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性”存钱之后,将迎来“报复性”消费!

经常有媒体报道,中国人现在越来越不喜欢存钱了!


下面这个数据说明这其实是个伪命题。


近日,央行发布的《2020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共增加8.07万亿元左右,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47万亿元。


“报复性”存钱之后,将迎来“报复性”消费!


也就是说,2020年前三个月,每天有700亿居民存款涌向银行!


数据还显示,截止到3月末,我国住户存款余额87.8万亿元,人均储蓄大约6.3万元。


“报复性”存钱之后,将迎来“报复性”消费!

疫情期间,存款为何大增?


2019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12月末,全面人民币存款增加15.36万亿,同比增长1.96万亿,人民币存款余额192.88万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2019年住户款增加9.7万亿元。


2019年全年住户存款增加9.7万亿元,而2020年仅仅一个季度就增加了6.47万亿,相当于2019年全年的三分之二。


照理说,一季度部分人的收入会减少,为什么存钱的数量会大幅增加呢?


1,风险资产转移到存款


新增的存款和以往相比,不一定是比以往多“赚”的,很大一部分是本来就有的家庭资产,疫情期间,可能把其他资产,特别是风险资产“转移”到了存款上面。


“报复性”存钱之后,将迎来“报复性”消费!


受疫情影响,特别是2月,3月全球疫情蔓延,资本市场波动加大,一般人更倾向于现金为王,进而抛售其它风险资产,抑或是本来的买房计划搁浅了,先存着银行再说。


2,节约的消费


很多人说,疫情影响,收入会减少,但这只是一方面。


收入减少不是绝对的,毕竟上班族是大部分,绝大部分公司的工资是照发的,也就是说大部分上班族的收入并没有减少。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这个春节期间,还“节约”了不少钱。


1月份,疫情开始严重起来,很多人原先的回家计划取消了,这可节约了不少钱,路费,回家的各种花销,少则几千,多则几万,相较于以往春节的支出,相当于是省下了。


“报复性”存钱之后,将迎来“报复性”消费!


还有一部分人是计划春节出游的,现在,这笔钱也省了;再从不太大的花销上看,电影看不了,聚会,吃大餐的消费也少了很多,甚至逛街买衣服的钱也变成网购了,收快递都心有余悸,不像以前那样可以顺畅地买买买,连理发的钱都省了。


前三个月基本上都宅在家里,做饭,刷剧,和平常的春节相比,结余的钱更多了。


餐饮,影视,旅游,休闲等行业的损失,本来该消费的钱,都变成居民存款存进了银行。


3,疫情也改变了存钱习惯


疫情期间,让很多人意识到了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有多么重要,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有多么重要。


如何买房,买车?得存钱,平时大手大脚花钱,关键时候就捉襟见肘了。


“报复性”存钱之后,将迎来“报复性”消费!


已经买房买车的,可能还有房贷,车贷要还,这是首先需要保证的积蓄,关键时期,存款优先是更多人考虑的问题,这也是存款增加的一部分原因。


“报复性”存钱之后,将迎来“报复性”消费!

报复性消费有没有?


有人说,没有等到报复性消费,却等来了报复性存钱。


其实这并不矛盾,要消费你首先得有钱,从某种程度上说,报复性存钱来了,报复性消费也不远了。


1,鼓励消费政策不断出台


2019年,我国GDP总量突破100万亿大关,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7.8%,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为31.2%。


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中,消费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同时,中国内需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消费行业受疫情影响最大,也决定了政策鼓励力度也会更大。


随着我国疫情得到控制,复工复产有序进行,鼓励消费成为了当前的政策重点。


多部门联合出击,鼓励消费。


“报复性”存钱之后,将迎来“报复性”消费!


各个城市真金实银发放消费券,鼓励民众消费。


南京,宁波,温州,深圳等地耗巨资发放消费者。


曾经国内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将发放5亿元消费券促销费,第一批2000万元昨天开始发放。


“报复性”存钱之后,将迎来“报复性”消费!


在汽车消费领域,也频频祭出大手笔。


“报复性”存钱之后,将迎来“报复性”消费!


佛山,广州,长沙,重庆,珠海,宁波,南昌等地先后出台了鼓励汽车消费的措施,特别是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包括放松汽车限购,增加指标,买车直接补贴,鼓励汽车下乡,延长新能源汽车优惠,加大充电桩建设等。


可以预见的是,其它地方以及全国性的汽车消费鼓励措施后续也可能陆续出台。


2,疫情终会过去,报复性消费一定会到来


为什么大家期待的报复性消费没有到来呢?


可能时候还没到。


存款数据是前三个月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温的升高,疫情最终完全被控制的可能性也更大。


现在还有一些海外输入病例和无症状感染病例,现在要出去消费,心理上还不能完全放开。


“报复性”存钱之后,将迎来“报复性”消费!


现在欧美疫情已经开始企稳,大家担心的印度,巴西等国疫情最坏的情况也没有出现,全球,全人类和疫情的斗争只有一种结果,就是最后控制住疫情。


加上我国的疫情防控效果明显,时间越长,被压抑的消费需求也就越大。


报复性消费只会延迟,不会消失。


3,报复性消费基础存在


4月14日,每日经济新闻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了一个市场调查,主题是:隔离期结束后你是否有报复性消费?


“报复性”存钱之后,将迎来“报复性”消费!


仅仅一天,就有超过1.5万人参与投票。这显然是一个民众非常感兴趣的话题。


相较于报复性消费,大家似乎更关注挣钱。


“报复性”存钱之后,将迎来“报复性”消费!


也就是说,存款,有钱才是报复性消费的基础。


但前面的存款数据已经给出了答案,疫情期间,住户的存款没有减少,反而有大幅增加,某种意义上表明报复性消费的基础还是存在的。


“报复性”存钱之后,将迎来“报复性”消费!

哪些领域将迎来报复性消费?


疫情彻底结束后,哪些行业会率先迎来报复性消费?


1,健身


宅在家里,很多人除了刷剧,就是做各种好吃的,再就是睡觉。


最后的结果就是,很多人变胖了不少,减肥健身将是疫情结束后的重要任务了。


“报复性”存钱之后,将迎来“报复性”消费!


健身房可能率先迎来报复性消费良机。


2,旅游


之前都嫌放假时间太短,这次放假时间可够长的,一般人可能都在家憋坏了。


疫情结束后,之前一直想出去走走,出去看看的想法一定要付诸行动了,毕竟人生不止有工作,还要适当放松。


“报复性”存钱之后,将迎来“报复性”消费!


疫情更让人感叹人生无常,没有所谓的来日方长。


旅游行业将有望迎来报复性消费。


3,餐饮


手艺再好,几个月都自己在家做饭,或者点外卖都会吃腻。


很多网友表示,疫情结束后,一定要去大吃一顿。


疫情期间,和朋友,同学见面的机会都少,更别说聚会了。


餐饮企业,特别是知名餐饮企业在疫情结束后也将会迎来消费热潮。


4,电影院


影院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开业,可谓是受影响最大的行业。


被压抑的需求越大,到时爆发的可能性就越大,手机上看剧和大屏幕观影的效果还是完全不同。


“报复性”存钱之后,将迎来“报复性”消费!


影院解封后,优秀题材,高口碑的电影一定会票房大爆发,刷新历史票房纪录将是大概率。


报复性消费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