水说这话时真的很激动。

“你是一个懂得关心别人的男孩,可她为什么还会离开你呢?”其实我知道原因,但我更愿意答案从他嘴里说出。

“她是一个无情的人!她说我平常打游戏不接她电话,一个人怎么可能无时无刻都带着电话?她和闺蜜吵架,我觉得她闺蜜说的对,她就来骂我!最可气的是她竟然说我没买礼物给她,她是个可耻的拜金女!”

其实三水和很多人一样沿袭了上辈人的坏毛病,总是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对待别人,自己压根不理会别人是否能接受。

中国家长喜欢把自己的行为定义为“为你好”,把你所有的解释定义“顶嘴”。

当代年轻人学会了这招,他们把所有自己的行为美化为“付出了一切”,把别人真正的需求定义为“无耻”。

一个人如果因为可怜而和你在一起,必定会因为可恨而抛弃你

心理学家巴赫把这样的行为称为“被动攻击”。他用了一个很贴切的词来形容这样的人——读心者。

“读心者”不允许别人表达感觉,一旦你的需求与他们的想法不符,他们马上就会对你进行行为分析,认为“那不是你真正想要的”。

他们丝毫不会留给别人表达自我的空间,也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是一种被动攻击。

一旦关系破裂,他们会产生严重的自我迷惑并谴责别人寡情薄意。

这样的人甚至绑架了主流价值观,社会很长一段时间没法对真正的受害者说句公道话。

小时候我看见街上卖着大虾,我跟我爸说:“我想吃!”

爸爸说:“吃虾对身体不好,会长胖。”

我说:“长胖就长胖,我还是想吃啊!”

爸爸生气了,他说:“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一点都不体谅我对你身体的关心!”

可是我真的想对爸爸说:“爸,我真的理解你,可是我愿意为了的一切行为负责,我是真的想吃它啊,我也不害怕会长胖,你这样专制的样子真的很讨厌。”

我没敢说,因为我知道,假如我说了,旁边的人会评价我是“不孝子”“白眼狼”等等。

我认为爸爸不想买,并不是真的觉得吃了会变胖,而是因为吝啬。

这个世界上有结果的付出叫付出,没有结果的付出叫代价。同理,让别人感受不到的爱不叫爱,叫伤害。

一个人如果因为可怜而和你在一起,必定会因为可恨而抛弃你

三水撕心裂肺地控诉完前女友后,我问他:“你之后做了些什么样的方式挽回她?”

他告诉我,分手后,他把自己英雄联盟账号里的符文全熔了,他还打了个电话去大骂前女友闺蜜,买了一大束玫瑰送给前任。结果自然是前任完全没有理会他,一个月后和另外一个男生走到了一起,他心痛极了。

三水还是逃不出付出感的牢笼,这时我决定使用深度思考的方式来开导他走出困境:“三水,你觉不觉得在这段感情中,你更爱的不是那个女生,而是你自己,你惊叹于自己的付出,甚至有点喜欢那个为爱牺牲最后却唱了独角戏的你,你割舍不下的,到底是你的这段感情,还是你之前那些毫无成效的付出?”

其实我很想说:“你的所有行为到底是感动了前任还是感到了你自己?!”,我怕伤害到他,最终还是忍了。

三水低下了头,沉默了很久以后,慢慢吐出一句话。

“难道付出是得不到回报的吗?”

“一段感情光有付出是没有结果的,比起付出,我们更需要尊重。尊重一个人只需要言语就够了,这既是天底下最简单的事,也是天底下最难的事。”

不要轻易对一个人付出一切,一旦她不再关心你,你就会一无所有。

因为你把她当成了整个世界,而世界崩塌了,你将无处可存。

也请不要随随便便对我“付出一切”,因为好不吝啬付出感情的人,最后也会毫不后悔地收回感情。

也许我们真要有一天需要奋不顾身地为一个人付出一切,但那时你必须完全抛弃付出感。

它毫无用途,只会将你的感情绑架。

一个人如果因为可怜而和你在一起,必定会因为可恨而抛弃你。

一个人如果因为可怜而和你在一起,必定会因为可恨而抛弃你

E N D

关注陈壹,读懂情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