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你不知道的!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職業

5G時代,再牛的智能機器人也替代不了我的工作。

去年,國務院印發了一份關於人工智能的發展規劃,就如十年前的地產業。未來不僅把人工智能當做經濟增長點,也利用人工智能改善民生,甚至打算建設一個“智能社會”。真如科幻美劇《無垠的太空》中所說的,人工智能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AI會搶奪人類的就業機會嗎?

那些你不知道的!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職業

生產和修理人工智能的職業

從2017年5月28日,中國科學院大學宣佈成立人工智能學院,到2018年4月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院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中國高校到2010年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學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並引導高校通過增量支持和存量調整,加大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力度。從政策指引到實施落地,人工智能將成為新一代風口專業。所以從事人工智能教育或相關職業暫無可替代性。

開服裝廠的老嚴說:已經給廠裡的員工提前放假了,雖然單子已經排到明年的8月份,但沒人願意幹活,都急著回家過年。去年4月份新引進5臺智能設備,上個月出了些小問題,向廠家預約多次維修師傅,都無法排期。可不是麼,如果人工智能自己就可以生產和修復自己,那多可怕!

那些你不知道的!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職業

心理學家

人工智能勢必會融入各個傳統行業,對各個行業進行改造,在舊領域創造新的業態。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終於實現“不上班的夢想”,你會去做什麼呢?錢並不是工作的唯一理由,人們希望感覺到自己是對社會有用的一員。未來,或許有些人在不工作的情況下仍有最夠的收入養活自己,睡到自然醒,遊戲打到手抽筋。但是,大多數人不會滿足於此,人類追求上進和自我價值感的本能不會消失。各種心理上的不滿足感都需要心理諮詢師、心理學專家的幫助。

那些你不知道的!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職業

未來涉及人文學科,藝術類可替代性會很小。比如精神健康和藥物濫用相關的社會工作者、編舞人員、音樂家、作家、發明家、科學家這些職業,必須用到某些未知的思維過程,我們稱之為“直覺”、“洞察力”、“想象力”、“幻想”以及其他類似的能力。

“人工智能會搶奪人類的就業會”,但AI領域的專家凱文·凱利卻不這麼認為,他說:“事實上,目前世界上最厲害的國際象棋冠軍並不是AI,不是人類,而是由人類和AI組成的團隊。也就是說我們將和AI一起工作,你將來的薪酬,很可能取決於你跟機器人合作得如何。”

那些你不知道的!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職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