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溼艾灸需灸哪些穴位?

點點頭


  風溼艾灸需灸哪些穴位?

  風溼艾灸阿是穴最好

  位置:阿是穴沒有特定位置,一般多位於病變附近。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為腧,即人們常說的“有痛便是穴”。

  功效:阿是穴有溫經通絡、緩解疼痛的功效,對於改善風溼的痛症效果立竿見影。

  

  風溼艾灸神闕穴最好

  取穴方法:在臍窩正中,該穴位於人體的腹中部,臍中央。

  功效:神闕穴有培元固本、益氣回陽的功效,對治療風溼病有所幫助。

  

  風溼艾灸關元穴最好

  取穴方法:四指併攏,靠肚臍貼在下方,肚臍的下正中線上,四橫指的地方就是關元穴。

  功效:關元穴能補腎培元、溫陽固脫,驅除體內寒氣。

  

  風溼艾灸命門穴最好

  取穴方法:位於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命門穴有培元固本、強健腰膝的作用,可以改善風溼引起的關節疼痛。

  

  風溼艾灸足三里穴最好

  取穴方法: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功效:足三里穴有燥化脾溼,生髮胃氣的作用,能夠增強免疫,對抗風溼。

  

  風溼艾灸大椎穴最好

  取穴方法:取定穴位時正坐低頭,該穴位於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功效:大椎穴能夠提高陽氣,補氣益血,對於改善風溼病有很好的療效。

  

  風溼艾灸中脘穴最好

  取穴方法:取穴時,可採用仰臥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功效:中脘穴能夠調理經絡、匡扶正氣,對抗風溼邪氣。

  

  風溼艾灸根據病症選擇艾灸方式

  風溼的4種病症

  痺證因風寒溼三氣偏勝不同,臨床症狀有差異:

  1.風邪盛者疼痛遊走不定,累及多處關節:選針灸;

  2.寒邪盛者痛有定處,病勢較劇,遇寒則甚,關節屈伸不利:選針灸;

  3.溼邪盛者,痠痛重著,肌膚麻木不仁,肢體沉重:建議隔姜灸;

  4.熱痺症見關節疼痛紅腫發熱,活動不便:建議隔姜灸。

  風溼艾灸的方式

  風溼建議隔姜灸,或溫針灸或加旋灸,或者用艾灸條艾灸盒都可以,哪個方便用哪個,只要是艾灸都是有效的。每穴3~5壯,每日施灸1次,10次為1個療程。


張政醫生科普風溼


我從事艾灸多年,喜歡研究,針對風溼與類風溼,穴位的選擇上是有很大區別的。分別如下。


一、風溼病的配穴:

①大椎穴(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②足三里穴(外膝眼下三寸,脛骨邊緣)




③陰陵泉穴(脛骨內側側髁後下方凹陷處)

④阿是穴(不同的疾病阿是穴不同,阿是穴是身體上的疼痛部位,按壓會有疼痛感)




二、類風溼的配穴:

①大杼穴(第1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


②曲池穴(屈肘,於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處取穴)



③血海穴(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


④大椎至腰陽關(脊柱正中線上,脊椎與脊椎指之間的凹陷中,每個穴位都需要灸)


如還有不懂的可以留言。也可以在我主頁裡查看詳細的穴位介紹。


王老師談中醫養生


人不可能得風溼病!用艾灸對風痺,溼痺有治療作用。

風溼病在《西醫內科學》中這樣定義:是指影響骨,關節及其周圍組織,如肌肉,滑囊,肌腱,筋膜,神經的異質性疾病,甚至累及內臟器官。它是對這一類疾病的總稱,而不是一個病名。所以說,我們是不可能得風溼病的,只能說,某人得的病屬於風溼病的範疇。

解釋完了西醫對風溼病的理解,我們來看看祖國醫學是怎麼講風溼病的。

額,這讓我們怎麼看呢?讓壓迫梨狀肌為難的不是祖國醫學怎麼看風溼病的。而是祖國醫學中沒有明確的“風溼病”的病名,但在《黃帝內經》中有提到“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為痺”,也就是我想和大家一起討論的“痺症”。它以肌肉,關節,筋骨等痠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或關節灼熱,腫大等症狀為主要表現,和部分風溼病有相似的症狀。且痺症包括臟腑痺和內臟痺。

所以我想問問題主想要問哪一種風溼病的艾灸治療方法?且既然打算用艾灸治療,還是要明確一下題主想要問的病有哪些症狀,這樣才能有的放矢。

下面我大致說說肢體痺的如何鑑別,以及祖國醫學用艾灸治療肢體痺的主流選穴,方便大家參考。

“肢體痺”一般分為行痺(又稱風痺),痛痺(又稱寒痺),著痺(又稱溼痺),熱痺。

行痺多見疼痛遊走,痛處不定。艾灸時可配合血海穴。

痛痺多見疼痛較劇烈,痛處固定,受涼加重,得溫則減輕。艾灸時可配合腎俞穴,關元穴。

著痺多見肢體關節痠痛,或有腫脹,肌肉皮膚感覺麻木,陰雨天加重或發作。艾灸時可配合陰陵泉穴。

熱痺多見關節疼痛,局部灼熱紅腫,疼痛敏感,不能觸碰,關節活動不利。艾灸時可配合大椎穴。

最後,還是提醒大家,如果身體出現什麼不適,一定要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這樣既不會影響耽誤病情治療的最佳時間,又能得到更有效的治療,何樂而不為呢?

我是壓迫梨狀肌,以上是我學習到的對於痺症和風溼病的相關知識,有什麼不足之處,歡迎大家指出,一起討論,共同進步。

下面附上腎俞穴和關元穴的圖片。




壓迫梨狀肌


風溼艾灸一般取神闕穴 關元穴 命門穴 豐隆穴 地機穴 陰陵泉 三陰交和湧泉穴。這幾個穴位配伍可防止艾灸後上火的症狀產生。


蘭艾說養生


“醫者不明經絡,猶人夜行無燭。”

艾灸作為中醫一門獨到的外治療法,起效原理與經絡密不可分,艾灸通過刺激穴位,把自己純陽溫熱的能力傳達至經絡,再通過經絡刺激到五臟六腑,各個器官,發揮作用。

艾灸為陽,溼氣為陰;下雨天大家都見過的,地面潮溼一片,但是當太陽出來了,地面很快就幹了。

艾灸是至陽之物,即是最好的祛溼之法。

艾灸取穴:

痛點(啊是穴),關元,中脘,氣海,腎俞,命門,八髎,合谷,足三里,血海,豐隆,解溪,三陰交,湧泉。

1、關元穴

這個穴的位置在我們的肚臍下面大約三寸的位置,是一種具有很好養生以及強健身體功效的穴位。長期對這個穴位進行香灸,能夠有效的調理氣血,並且對於補腎固精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2、中脘穴

位於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在這個穴位進行香灸,能夠有效的緩解胃部和腸道所出現的各種疾病以及症狀,例如腹瀉、腹痛、食慾不振、噁心、燒心、噯氣、目眩、耳鳴等等。

3、豐隆穴

位於人體的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八寸,條口穴外1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中指)。此穴主治頭痛、眩暈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尤其對於祛痰祛溼療效顯著。

4、解溪穴

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中,當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該穴位主要功能是分流胃經經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全身祛痰祛溼的穴位,進行香灸之後還能夠有效的解決下半身水腫的問題

5、合谷穴

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中醫方面認為,這個穴位是大腸經的一個總開關,只要按摩或香灸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屬的大腸經經脈循行之處的組織和器官疾病減輕或消除。

6、足三里

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該穴位主要功能是燥化脾溼,生髮胃氣。


老郭養生理療


可以考慮艾灸患處所在經絡的上下部分、患處、命門、神闕、足三里等處!


減肥終結者


風溼艾灸需灸那些穴位?風溼在那個地方,你就在那個地方艾灸。為什麼呢?因為風溼在哪裡,你那個地方就痛,那個地方痛,就說明那個地方血液流通不暢。既然你知道是風溼所致,用艾灸完全可以把風溼去除。艾灸不但可以去除風溼,還可以去除風寒,寒溼,也可以去除風寒溼雜聚而引起的疼痛。李時珍說:風得火而滅,寒得火而散,溼得火而除,瘀得火而通。所以我認為,只灸痛處即可康復。


知己難尋2465


中醫艾炙具舒筋活絡,溫中補虛,卻風散寒之功效。風溼及類風溼。可對以下幾個穴位進行艾灸。關元、氣海、命門、神闕、腎俞、足三里、風門、風池、大椎等穴位進行艾灸。但須在有資質的中醫針炙師的醫院或診所進行治療。治療期間須保意保暖,治療處所室溫在22度以上治療效果更好。低於16度治療效果差。


元亨175184033


尋艾app現在不僅有百種健康調理方案,還可以分享你自己的調理案例,為更多的人提供參考。風溼需要艾灸的穴位通過在尋艾APP上面查詢需要艾灸的穴位有腎俞穴、腰眼穴、腰陽關穴和命門穴,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取穴,只需要用尋艾首頁的拍照功能,拍一下全身即可智能識別全身的穴位了,艾灸取穴非常方便!


南風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