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天才”是怎么变成“蠢材”的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以为自己是个天才。到底有多长时间呢?

我现在还记得很小时候——大概三四岁左右的几个场景:

场景一:我在全家人面前背诵奶奶教我的她当年上私塾时念的儿歌,一字不差极其流畅地背下来了,全家人一片赞许;

场景二:我一个人躺在大门口的长凳上,一边啃着自己手指,一边数数,一直数到了一百,感觉极其良好,觉得数数真简单;

场景三:我跟一群大我三四岁的孩子讲昨晚爷爷跟我说的《岳飞传》还是《薛仁贵征东》啥的,他们听得津津有味;

场景四:还是在一群比我大三四岁的孩子中间,有个大人出了道数学题,然后我最快算出来了。

现在看起来好像我小时候确实有点天赋异禀,但事实是在上学前没人说过我是天才,顶多说这个孩子记性不错。

然后就上学了,因为没有正儿八经去上学前班,所以我比大多数同学都小半岁一岁左右。又因为没有正式上学前班,当时还是托了一个在学校当老师的亲戚讲好话才得以入学。

开学后,妈妈一直担心我跟不上课。由于跟大部分同学都不熟,最开始一段时间我也是战战兢兢地,对于学习说不出啥感觉,反正就是认真听课,老师让干啥就干啥。

直到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我语文数学都考了98分,得了全班第三名。那时候心里对名次没什么概念,还记得我当时领到通知书,还没到家就碰到了刚从外面做生意回来的爸爸,他看了脸上没什么表情,我就觉得第三名可能不是很好,应该要考双百分第一名才行。

后来才知道其实我爸当时心里乐开了花,但我家人的性格就是这样,不怎么表露自己的情绪,更不喜欢夸人,尤其是我爸。

但村里人知道我的成绩后就都开始夸我聪明,从此我也慢慢地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但我从来没有考到过双百分,不过从此以后,整个小学我几乎全部考试都是第一名

度过第一学期的短期不适应后,整个小学我都感觉如鱼得水,简直不要太轻松。除了和大家一样听课做家庭作业外,我没有其余任何的努力。但是上完一课之后,课文我就自动会背了。常常清早睡觉醒来,发现昨天学的东西全部在脑袋里浮现,觉得睡觉真神奇。

越来越多的人夸我聪明,但那时因为年纪小,没有太多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太当回事,还是老样子听课,老师让干啥干啥。

然后上了初中,情况渐渐开始变化了。

一开始我还是像小学一样认真听课积极提问,虽然已经有七八门功课,学习时间也变长了,但学习于我,跟小学时候也没什么区别,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是上完课就全会了,写作业像写着玩一样,根本不用动脑子。

除了我开始懵懵懂懂地体会到知识带来的乐趣,感受到一个新的世界正在课堂上展开外,初中跟小学好像真的没有任何区别。直到第一次期中考试,学校竟然留出一个星期的时间不上课让大家复习。我当时挺不能理解,考试为啥要专门复习,直接考不就行了吗?看着同学们在课堂上认真复习,我第一次不知道上课该干嘛。

考试结果出来了,我像小学一年级第一次考试一样考了个全校第三,我的第一次好像跟“三”有缘。应该说是正常发挥,老师也觉得我很正常,跟入学成绩差不多。可很快老师就发现我不怎么正常了。

首先当然是我从不复习。我村里的一群玩伴几乎都是不念书的,很多还喜欢学古惑仔,平常连书包都不背。很快书包也被我抛弃了,布置的作业在学校课隙就完成了。然后就是不听课了。初一的时候还听老师讲课,后来发现完全看书本自学就可以了,再加上初中的任课老师都不喜欢我当堂提问,从此我就不怎么爱听老师讲课了。

最后就是跟老师调皮捣蛋。可能是到了青春叛逆期,也可能是受玩伴的影响,我的所作所为开始越来越像一个差学生,觉得听老师话,认真听讲念书简直就是一种耻辱。平时各种跟老师作对唱反调,愈发不念书了。我的初中班主任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对我也非常好,我内心里对她其实有那种对姐姐甚至对母亲的情感依恋,但她有次终于被我彻底伤透了心,当着全班的面发了最大的一次火后,好几个月没有跟我说过一句话。

可惜我一点都没有反省,还是老样子,甚至变本加厉。但我的成绩并没有退步,至少考试成绩没有,每次考试几乎都是全校前三名。身边的同学都觉得我简直是个天才,我很享受大家欣羡崇拜的目光。老师们也开始夸我是天才,虽然也不无惋惜地叹息我浪费了天赋,但这反而让我觉得更加不能努力学习了,天才怎么能苦哈哈地刻苦用功呢?

初一以后,我就这样活在“天才”的虚荣里。这样的虚荣时刻很多。有一次物理老师对某位极其用功的同学说,你真的是我见过最用功的学生了,但你就是少了罗****同学那样的脑袋。我觉得物理老师这样讲其实很不妥,严重伤害了那位同学,但我的心里却是极度暗爽。还有一次逃课躲在宿舍睡觉,听到宿舍隔壁一群老师在讨论我有多聪明,那虚荣心简直瞬间得到了极度满足……

我就一直这样天才着,初二下学期以后几乎就没怎么念过书了。直到初中会考前一个月,我忽然发现自己好多东西都忘记了,拿着会考的参考书,才发现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熟极而流轻松写意了。那是第一次学习让我有点慌神,当然我不知道以后这种感觉还会经常陪伴我。

我很不喜欢这种感觉,所以用功复习了一个月。然后就是会考,说老实话,会考完我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但成绩出来,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所有科目几乎全是满分,我不仅考了全校第一,还考了全乡第一。

整个初中我从没考过全校第一,因为我们学校有个极其用功的女孩,整个初中三年她包揽了所有考试的第一,每次起码比第二名多二十分。虽然我自诩天才,但在她面前我是有点怯的。但很多老师尤其是我的班主任常常鼓励我说,她这样的资质没有后劲的,到了高中学习难度加大,你就能远远地甩开她。我一直是怀疑的,从小到大我一直不是很相信别人的判断。但这个时候,我相信了,觉得老师们还是有经验的,教了这么多学生,还是会看人的。

会考后的暑假,我更加笃信我是天才了。那个暑假,我的心性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忽然觉得,初中这几年自己怎么这么混蛋,怎么浪费了这么多宝贵的学习时光,顿时后背一阵冷汗,羞愧得无地自容。孔子说自己“十有五而志于学”,我那时候也刚好是十五岁,心底涌起了强烈的学习欲望,第一次觉得是“我要学”。可能十五岁是成长的一个分水岭吧,从青春叛逆到成熟懂事。但完全没想到的是,这却是我学习悲剧的开始。

然后开始了高中的学习生活。直到现在,我还是认为高中三年是我人生最黑暗的三年。但前面几个月还是挺阳光灿烂的。我的入学成绩是全校第三,但是全班第一,因为我们班在全年级编号第一,所以我的学号在全年级排第一,报名的时候名字就在花名册第一个。我们学校当时是全市最好的高中,捐资择校生非常多,一个班级八十好几个人,很多同学一年书念下来相互都还不认识。但开学第一天大家就都知道了我是那个排在花名册第一位的人。再加上我不是那种书呆子类型,也基本不听课,还喜欢上课跟旁边的同学吹吹水,很快就让人觉得这人怕是有点天才,我也继续沾沾自喜。

但好日子马上就到头了。一开始我觉得高中学习跟初中也没啥区别,上课基本不听,自己看书学习也基本没问题。但第一次期中考试就让我感觉大不一样,考试难多了,尤其是英语和数学,我都是勉强及格,这是从没考过的低分。排名出来,我是班级第三,全校四五十来名。

对于这种排名,我心里是不能接受的。我觉得我应该更加努力。我先是试着上课认真听讲,却悲哀地发现,我已经丧失了认真听课的能力。听老师讲课简直是一种折磨,无论我怎么努力的集中注意力,马上又神游物外。我只能另想办法。刚好那时看到些成功学心灵鸡汤之类的,说成功人士如何不睡觉发奋努力的,我从此也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我这人比较好走极端,既然决定要熬夜攻书,那我就觉得睡觉越少越好。从此我就没好好睡过觉,不仅午睡不睡,晚上也同样不睡,这刻苦的精神真的把自己都感动了。但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几乎原地踏步,并没有什么改观。

我觉得肯定是自己还不够努力,我觉得不仅平时所有的时间都要用来学习,假日也应该学习,除了吃喝拉撒所有的时间都应该学习。每次半月假我都会背一大袋书回家,而寒暑假我更是会把下学期的课程都提前自学完。即便这样,我还是觉得自己不够努力。我心里仿佛时刻有个声音在说着努力学习努力学习,但学习于我却变成了一件苦差。

以前的我从没想过要学习,能不学习尽量不学习,唯一担心的就是老师跟我爸告状,老想着怎么从我爸那里蒙混过关,但在学习上好像从没遇见什么问题。而现在,我爸要经常劝我多休息,而我尽管已经努力得不能再努力了,却总没有我想要的效果。虽然有些苦闷,但我并没有自我怀疑,毕竟十几年积累起来的对自己天赋的自信,不会那么容易被摧毁。

我还是坚信我一定能考上清北。我当时还有一个坚信,我觉得自己适合读文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名字里有一个“文”字。现在想想当时真是傻得冒泡。文理分科时我毫不犹豫地在众人的惊讶声里选择了文科,现在来看,这是我这辈子比较后悔或者说遗憾的选择之一。

当然在当时我是很开心的,倒不是文科班里女生极其地多,而是我确实喜欢文科,而且我的文科成绩也确实挺不错。我想是爆发的时候了,历史地理政治,对我来说简直不要太容易。初中的时候,我连课本下的注释都背得出。但我又一次傻眼了,我发现自己的记忆力变得极其之差。我非常用功,晚上都打着手电或跑到厕所去背书,但背会的书总是记不长久。这是以往从未有过的学习经验,我只能花更多的时间,但却还是要艰难地跟遗忘对抗。

虽然成绩还过得去,至少我爸是满意的,认为上个“985”还是可以的。但这与我自己的目标相去甚远,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天赋,我在想我是不是个“蠢材”,为什么怎么努力都没用呢?而且完全不像那些心灵鸡汤里的大神一样有无限的精力,我觉得我已经力不从心了。

但我还是很顽强,还想再拼一拼,证明自己。但命运又开始跟我开玩笑了,仿佛是惩罚我以前的放纵。我开始吃不下饭,每次在食堂,同学们都吃完了,我才吃了一两口,完全没有胃口,一大半都倒掉了,别提多痛苦。但我也不饿,还是像以往一样坚持熬夜学习,只是越学越吃力,虽没有倒退,也没有长进,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可能是个傻逼。

但很快我就不再纠结这个问题了。高三才刚刚开始,我发现晚上睡觉常常出汗,很快越来越严重,后来演变成只要一睡着马上就会出汗热醒。其实这也就是盗汗而已,是身体免疫力下降的表现,但我以前从没有过这种经历,再加上完全无法正常的睡觉,顿时慌了神。

这时候,老天跟我开了一个更大的玩笑。学校不知道为啥,发了很多关于艾滋病的科普资料,我一看顿时吓坏了,盗汗、消瘦、长期腹泻、低烧……怎么这些症状我全都有。原因其实很简单,艾滋病就是病毒破坏免疫系统,造成人免疫力下降,这些症状都是免疫力下降的表现,而我当时因为长期不睡觉身体免疫力已经很差。

虽然从科普材料上写的那几种艾滋病传播方式看,我不可能染上艾滋病。但我当时不知道脑袋抽了什么筋,无比坚定地认为自己染上了绝症。我的天空完全灰暗了,我不知道该如何描述当时绝望的心情,我相信绝大多数人也体会不了那种绝望。

这时候当然没有任何念书的心思了。我去跟班主任请长假,班主任听到我的理由之后,首先的反应是觉得我脑袋抽筋,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但因为晚上完全无法入睡,所以我只好白天睡觉,早自习这些都不上了。一段时间后,班主任也是拿我没辙了,如何开解我都听不进去,就准了我的假。

然后我爸回来带我去医院检查。先去了一家医院,各项检查化验都来了一遍,结果是毫无问题,什么病都没有。但这个结果却让我更绝望了,我明明感觉很不好,都快要死了,你什么破医院,竟然什么都没检查出来。我爸没办法,又带我去了另一家医院,继续再来一遍,还是所有指标都正常。按理说这下我应该解脱了。但我这人有个坏毛病,就是只相信自己。所以我坚决拒绝相信检查结果,要求去省城的医院。

我爸的脑子是正常的,当然不可能再带我去省城医院。所以我在家里又休息几天后,带着自己继续身患绝症的念头又回到了学校。盗汗还是很严重,我还是很痛苦,我就这样觉得自己时日无多的在学校里苦熬着。直到第二年的夏天,不知道是天气暖和了,还是我爸来陪读一段之后身体养好一些了,终于不再盗汗了,我才慢慢觉得自己可以继续活下去了。

但在走出高考考场的那一刻,这个阴影都没有完全消散。高考成绩如何当然是可以想见了。我并不是很在乎,因为我早就想好了要复读。但我爸已经被我高三这一年搞怕了,觉得能上重点也能接受,坚决反对我复读。而我高中三年也确实搞得有点心力交瘁,我第一次没有坚持自己的想法。

也有可能是我内心深处已经觉得自己就是个蠢材。

不管怎么说,高考后三个月漫长的暑假还是挺愉快的,我的身体也完全恢复了,我终于确定我并没有得绝症。所以,进入大学校园的时候,我觉得这是我的新生。

可惜,大学让我失望了。我的大学可以用四个字形容:一事无成。

高中的时候,我虽然很努力的学习,但对应试教育极端厌恶。满心以为到了大学情况就会改观,却发现简直还不如高中。中国的高等教育极其失败,风气极其之差。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情况,我求学的那些年,大学是完全没有心思搞教学培养本科生的。当然就算有心思培养,我觉得也培养不好,尤其是对大部分文科专业来说。

当然,这里无心批判高等教育。也许,本科就只是通识教育吧。

因为对学校的教学和评价体系都极其不认同,课当然是不听的,考试也都是应付,不挂科就行。我在大学里想做的事,就是变回天才。高中的学习经历让我耿耿于怀,所以我开始研究心理学、教育学等等,希望能找到答案。或许说研究并不贴切,因为当时根本不懂怎么做研究。

但悲哀的是,我跑偏了。或许这也跟我的本性有关,好走极端,贪多图快。这时候我的理想是博览群书,将来当个思想家什么的。所以我沉醉于快速学习,希冀练出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之类的。

也许在旁人眼里我的练习是有些成效的,我可以很快速地通过各种考试。但我自己内心非常不满意,我有对知识的无限热情,我有强烈的好奇心,我看书很杂,但是四年下来,我发现我并没有学会什么,看过的书几乎也是忘得一干二净。我无数次的怀疑自己是不是傻逼,为什么我只能做到七十分而不是九十分甚至更高呢?我为什么不能做到像人家传说中的那样快那样好呢?

最要命的是我觉得四年下来,除了有时候可以跟同学们夸夸其谈一下,让人家不痛不痒说一句你好渊博之外,自己的能力根本就没什么长进。更要命的是我知道,我连渊博都是假的,我的肚子里根本没有装进去多少货,只是因为身边人都不读书罢了,只是因为大学生素质都很差罢了。

所以毫无疑问,我没有变回天才,反而更坚定了我是个蠢材。

当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参加工作时,我已经不想自己是天才这回事了,反而担心是否能胜任。第一份工作我费了很大的劲去做好,非常吃力,虽然领导同事都觉得我做得还行,但我自己没有丝毫满意。我终于再一次确定,自己就是蠢材。

虽然在别人眼里我有一份还算体面的工作,但我的心思从来不在工作上。我被这个天才蠢材的问题困扰了一辈子,我一定要找出答案。

天才和蠢材该如何界定?天赋到底是什么?天赋真的那么重要吗?学习与天赋又到底是什么关系?人生与学习又是什么关系?

看起来都是些老掉牙的问题,也许很多人都不屑一顾,但我敢说没有几个人有答案。反正我是迷糊了快三十年。我曾疯狂地在各类书籍里寻找答案,也曾绞尽脑汁冥思苦想,要不是徒劳无功,要不就是反入歧途。我多么渴望能像小时候念书一样,有老师告诉我一个标准答案,一个学会了就肯定能得分,能在人生考场上胜出的答案。

应了那句特别俗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话,在我三十岁的时候,我想我找到了答案,解通了发生在自己身上关于学习的种种情形,我终于可以释然了。

目前市面上关于学习的书籍,大多故作惊人之语来吸引人眼球,奇技淫巧误人子弟。当然也有不少不乏真知灼见的,但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无人问津,甚至被人嗤之以鼻。但直到今天,我还没看到一本令我拜服的,真正把学习和人生说透彻的书。

我想自己试一试,权当给自己三十岁生日的一个礼物,给当初那个茫然失措到处求索的自己一个告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