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千亿市场静待爆发

16日,工信部发布《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指出2020年是完成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第一阶段目标的收官之年,要形成能够支撑驾驶辅助及低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等。要加快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系统通用技术要求、自动驾驶功能场地测试方法等标准的立项;开展自动驾驶仿真和实际道路测试方法、自动驾驶人机交互系统等标准预研并申请立项等。

此次工信部明确提出了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的完成时间表就在今年,显示了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已取得重要成果,也将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激励。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我国车联网市场发展的新战场。

5G的落地对于汽车智能网联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5G作为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经过近年来的实验室测试、场外测试、规模试验、预商用、规模部署之后,在2020年已实现正式商用。智能网联汽车是5G的核心应用领域之一,随着5G商用的正式落地,智能网联汽车加速发展。

智能网联汽车:千亿市场静待爆发

智能网联汽车以智能驾驶技术、车联网技术为基础,构建汽车与交通服务的新业态,达到全面改善汽车驾驶感受、提升交通效率的目的。

智能网联汽车与传统汽车的核心区别在于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智能座舱系统和车联网系统。ADAS系统有效解放了驾乘人员在驾驶和乘坐汽车时所受的约束,提升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便利性,降低汽车的使用门槛等。

智能座舱系统将汽车从普通的乘坐出行工具打造成集出行、生活、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应用场景。车联网技术将汽车置身于V2X的网络体系中,打造更高效的汽车交通体系。

智能网联汽车:千亿市场静待爆发

随着5G通信商用技术、车联网技术的发展落地,联网汽车销量正在迎来高速增长。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曾表示预计至2020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规模可达到1000亿元以上。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2022年我国的车联网市场规模将达428亿美元以及530亿美元。工信部电子科技委副主任兼秘书长莫玮说,根据预测,智能网联汽车将迎来持续20年的高速发展,到2035年,将占全球25%左右的新车市场。

据美国IHS预计,全球联网汽车数量从2018年开始,将连续4年增速超过40%,在2022年销量将接近8000万台,市场占比达94%。

智能网联汽车:千亿市场静待爆发

5G低时延特征决定其核心场景是智能网联汽车,这也是工信部等主管部门反复强调的观点。

车联网的核心为三大场景为:数据服务,包括信息娱乐系统数据服务、车机系统更新、地图信息的更新和回传;车路协同,主要是车端和路端的交互及智能交通的应用;车辆直连通信,通信模组有望接入车载以太网,加入自动驾驶决策和车辆控制环节。

“车”:涵盖整车厂和零部件供应商,根据德勤《智能互联-构建新时期的人车关系》,整车厂目前有自建和合作两种方式进行产品智能化升级。

“联”:主要指底层网络的构建,包括连接车与车、车与路的通信设备供应商和通信服务商以及道路相关智能硬件供应商。在这个领域,比如华为、大唐、中兴等企业大力发展车载通信芯片、V2X芯片及配套解决方案,中国移动、联通、电信成立专门的车联网部门或子公司,提供对应的通信服务。

“网”:主要指上层应用及云端,BAT均在布局车联网,比如根据车云网报道,腾讯推出TAI汽车智能系统,衍生出安全语音收发微信、车载小程序、场景化地图以及多模人机交互四项产品能力。据华为官网,华为推出OceanConnect物联网平台,基于华为全球公有云、或者和运营商的合营云,将车辆信息传递到云端。

智能网联汽车:千亿市场静待爆发

车联网的应用场景多样,也造就了十分丰富的产业链。智能网联汽车需要汽车、电子、信息通信、互联网、交通管理等多行业的合作与转型升级,产业链庞大,并涵盖汽车金融、共享出行等汽车后市场。主要包括:

先进传感器厂商,开发和供应先进的传感器系统,包括机器视觉系统、雷达系统(激光、毫米波、超声波)等;汽车电子供应商,能够提供智能驾驶技术研发和集成供应的企业,如自动紧急制动(AEB)、自适应巡航(ACC)等。

整车企业,提出产品需求,提供智能汽车平台,开放车辆信息接口,进行集成测试;车联网相关供应商,包括通信设备制造厂商、通信服务商、平台运营商以及内容提供商等。

通过智能网联汽车和车联网体系构建,产业链下游可以进一步发展无人驾驶物流、共享出行等新的产业业态,从而持续扩大整个智能网联汽车体系的发展空间。

智能网联汽车:千亿市场静待爆发

智能汽车需要更多的传感器、强大的芯片和人工智能算法。通过车联网实现云感知、云计算等。而积累下的海量数据也将衍生出海量的增值服务。

在智能网联汽车逐步兴起的过程中,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芯片、通信设施、数据库等硬件将率先盈利。随后增值服务比如道路违章监控、安防监控、快递到车等将让智能网联汽车衍生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智能网联汽车在多个系统方面均有了较大的变化和改进,涉及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智能座舱系统、汽车安全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热管理系统和其他系统等。

智能汽车涉及ADAS系统、智能座舱系统、汽车安全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热管理系统和其他等。ADAS产业链核心点:芯片、算法、智能转向、制动、雷达。进入门槛较高的智能制动和智能转向领域,国内供应商以部分细分产品为突破口,有望获取一定市场份额。

芯片和算法具有高技术难度,该市场主要是龙头公司之间竞争,国内科技龙头包括在华为、寒武纪、地平线以及在算法领域的BAT等。毫米波雷达国内供应商中,德赛西威和华域汽车等公司的24GHz实现了量产,77GHz也稳步推进。车载摄像头技术相对较低,国内供应商具有较大机会。

智能网联汽车:千亿市场静待爆发

车联网将使汽车变成下一个移动终端,流量红利将从智能手机分流到汽车。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智能网联汽车,试图将成熟的移动互联网生态移植到汽车上。

百度的Apollo平台已经进化到3.5版本,合作伙伴达到100家。腾讯的AIinCar与广汽、长安、吉利、比亚迪、东风柳汽、一汽等战略合作。阿里的AliOS已经搭载在上汽荣威、名爵、大通等车型上,而且与神龙、福特等战略合作。

华为汽车业务基于ICT(信息通信技术)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增量部件,具体包括云服务、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互联、智能能源5个方面。

从目前各大车企与互联网巨头公布的计划看,2020年将成为无人驾驶车辆商业化元年,并从此进入爆发式增长,车联网和辅助驾驶系统等相关产业有望率先受益。

智能网联汽车:千亿市场静待爆发

从产业架构的角度,智能网联汽车可分为硬件设备商、软件服务商以及运营服务商。软硬件层面可以从车载端和路侧端两方面来看。

V2X系统中集成度较高,为保证基础的通信功能,最基本的是需要部署OBU以及RSU。OSI模型中最底层是物理层,接下来才是网络层,传输层,最高为应用层。

同样,在产业发展中,也是底层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软件在不同的场景中逐渐开发和完善,伴随数据的不断积累,运营服务逐渐成熟。

行业普遍观点为2020年推出基于5G-V2X的路端和车端设备,2021年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的商用。目前智能网联汽车目前仍面临三大挑战,包括:车端OBU和路端RSU设备的普及仍要等待R-16标准冻结;智能网联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强有力的底层设计,确保系统具备跨区域、跨车型的复用能力;智能网联汽车的商业模式需要与运营方深度绑定,目前尚无商用项目落地,没有确定的商业模式。

机构表示,全球来看,L3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基本成熟,L4是目前头部自动驾驶厂商技术攻关的难点。相对于单车智能的技术路线,国内车路协同发展的技术路线有望完成弯道超车。近期政策密集下发,车联网路网基建有望在未来加速,其带来的投资机会将是十万亿级别。

智能网联汽车:千亿市场静待爆发

智能网联是ICT、人工智能、汽车等行业跨界融合变革的产物,是最终实现无人驾驶的必经之路。随着政策推动汽车行业变革、5G商用在即、ICT巨头入局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智能驾驶基础设施,车联网、高精度地图、ETC领域均存在投资机会。

根据国内外厂商的规划,L4级自动驾驶汽车未来几年即将商用,但目前单车智能研发遇到瓶颈,成本居高不下,商用难度大。借助V2X,网联化(协同智能)可以弥补单车智能的不足,单车智能技术路线转向协同智能是产业趋势,或将带动V2X、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快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将颠覆现在传统的汽车行业,汽车可能将由传统的车辆销售、售后进入到出行运营时代,行业将迎来巨大的市场机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