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无柱空间即将亮相!“国会”二期钢结构实现“自主站立”

北辰集团、建工集团、北京建院 | 超大无柱空间即将亮相!“国会”二期钢结构实现“自主站立”

昨日,位于北京朝阳区的北辰集团所属国家会议中心二期施工迎来关键节点,包括会议厅和会展厅两个超大无柱空间在内的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钢结构不再依靠“拐杖”支撑,实现了“自主站立”。下一步,随着桁架转换结构卸载如期完成,临时支撑柱体拆除工作也在有条不紊推进,预计4月底全部完成,届时会议厅、会展厅两个超大“无柱空间”将实现整体亮相。11月,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将迎来结构封顶。

北辰集团、建工集团、北京建院 | 超大无柱空间即将亮相!“国会”二期钢结构实现“自主站立”
北辰集团、建工集团、北京建院 | 超大无柱空间即将亮相!“国会”二期钢结构实现“自主站立”北辰集团、建工集团、北京建院 | 超大无柱空间即将亮相!“国会”二期钢结构实现“自主站立”
北辰集团、建工集团、北京建院 | 超大无柱空间即将亮相!“国会”二期钢结构实现“自主站立”

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樊军 致辞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将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主新闻中心(MPC)和国际广播中心(IBC),向全世界的媒体朋友开放。因此,项目设计方案中充分考虑了冬奥会使用需求,结合赛时、赛后不同功能,力争用最小的改造代价实现赛后改造,充分体现奥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据建设单位北辰集团所属北辰会展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霍斌峰介绍,国家会议中心二期总建筑规模约77万平方米,建成后将与现国家会议中心(一期)连为一体,形成总规模将近130万平方米的会展综合体。

在冬奥会新建场馆中,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面临工期特别紧、任务特别重、标准特别高的巨大挑战。由于功能需要,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工程首层主要由北区8000平方米的会议厅和南区19000平方米的主展厅构成,两大区域均设计为超大跨度的钢结构“无柱空间”,其上还需承载两层高大、重载的楼层以及屋面结构。工程设计单位北京建院副总工程师于东晖表示,为了化解无柱空间上层建筑的结构“重压”,建筑设计采用了通高7.7米,由横向、纵向、斜向杆件交叉构成的“转换桁架”结构体系,这个转换桁架体系跨度长达81米,总承重4.65万吨,向下承载着两个超大“无柱空间”,向上托举着1.6倍于自身的重量,可以将上层结构的重力均匀传导至首层侧边的支撑柱上,从而实现整个建筑结构的受力平衡。

在结构施工期间,建工集团在首层空间内架设了205根临时支撑柱用于承重。而桁架卸载,就是让钢结构脱离这205根临时支撑柱,依靠自身结构完成桁架内力重分布,平衡支撑点施加的反力,实现结构的独立承载。“就相当于人的骨骼逐渐生长,开始自主站立行走的过程。”

建工集团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总工程师陈硕晖说到。

北辰集团、建工集团、北京建院 | 超大无柱空间即将亮相!“国会”二期钢结构实现“自主站立”

工人正在进行桁架卸载作业

由于工程的结构转换桁架卸载的吨位大、卸载点分布广、点数多面积大、承受偏心荷载作用大,要确保卸载“软着陆”,桁架结构各部位、各区域就要均匀、同步卸载,缺一不可。同时,出于上层结构施工承重需要,钢桁架上部已经浇筑完成了约1.6万平方米的大面积混凝土楼板,需带着大面积混凝土楼板完成钢结构卸载。

如何既保证钢结构应力、变形合理,又确保混凝土结构受力安全,成为项目团队攻坚的课题。为确保万无一失,建工集团项目团队采用专业计算软件对桁架卸载进行了长时间“大数据”演算,反复研究、探索、分析、改进,最终确定了205根临时支撑柱的最优卸载次序,并通过对钢柱受弯区域、主次转换桁架、变形较大的弦杆和腹杆等关键点段进行应力监测,获取过程数据,同时通过设置伸缩缝预判混凝土结构的受拉情况,事后通过补充浇筑等有效措施,确保卸载过程中的结构安全。

建工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樊军表示,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钢结构首层桁架成功卸载,意味着攻克了技术含量最高、施工难度最大、施工工艺最复杂的钢结构施工难点,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