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沈阳的风水汇聚于此——中心庙

中心庙位于沈阳故宫大正殿北墙外(原名春明里红墙子胡同),是明清沈阳古城中央座标点的一处著名建筑。庙舍只有一间,硬山式青砖布瓦单檐建筑,门窗已被改变原样。只有山墙壮头,压砖石、交柱石等处雕刻的花卉、松、鹿图案依稀尚存,是往昔兴盛岁月的见证。这座庙就是沈城著名的“中心庙”。

关于这座庙的历史,鲜有史籍记载。只有一块“重修中心庙碑”和一些满族民间传说,记述了一些沧桑的往事,对后人研究中心庙的历史,有重要作用。


老沈阳的风水汇聚于此——中心庙

中心庙的碑石

碑石概况。碑石立于伪满康德五年(1938),原立于沈阳中心庙,1985年被运至北塔碑林文管所收藏。碑身高1.56米,宽56厘米,厚19厘米,碑座高45厘米,长83厘米,宽51厘米。青石质,碑头方形,二龙戏珠,碑阳额题“万古流芳”四篆字,碑身刻有重修中心庙碑记,阴刻楷书20行.碑阴额题隶书“普缘善庆”四字,碑身刻有各商户施助款额,阴刻楷书16行。

碑文内容。窃维圣帝义气彪炳千秋盛国,崇封旷超百代不以。丹心耿耿譬日月之经天,感应昭昭如江河之泻地。故能使古今万汇无不沐其庥光,而邦甸候荒胥愿隆厥祀典者也,英风万古伟欤钦哉。奉天省治制垣内禁城俊之东偏,旧建有中心庙,幅员不半亩,内祀关圣,两配城隍、财神、山神、土地。镇制八门八关,翼翥二楼二阁,位置适处乎中心,名实恰符乎,分际凡以为全城森呵获祓不祥也。夫在文中心为忠,庙名中心不外当地制垣中心之义。于中心之地祀忠灵万古之神,商贾福辏之区,配城隍、财神、山神、土地之享,综核名实允且当矣。考之沈阳县志,纪沈城建置之初,具有深意。说者谓:城内中心庙为太极,钟鼓楼象两仪,四塔象四象,八门象八卦,郭圆象天,城方象地,角楼明楼各三层共三十六象天罡,内池七十二象地煞,角楼明楼共十二象四时,瓮城各三象二十四气云云。据此则是庙之建远在明清,柜纽全城,历史攸久。其东偏为刘姓道录遗裔所居。庙存匾额十悬,最古者为道光元年合会首等重新庙貌所立,并附刘道录振声之名。据其遗裔云:先世于元明时代由江浙徒此,城隍庙为其正差,此则其私院,祀关帝者亦云崇柛不忘炎宗之意。耳语虽无据,而其司侍香火十世而强,攸久将事之功实,亦有不可役减者焉。惟庙自光宣以来,废于修葺,致庙貌隳厥旧欢,居民失所尊祟煜恩长。奉天省市商会目击心伤,动兴修之念。爱谋诸同仁乔君荩卿、王君值安等咸极力赞助,中街及铜行附近各商号更概予出资,多方襄赞。吕君荣山、传君润章不辞厥劳任监修之役。即以萃华新金店为帐房,鸠工庀材,于本年夏历闰七月二十七日兴工九月二十七日落成,并添筑钟楼一座,计费贰仟五百斤至庙基底盘则悉仍旧贯,缘庙名中心,又有太极诸说载在志乘,恐有关地理妨舆识也灭事谋,勒石俾后有可考谨纪其颜末如此。


潢南方煜恩熏沐撰书大满洲帝国康德五年岁次戊寅夏历初冬月谷旦敬立沈水于华章篆盖并镌石


各商户施助款额(从略)

监修 吕荣山 傅润章 住持 刘维性

中心庙

何谓中心庙?顾名思义中心庙贵在中心二字,庙坐落在老沈阳最中心处,如碑文所载“夫在文中心为忠,庙名中心不外当地制垣中心之义”。按照碑文“庙之建远在明清”所记,庙应建于明朝。明代沈阳城是东、西、南、北四门,“十”字形街道。中心庙恰好位于“十”字的中心点。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从军事卫城的设计看,中心庙的设计可以使四门互不相见,便于防守。如果从迷信角度看,也可理解为中心点一来可以起到“镇制”作用,可“获拨不祥”;二来中心之地祀忠灵万古之神,代表尽忠之意。


老沈阳的风水汇聚于此——中心庙


中心庙历史沿革。沈阳中心庙的始建年代约为明代。据中心庙主持刘维性说,此庙是他家的“私院”,刘维性祖籍江浙,元明之世从江浙迁到沈阳,专职看守沈阳城隍庙(旧址在中街路北,今已不存)。不久,刘氏为表示其“不忘炎宗”,修建了这座中心庙,供祀关公大帝。从明直至本世纪三十年代,刘姓已在此管理数十世。当然这只作为一家之言,予以摘入备考

从碑石信息看,中心庙在清代最后一次修缮是道光元年(1821年),这次工程由守庙道录刘振声主持,竣工时留下匾额为证。三十年代此庙尚有匾额十面。此庙主位供奉关圣帝君,左右两侧供城隍、财神、山神、土地共五座神像。占地“不足半亩”,四周有围墙。1938年奉天省市商会以此庙年久失修,残乱不堪,召集中街各主要商号五、六十家,集资修茸此庙,工程于1938年7月兴工,历时两个月,花费大洋两千五百元。工程结束时树碑石一方,以志各家功德及修建始末。

  1966年此庙改为民宅;1995年修建“东亚广场”,中心庙周围明代十字型街道尽被改为广场。经过有关方面的力争才使这座中心庙得以保存下来。1998年经沈阳市文物管理部门批准将其重新翻修,又在其四周建起青色围墙,整旧如新,并对外开放。

太极说。中心庙最有名的莫过于沈阳城建成的“八卦说”以及中心庙的“太极说”。将碑文信息做梳理可知:太极指中心庙,因位于沈阳城的正中心,四方平衡,是为太极。两仪指中心庙东北的钟楼和西北的鼓楼,旧址分别在城内中街与朝阳街、正阳街的交口处。四象指沈阳城外的东西南北四塔,分立城的东西南北四面,离城内中心庙等距。四塔均为藏式佛塔,分别建有寺庙。四塔镇守沈阳城的四方,是为四象。八卦指沈阳城的八座城门,沈阳是四方城,四面城墙各有两座城门,八门正是城内两横两纵的井字街的八个出口。八门分布均匀,恰似易经中八卦的布局,是为八卦。城中的角楼明楼各三层,喻为三十六象天罡,沈阳的内池被喻为七十二象地煞,加之角楼明楼共十二象四时,瓮城各三象二十四气。这些记载对研究沈阳城的方位、建置、规模有重要价值。


老沈阳的风水汇聚于此——中心庙

满族传说

为什么供奉关公?根据碑文记载,中心庙“内祀关圣,两配城隍、财神、山神、土地”。为什么要在皇宫后这么重要的位置供奉关公呢?这就有了满族民间的从关公为皇帝护驾的传说。满族是一个以骑马射猎著称的尚武民族,而关羽则是中国包括满族在内的许多民族都崇拜的“武圣人”,也有人把他称为中国的“战神”。在现在新宾赫图阿拉山城里,位于距努尔哈赤的“汗宫大衙门”不远的地方,还保留着一座古老的关帝庙。当地人说,这座庙就是老罕王在刚刚起兵不久,在都城修建的。后来老罕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取得节节胜利,他认为这是关公的在天之灵保佑,所以迁都到哪就把关帝庙建到哪。1625年后金迁都沈阳城后,选了城里最中心的位置,把“关老爷”的塑像恭恭敬敬地供在庙里,并请人写了“忠义千秋”四字金匾挂在庙内,人们也把这座庙叫座“忠义千秋庙”。后来老罕王觉得庙前面也应该有一块写有庙名的匾,就找人来写。因为挂匾的地方太小,写不下“忠义千秋庙”五个字,就简单地写成“忠庙”二字匾。挂出来后,老罕王觉得这个名能让群臣像关羽那样忠君爱国,意思也不错,还称赞了一番。由于过去的庙名匾是竖着写,有的人把“忠”字念成了“中心”两个字,却正好应了它所处的位置,后来人们也就管这座关帝庙叫“中心庙”了。这个故事虽是传说,但却有理有据,很让人信服,也成为中心庙名称的一种来历。


老沈阳的风水汇聚于此——中心庙


现在人们来到中心庙,都会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尽管这座庙离故宫很近,但北面的宫墙到这里还是特意拐了个弯,在大政殿后红墙外给庙门留出了一块空地,传说这是皇帝建故宫时,不仅没有拆掉这座距皇宫近在咫尺 的小庙,还出于对庙中神灵的敬重,传下圣旨,对庙里供的关公、土地、山神、城隍、财神“各敬三尺”,合起来就是一丈五尺,加上庙前边原有的街道,就形成了现在的空地。

其实,不管以上的传说是否确有其事,清代的沈阳城里尊崇关公的风俗的确相当盛行。据民国初年的《沈阳县志》记载,当时沈阳城方圆五十里内有关帝庙四十三座,比其他任类型的庙宇都多,其中绝大部分是清朝建立的。顺治九年(1652年),皇帝还特意传圣旨,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雍正三年(1725年),皇帝又传旨加封关羽的父亲为成忠公、祖父为裕昌公、曾祖父为光昭公。可见当时对关羽的崇拜是自上而下的社会时尚。从清朝到现在,已历经百年沧桑,时至今日沈阳城内保存年代最久的供奉关羽之庙恐怕只剩下中心庙一处了。这处承载着许许多多历史事实和传说的小庙,不仅是明清古城的一处重要坐标,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多地了解到昔日沈阳城丰富的民间文化。

为什么供奉土地神?据说老罕王得势以后,想多建几座供神的庙宇,但除了佛祖和关公 外没有别的神像,就打发人带了人参、貂皮等贵重礼物,到北京去求明朝万历皇帝赐一个神像。明朝皇帝瞧不起老罕王,就让手下的大臣挑一个最不起眼的神像赐给他。大臣挑来挑去,选中了土头土脑、又矮又丑的土地佬。去北京的人把神像带回沈阳,老汗王一看勃然大怒,要亲自去找明朝皇帝换一个。在旁的一位汉族大臣却一边阻拦,一边连连说“汗王大喜,汗王大喜”。老罕王以为这人是在兴灾乐祸,拔刀就要杀他,那大臣不紧不慢地问“汗王爷,大明皇帝给咱的是什么神”,罕王说:“不就是土地吗?”大臣说,“对呀!土地就是江山啊!大明要把江山送给咱,这还不是喜事吗?”老罕王听罢仔细想了想,点头称是,又接着说:“这土地大明可不能白送给咱,还得靠八旗兵多打胜仗才能占得着、守得住。就把这土地神供在关帝庙里,让关老爷给他作个主吧。”于是,中心庙里就多了一位土地神。


老沈阳的风水汇聚于此——中心庙


为什么供奉山神?山神更是满族早年在长白山 打猎时就崇敬的神灵之一。按照满族人的说法,“山神爷”就是兽中之王老虎的化身,所有进山打野兽、采药材、挖人参的人,都要求他保佑。

据说努尔哈赤年轻时候,有一回和几个伙伴进山采参。连走了半个月一无所获。这天晚上,几个人正在窝棚里犯愁,只听得外面一阵风声,一只斑斓猛虎来到窝棚门口,大家忙给“山神爷”磕头,但老虎就是不走。大伙以为准是谁得罪山神爷了,就轮流把自己的帽子扔到老虎跟前,按照习俗,老虎把谁的帽子叼走,谁就得跟着老虎去。说来也怪,别人扔帽子的时候,老虎连闻都不闻,惟独努尔哈赤把帽子刚扔出去,就被老虎叼了起来。没有办法,他只好向伙伴们告了别,又朝着家乡的方向给父母磕了几个头,就走出窝棚跟着老虎去了。可是老虎并没吃他,而是把他领到不远的一处山砬子边上,围着一棵大树直转圈,并把帽子放在树底下。努尔哈赤走到放帽子的地方扒开草丛一看,那里长着一棵八品叶的大人参,这可是难得一遇的宝贝,他心里恍然大悟,原来是山神爷给自己领路找人参来了,忙跪下给老虎磕头。那老虎冲他点了点头,就回深山里去了。

努尔哈赤找来伙伴们,把人参挖出来,到抚顺的马市上卖了大价钱,不仅买了生活用品分给大家,还制造弓箭盔甲,招兵买马。大家也知道他是个大福大贵之人,愿意跟着他起兵创业。后来努尔哈赤当了老罕王,始终不忘“山神爷”的大恩大德,尽管迁都到沈阳城,还是把山神供在离皇宫最近的庙里,所以中心庙里也供着山神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