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無柱空間即將亮相!“國會”二期鋼結構實現“自主站立”

北辰集團、建工集團、北京建院 | 超大無柱空間即將亮相!“國會”二期鋼結構實現“自主站立”

昨日,位於北京朝陽區的北辰集團所屬國家會議中心二期施工迎來關鍵節點,包括會議廳和會展廳兩個超大無柱空間在內的國家會議中心二期鋼結構不再依靠“柺杖”支撐,實現了“自主站立”。下一步,隨著桁架轉換結構卸載如期完成,臨時支撐柱體拆除工作也在有條不紊推進,預計4月底全部完成,屆時會議廳、會展廳兩個超大“無柱空間”將實現整體亮相。11月,國家會議中心二期將迎來結構封頂。

北辰集团、建工集团、北京建院 | 超大无柱空间即将亮相!“国会”二期钢结构实现“自主站立”
北辰集团、建工集团、北京建院 | 超大无柱空间即将亮相!“国会”二期钢结构实现“自主站立”北辰集团、建工集团、北京建院 | 超大无柱空间即将亮相!“国会”二期钢结构实现“自主站立”
北辰集团、建工集团、北京建院 | 超大无柱空间即将亮相!“国会”二期钢结构实现“自主站立”

建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樊軍 致辭

國家會議中心二期項目將作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主新聞中心(MPC)和國際廣播中心(IBC),向全世界的媒體朋友開放。因此,項目設計方案中充分考慮了冬奧會使用需求,結合賽時、賽後不同功能,力爭用最小的改造代價實現賽後改造,充分體現奧運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據建設單位北辰集團所屬北辰會展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霍斌峰介紹,國家會議中心二期總建築規模約77萬平方米,建成後將與現國家會議中心(一期)連為一體,形成總規模將近130萬平方米的會展綜合體。

在冬奧會新建場館中,國家會議中心二期面臨工期特別緊、任務特別重、標準特別高的巨大挑戰。由於功能需要,國家會議中心二期工程首層主要由北區8000平方米的會議廳和南區19000平方米的主展廳構成,兩大區域均設計為超大跨度的鋼結構“無柱空間”,其上還需承載兩層高大、重載的樓層以及屋面結構。工程設計單位北京建院副總工程師於東暉表示,為了化解無柱空間上層建築的結構“重壓”,建築設計採用了通高7.7米,由橫向、縱向、斜向杆件交叉構成的“轉換桁架”結構體系,這個轉換桁架體系跨度長達81米,總承重4.65萬噸,向下承載著兩個超大“無柱空間”,向上託舉著1.6倍於自身的重量,可以將上層結構的重力均勻傳導至首層側邊的支撐柱上,從而實現整個建築結構的受力平衡。

在結構施工期間,建工集團在首層空間內架設了205根臨時支撐柱用於承重。而桁架卸載,就是讓鋼結構脫離這205根臨時支撐柱,依靠自身結構完成桁架內力重分佈,平衡支撐點施加的反力,實現結構的獨立承載。“就相當於人的骨骼逐漸生長,開始自主站立行走的過程。”

建工集團國家會議中心二期項目總工程師陳碩暉說到。

北辰集团、建工集团、北京建院 | 超大无柱空间即将亮相!“国会”二期钢结构实现“自主站立”

工人正在進行桁架卸載作業

由於工程的結構轉換桁架卸載的噸位大、卸載點分佈廣、點數多面積大、承受偏心荷載作用大,要確保卸載“軟著陸”,桁架結構各部位、各區域就要均勻、同步卸載,缺一不可。同時,出於上層結構施工承重需要,鋼桁架上部已經澆築完成了約1.6萬平方米的大面積混凝土樓板,需帶著大面積混凝土樓板完成鋼結構卸載。

如何既保證鋼結構應力、變形合理,又確保混凝土結構受力安全,成為項目團隊攻堅的課題。為確保萬無一失,建工集團項目團隊採用專業計算軟件對桁架卸載進行了長時間“大數據”演算,反覆研究、探索、分析、改進,最終確定了205根臨時支撐柱的最優卸載次序,並通過對鋼柱受彎區域、主次轉換桁架、變形較大的弦杆和腹杆等關鍵點段進行應力監測,獲取過程數據,同時通過設置伸縮縫預判混凝土結構的受拉情況,事後通過補充澆築等有效措施,確保卸載過程中的結構安全。

建工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樊軍表示,國家會議中心二期項目鋼結構首層桁架成功卸載,意味著攻克了技術含量最高、施工難度最大、施工工藝最複雜的鋼結構施工難點,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