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书写的“碑林”二字,“碑”字少了一撇,为什么说是正常的


林则徐书写的“碑林”二字,“碑”字少了一撇,为什么说是正常的

自从周杰伦唱《菊花台》开始,就感觉他已经长大了,唱的歌咱们终于能听懂了,也喜欢。他的《兰亭序》歌词中这么唱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月下门推,心细如你脚步碎;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真迹绝,真心能给谁”,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歌曲在他唱来是越来越拿手。仔细推敲,这古今结合的歌词中叙述着一门手艺,叫做“拓碑”,也就是将碑上的刻字用宣纸复制下来。而全国拓碑的最权威之处,无疑就是位于书院门内的碑林博物馆了,当然,出于保护文物的需要,如今对于一些重要的石碑已经不允许在上面“拓”了。

林则徐书写的“碑林”二字,“碑”字少了一撇,为什么说是正常的

毕业回到西安

林则徐书写的“碑林”二字,“碑”字少了一撇,为什么说是正常的

书院门门口的宝庆华塔

林则徐书写的“碑林”二字,“碑”字少了一撇,为什么说是正常的

林则徐书写的“碑林”二字,“碑”字少了一撇,为什么说是正常的

林则徐书写的“碑林”二字,“碑”字少了一撇,为什么说是正常的


前往碑林,一般从书院门经过。书院门靠近南城墙,确切地说只是一条仿古商业街。只是这条街上连接着三处历史古迹,牌坊入口处是一座建于隋代后移到这里的宝庆华塔,中部有座著名的关中书院,最东头才是碑林。书院门牌楼上一副对联:碑林藏国宝,书院育人杰。走在这条有着千年历史沉淀的青石小道上,感受着这座古老城市泛着的文墨书香,也挺惬意。两边鳞次栉比地集中着碑帖拓片、名人字画、印章印谱、文房四宝的店铺,门口挂着一色的黑底金字牌匾。与其他古街不同的是,这里有许多艺人临街泼墨,展示自己的得意之作,显示自己的艺术实力,以期获得更多观者的青睐。总结了经验,与文人做买卖不能过分讲钱,曾经在这里购买过几位书法家的书法绘画作品,套用行话,你只管一看三叹,“好好”,“少见”,“稀世”,“珍品”,人家心里舒服,价钱也不要太讲,第一幅就让它贵,兜一会或者第二天再来买一幅,说您的字或者画实在喜欢,人家更为舒坦,自然会便宜,再不然还是那个价格,但要求赠送一两幅小的,还更乐意,也是生意之道。

林则徐书写的“碑林”二字,“碑”字少了一撇,为什么说是正常的

碑林博物馆是利用孔庙建筑

碑林博物馆实际上由三个部分组成,依次是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进入博物馆,首先见到的便是依据孔庙规制建立的“泮池”和“棂星门”。穿过“棂星门”,两边排列着众多的拴马桩,这是后来移到这里的,作为观赏之用。要知道任何一座孔庙都不允许让马牵到里面来,老远之处都立着文武百官到此下马的石碑,不知怎么,总感觉这拴马桩是如今咪表的前世今身。再穿过戟门,映入眼帘的是东西两边相互对称的6座清代碑亭,但如果你不左顾右盼,说不定你就忽略了左右两边更远处的亭子中摆放的两件国宝级文物:东边是景云钟,西边是大夏石马。钟铸造于唐景云二年,重约6吨,有价值的原因是上面有铭文292字,是唐睿宗李旦自作自写,这位皇帝两度登基,又两让天下,他的儿子就是李隆基,说是除夕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年钟声就是景云钟的录音。大夏石马雕刻于公元424年,也是国宝级,大夏是匈奴族建立的最后一个政权,由于当时战争连绵不断,留下的文物极少,因此这匹石马显得很珍贵。


林则徐书写的“碑林”二字,“碑”字少了一撇,为什么说是正常的


林则徐书写的“碑林”二字,“碑”字少了一撇,为什么说是正常的


林则徐书写的“碑林”二字,“碑”字少了一撇,为什么说是正常的


林则徐书写的“碑林”二字,“碑”字少了一撇,为什么说是正常的


林则徐书写的“碑林”二字,“碑”字少了一撇,为什么说是正常的


林则徐书写的“碑林”二字,“碑”字少了一撇,为什么说是正常的


林则徐书写的“碑林”二字,“碑”字少了一撇,为什么说是正常的


林则徐书写的“碑林”二字,“碑”字少了一撇,为什么说是正常的


林则徐书写的“碑林”二字,“碑”字少了一撇,为什么说是正常的


林则徐书写的“碑林”二字,“碑”字少了一撇,为什么说是正常的


林则徐书写的“碑林”二字,“碑”字少了一撇,为什么说是正常的


林则徐书写的“碑林”二字,“碑”字少了一撇,为什么说是正常的


林则徐书写的“碑林”二字,“碑”字少了一撇,为什么说是正常的


博物馆中最显眼的当属林则徐书写的“碑林”二字,仔细一看,“碑”字少了一撇,其实这是正常的书法写法。只是因为出自林则徐之手,当时他革职戍守新疆伊犁,路经西安,于是有人附会说“碑”字少了一撇,寓他顶戴花翎被摘之意,听起来也挺有趣。“碑林”两字悬挂在碑亭之上,而碑亭之下则是久负盛名的《石台孝经》,前半部分是李隆基用隶书作的序,后半部分是孝经的原文。因为建在三层石台之上,所以得名,碑顶雕有卷云蜷龙,这块碑位置显赫,被称为“迎客第一碑”。想想这《石台孝经》说的是孝道,其实也挺好笑,当年杨贵妃是寿王李瑁的爱妃,也就是唐玄宗的媳妇,唐玄宗依靠权力爬灰成功,成为他的宠爱,当玄宗与贵妃娘娘恩爱缠绵、芙蓉帐暖度春宵之时,这当皇子的当作何感想,这也是孝经倡导的精神?

碑林始建于北宋年间,最初是为保藏因唐末五代战乱而委弃市井的颜真卿、柳公权等所书的著名石碑而兴建的,后来规模不断扩大,收藏的石刻时间跨度达两千多年,篆、隶、楷、行、草各体俱备。七个展示各有千秋,每一个展室,甚至每一通碑刻都够书法爱好者做一辈子的文章了,如果事前功课没做足,来到这石碑的海洋定会看花眼。不妨在这里做个简要推介:第一室是《开成石经》。刻成于唐开成二年而得名,是十二部儒家经典,65万多字。第二展室重点看名家,推荐六个:欧阳询的《皇甫诞碑》、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集王羲之字刻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以及《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大秦就是罗马帝国,景教就是基督教。市场上出售的书法碑帖当中大都有这些。第三室重点看梦英和尚楷书《偏旁部首字源表》、汉代《曹全碑》、唐代张旭和怀素和尚草书《千字文》、宋徽宗廋金体《大观圣作之碑》。第四展室看图,宋刻《唐兴庆宫图》、明《达摩东渡图》和《达摩面壁图》、清刻《太华全图》、《关中八景图》、《关帝诗竹图》以及《集字魁星点斗图》。《集字魁星点斗图》是清代陕西巡抚马德昭所画,魁星一足立在鳌头之上,一足高跷,踢起一个斗字,双手分执笔砚作圈点文状,整个图用儒家教导的“正心修身,克己复礼”8个字组成,但这八个字实在不好看得出来。第五展室看看官箴石刻:“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的警句仍有实用价值。第六展室浏览诗文碑石。第七展室要看被称为“法帖鼻祖”的宋《淳化阁帖》。

在石刻艺术室主要看看《昭陵六骏》,这是李世民纪念他征战时所骑的6匹骏马,由阎立本作画,在修建昭陵时诏令雕刻的,这六匹马演绎至今也相当于如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加长奔驰了。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刮于1914年流失美国,其余四骏虽经历风雨沧桑,仍然是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还有一尊汉白玉老君像,原属华清宫朝元阁老君殿之物,人像与台座浑然一体,安谧华贵。

每一块碑石都是一个传奇,每一块碑石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每一块碑石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隶书如盈盈方斗;草书如雨前狂奏;小篆如旖旎游蛇;小楷如闺中秀女端庄楚立。但见浓墨飞驰,笔力张溅,挥斥方遒,意气风发,不见作者,只闻风拂袖香。林林总总的文字无不浸透着华夏民族丰厚的文化因子和雄浑博大的历史足迹。对于绝大部分如咱一样的游客,不是什么学者、艺术家,来到这里,不是考证历史,对那些琳琅满目的碑刻和雕塑艺术也做不了深入研究,只是在这里走走,回味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北朝墓志的英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以及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