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侵兒童獲“死刑”?父母如何做好孩子“防性侵”是關鍵

文|小興成長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01、導語

父母對孩子進行“防性侵”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修的一門課題。即可以減少被壞人傷害的概率,也可以防止孩子成年後傷害別人。

然而,父母如何開展孩子“防性侵”教育經常會無從下手。第一,父母先明白什麼是兒童性侵害。第二,父母不能把防侵害教育做成恐嚇教育。第三,對孩子防性侵教育具體怎麼做?第四,當孩子不幸遭遇性侵害時,父母該如何應對。

案例:近日據央視新聞消息,人民法院委員會表示:今年1月11日,全國法院一審審結猥褻兒童案件4159件。今年7月發佈四件猥褻兒童案例。其中,嚴重對兒童施行性暴力者已獲死刑,其餘3名被告人從重獲刑。

性侵兒童獲“死刑”?父母如何做好孩子“防性侵”是關鍵

02、那麼從案例瞭解,什麼是兒童性侵害?

從形式來劃分,我們把性侵害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接觸身體的形式;另一類是不接觸身體的形式。

接觸身體形式:包括愛撫孩子的身體;緊貼孩子身體按壓或者摩擦;摟抱孩子及親吻;涉及生殖器接觸,以及其他性行為方式。

不接觸身體形式:相對於接觸身體的形式,那些不接觸身體形式會顯得比較隱蔽,或者讓人忽視。比如:在孩子面前裸露生殖器;偷看孩子上廁所或是洗澡;給孩子拍攝裸露照片或是視頻;誘惑孩子之間親吻或是愛撫,以及其他行為方式。

如今互聯網高速發達,對孩子又出現一些新形式的性侵害。比如:在一些受女孩喜歡的遊戲裡,有一些男性潛伏在裡面,誘惑孩子脫衣服以及聊天。甚至會有人為此錄製視頻。這些性侵害更加模糊,令人髮指。

性侵兒童獲“死刑”?父母如何做好孩子“防性侵”是關鍵

其實,無論是哪種類型的性侵害,都會對孩子身體和心理帶來很大的傷害。

03、但是父母對孩子性教育時,不能把性侵害教育做成恐嚇教育。這樣,同樣會對孩子帶來很多問題。

我們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一直對你說:小狗可能會傷害你,會咬你。假如被狗咬了之後會很疼,還可能得狂犬病。絲毫不談小狗對人非常忠誠和友好。孩子是否會對小狗恐懼。

同樣,在父母對孩子的性教育工作中,防性侵只是其中的一門課題。

如果我們讓孩子知道性的負面信息,當孩子有了性意識後,孩子可以接受嗎?當孩子有了親密的關係時,孩子能投入情感嗎?當孩子和伴侶有了親密的接觸時,孩子是否會恐懼?

性侵兒童獲“死刑”?父母如何做好孩子“防性侵”是關鍵

性格開朗的年輕女孩外

04、那麼,父母對孩子的防性侵教育該怎樣做?

首先,防性侵教育要越早越好。壞人不會因為孩子年紀小,就不會伸出惡魔的手爪。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還可以盡最大可能的保護孩子。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後,他們會有很多的時間不在我們的保護之下。讓孩子學會自己保護自己。

其次,當孩子在3歲左右便開始有了性意識。我們在解答孩子的困惑時,帶入防性侵教育的內容。比如:衣服和內衣下的隱私部位是不可以讓別人觸碰的。

再次,讓孩子明白身體的隱私部位身體界限是兩個概念。孩子身體的隱私部位,父母可以很好的教育。

身體界限的概念,是每個人有可能不一樣的。而一個人對不同人的身體界限可能也不一樣。比如:孩子的胳膊爸爸可以碰,但不懷好意的人不可以觸碰,等等。

最後,父母對孩子防性侵的情景練習是必不可少的。當父母教會孩子如何拒絕別人時,在實際運用中難免會力不從心。就像熟讀了如何駕駛汽車的材料,並不會學會開車一樣。

性侵兒童獲“死刑”?父母如何做好孩子“防性侵”是關鍵

05、假如孩子不幸遭遇性侵害時,父母該如何應對

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悲哀的事實,那就是無論我們對孩子如何做好保護工作,但依然會有惡人讓我們痛心疾首。

1)當孩子遭遇不幸時,父母要明白:這並不是孩子的錯,更不是件丟人的事,而是壞人做了不法的事。父母更無需藏著掖著,讓不法分子逍遙法外。

2)避免孩子遭遇二次傷害。當孩子遭遇不幸時,身體傷害心理傷害同等重要。家長要觀察孩子情緒和行為的變化。當孩子心理受到嚴重的創傷時,一定要帶孩子求助心理醫生。

3)帶孩子儘快走出陰影。當孩子遭遇不幸時,父母萬不能草木皆兵,總是盯緊孩子這件事不放。甚至對孩子的防性侵教育做成恐嚇教育,

讓孩子內心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父母帶孩子儘快走出陰影才是需要做的事情。

性侵兒童獲“死刑”?父母如何做好孩子“防性侵”是關鍵

06、寫在最後

孩子像天使般降臨,

無時無刻都牽動著父母的愛。

不法分子就像地獄的使者,

無情剝奪去孩子的笑臉。

實令人髮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