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最美”勳章:逆行者們不該留下的“疤痕”

在艱難的環境中,我們更需要互幫互助。醫護人員守護了我們,我樊文花也想守護她們。

大家看到醫護人員臉上口罩的壓痕、破損的皮膚時會說,這是抗疫期間醫護人員和志願者們‘最美的勳章’,可是我覺得,把她們的貢獻記在心裡就夠了。臉上的傷痕、剪短的頭髮,總要去修復。”樊文花說,“醫護人員都上了戰場,她們守護著我們的生命,就讓我來守護她們的臉。”

“榮譽勳章”

摘下口罩,李浩然的臉上有著“榮譽勳章”。

李浩然是廣州醫科大學大四護理專業的學生,也是一名疫情期間在人流密集處防疫測溫的志願者。

這是李浩然所在學校寒假期間給留在廣州的學生們安排的志願行動。李浩然回憶,疫情爆發後,學校聯繫上所有留在廣州的學生,這其中有集中住宿舍的,也有在廣州本地已經回家的。學校本打算召集願意參加志願行動的學生,參與社區、人流密集場所的防疫工作,卻沒想到,“幾乎所有人都報了名。”

修復“最美”勳章:逆行者們不該留下的“疤痕”

李浩然

有的學生說服了家長,有的學生為了參與志願行動,從家裡搬進了宿舍。“平時我就是學醫的,在這個時候上抗疫一線,可以說是義無反顧,沒有退卻的理由。”李浩然說。

她和其他近70名同學都被分去了廣州南站。

疫情爆發之初,廣州南站作為人流往來頻繁的場所,需要迅速排查出體溫異常的乘客。南站測溫工作,每天從清晨五點開始,到凌晨一點結束。李浩然和同學們兩兩分成一組,三班倒地值班。他們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在6-8小時的值班時間內,不吃不喝,測量每一個到站乘客的體溫。“每天下來,廣州南站都能排查十幾名發熱乘客。”她回憶。

作為這一批志願者中的小組長,李浩然除了需要協調大家的班次,還需安撫志願者們以及乘客們的情緒,並在測溫工作出現空位時,上前填補空缺。“有的乘客衝撞閘機,有的乘客不願意配合體溫測量,還有的乘客言語比較激動,我們都需要去勸說、安撫他們的情緒,而一旦遇到發熱病人,還需要聯繫南站所在衛生所轉運。”

李浩然說,那段時間自己精神壓力特別大:一方面需要協調同學們值班,一方面檢測量也很大,除此之外,她更擔心同學們在排查過程中因為疏忽而被傳染。“沒有遇到過的嚴峻形勢,對我而言是一次難得的挑戰。”李浩然說。

“造”出來的生產線

來自廣州黃埔區青年志願者協會的志願者張華菊與區倩湘,也與李浩然有著類似的志願經歷,她們一開始以志願者身份參與社區管理,隨著疫情形勢的變化,又參加了企業生產抗疫醫療物資的志願行動。

在新冠肺炎疫情處於全國爆發的1月底、2月初,口罩、防護服、護目鏡一類醫療防護物資,口腔咽拭子等新冠肺炎檢測用品,都屬於疫情防控最緊缺的產品。為了緩解醫療物資的緊張,團區委響應黃埔區暖8條、積極組織黃埔區志願者參與醫療防控物資生產。

修復“最美”勳章:逆行者們不該留下的“疤痕”

張華菊

但這些企業的工人們往往都在老家。企業生產線急需勞動力,黃埔區青年志願者協會就需要在黃埔區當地招募一批可以迅速上崗的志願者。

張華菊和區倩湘就在其中。

張華菊來自湖北,疫情期間還有許多親戚留在武漢。“一看到老家的遭遇,我就難過到不行,覺得應該和他們站在一起,社區志願者也好,生產工人也好,不能讓自己閒下來。”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疫情,青年志願者“隨時待命,隨時參戰”;醫護人員在戰“疫”前線,作為一名志願者能在後方作為一位馳援防控物資志願者提供強有力的支援,奉獻自己一份綿薄之力感到好開心、好自豪!”區倩湘說。

張華菊和區倩湘與當地企業員工、志願者一起,在廠區中生產、包裝檢測新冠肺炎口腔咽拭子。從2月4日開始,每天清晨,黃埔區就統一將志願者們接到廠區,他們經過洗手、消毒、戴口罩、戴髮套、穿防護服等措施後,進入無菌廠房,等到需要吃飯、上洗手間,就要脫掉防護服和口罩,重新上崗時,這套消毒的流程又需要重新來一次。“每天至少四次消毒。”區倩湘回憶。

每天經由志願者們包裝好的咽拭子採樣棒及病毒採樣管經紫外線消毒後馳援到湖北和武漢各個重災區。生產過程中,為避免感染風險,張華菊和區倩湘每天的手上、臉上,都不得不進行高頻次的消毒。“我們這群志願夥伴,因為每天長時間佩戴口罩,還需要多次用消毒液洗手,有的人臉上全是過敏引起的紅斑,還有的人手指間全都長滿了潰瘍,每一次脫戴手套,都疼得齜牙咧嘴。”張華菊回憶。

修復“最美”勳章:逆行者們不該留下的“疤痕”

區倩湘

“修復傷痕”

三月中旬,隨著企業工人的陸續返工,和國內疫情形勢趨於穩定,李浩然、張華菊、區倩湘的志願行動陸續結束。

這些“逆行者們”也逐漸迴歸原有的工作和學習崗位。李浩然正在準備畢業論文,區倩湘是一家民企的財務,張華菊則是一家室內裝修公司的軟包窗簾布藝銷售。“我們這群志願者不出名,很平凡,但是我卻會把這段志願經歷告訴我孩子。”張華菊說。

在4月9日,她們三人受到志願機構的邀請,為了感謝她們的志願行動,邀請她們體驗“修復口罩臉”的公益行動。“當時感到很意外。”張華菊說。

4月10日,張華菊、區倩湘、李浩然與其他幾位醫護人員、志願者一起,走進樊文花總部,接受由樊文花本人提供的面部護理服務。

“之前從沒有體驗過這樣的面部護理項目。”區倩湘說道。

修復“最美”勳章:逆行者們不該留下的“疤痕”

樊文花向廣東省鍾南山醫學基金會進行捐贈

這是繼4月8日,樊文花向廣東省鍾南山醫學基金會捐贈一批價值100萬元的修復護理產品以及疫後消毒物資,組織的又一次公益行動。

據介紹,此次#守護逆行者最美笑臉#公益活動,意在通過樊文花在全國4000家門店,免費為醫護人員提供修護面部損傷的支持,修復她們因長期戴口罩引起的“口罩臉”問題。

修復“最美”勳章:逆行者們不該留下的“疤痕”

整裝待發的捐贈物資

作為全國工商聯美容化妝品業商會面部護理專業委員會的主任,樊文花認為,“逆行者們”產生“口罩臉”,皮膚出現紅腫、過敏甚至破損、潰爛的問題,其中一個原因是她們在疫情期間長期佩戴口罩,臉上來不及塗上防護的油脂,面部皮膚在口罩的壓力和摩擦下,容易破損。除此以外,佩戴口罩時間過長,醫護人員的臉部皮膚也會因為密閉空間,可能導致毛孔變得粗大、皮膚層的角質同時也被軟化,而難以阻擋外界物質的對他們的傷害。

修復“最美”勳章:逆行者們不該留下的“疤痕”

樊文花為李浩然等人進行面部護理

樊文花介紹,這次給李浩然等人提供面部護理,是為了向這次“抗疫行動”中付出勞動的“最美逆行者”們致敬。另外,即日起到5月15日,樊文花全國4000家門店都將為醫護人員提供免費面部護理服務,醫護人員憑相關工作證件到就近的樊文花門店,就可以免費享受由樊文花護理師提供的專業肌膚診斷以及3次針對性專業面部護理。

“儘管我們看到的是她們摘下口罩露出的笑容,但這些醫護人員臉上的劃痕與傷口,也著實讓我心痛。”樊文花說。

修復“最美”勳章:逆行者們不該留下的“疤痕”

正在接受採訪的樊文花

1988年開始從事美容行業的樊文花,是一名資深面部護理師,32年來,她只專注做面部護理一件事。她還以自己的名字創立了品牌——樊文花面部護理連鎖,2019年11月,全國門店已經突破4000家。據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美容化妝品商會統計,樊文花全國門店數量在其2019會員系統中排名第一。

交流中,她鼓勵每一位在生活中遇到困境的女性,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價值,勇敢創業、走向自立。“我相信每一位女性都能時刻保持肌膚健康嫩白,也希望中國女性除了在樣貌上保持美麗,還能在精神上變得獨立。”

事實上,新冠疫情的蔓延,讓包括美容行業在內的許多服務業客流都遭到了衝擊。樊文花在全國開設的4000家面部護理連鎖店,吸納了近15000名護理師。疫情爆發後,她堅持不裁員、不降工資、鼓勵員工們多學習、熟悉業務,同時不放棄任何一位因為疫情生活受到影響的員工。

“疫情當前,我們更需要的是同理心、積極心、平常心和信心。”樊文花說,“全國有千千萬萬正在經歷困難與挑戰的企業,在這個時候,只有我們每個人都站出來,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才能共同度過眼下的困難。”

修復“最美”勳章:逆行者們不該留下的“疤痕”

“守護逆行者最美笑臉”公益活動啟動儀式現場

作為本次“守護逆行者最美笑臉”公益活動的支持單位,全國工商聯美容化妝品業商會的黨支部書記、監事長馬婭在評價此次活動則認為,疫情過後,很多企業家們復工復產在一定程度上都遇到了困難,但困難當頭,企業卻能關注到更多更需要幫助的群體,這樣的精神和行動更為難得。因此,全國美容化妝品業商會不僅支持,更要在全行業中提倡這樣的行為,讓企業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在艱難的環境中,我們更需要互幫互助。醫護人員守護了我們,我樊文花也想守護她們。”

(專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