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深圳2019年人均GDP首次破20萬元,領跑全國

近日,2019年全國GDP總量排名前十的城市出爐,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和天津。深圳人均GDP為203489元,首次突破了20萬元大關,領跑全國。請注意,人均GDP不等於人均收入。

在全國337座地級及以上城市中,能夠躋身前10%的頭部城市,幾乎都是區域經濟的中心或次中心,代表著中國經濟的風向標。有意思的是,排名越靠前名次越穩定,頭部的這10座城市,GDP已經雄踞前十強榜單多年,且常住人口均在千萬以上,比較優勢明顯。

2019年深圳GDP總值26927.09億元,比上年增長6.7%

厲害!深圳2019年人均GDP首次破20萬元,領跑全國

據悉,深圳2019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927.09億元,比上年增長6.7%,常住人口達1343.88萬人,人均可支配收入62522.40元。

根據深圳市統計局發佈《深圳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深圳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927.09億元,比上年增長6.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20億元,增長5.2%;第二產業增加值10495.84億元,增長4.9%;第三產業增加值16406.06億元,增長8.1%。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0.1%,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9.0%,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60.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03489元,增長3.0%,按2019年平均匯率折算為29498美元。

深圳市年末常住人口1343.8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1.22萬人。其中常住戶籍人口494.78萬人,增長8.8%,佔常住人口比重36.8%;常住非戶籍人口849.10萬人,增長0.1%,佔比重63.2%。

厲害!深圳2019年人均GDP首次破20萬元,領跑全國

2019年各區GDP總量的排位與2018年相比未有變化,南山區、龍崗區、福田區繼續佔據前三甲位置。其中,五區GDP增速達8%以上,分別為:深汕特別合作區、坪山區、鹽田區、龍崗區、光明區。

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南山區、福田區、羅湖區的GDP增速可圈可點,皆高於全市平均增速。

在外貿整體形勢不佳的情況下,去年坪山區外貿進出口仍取得了雙位數的顯著增長。

龍崗區作為產業大區,2019年規上工業增加值保持了10.3%的較高增長。

2019年鹽田區進行了新的發展謀劃並狠抓落實,實現了經濟的穩中求進。

值得一提的是,南山區2019年GDP增速達7.6%,受外部複雜環境等因素影響,南山區2018年GDP增速曾回落至4.5%,2019年增速重新上揚,展現出了經濟的成色和韌性。

在各區中,2019年龍華區經濟遭遇了較嚴峻的考驗,規模以上工業和進出口受到外部環境的明顯影響而出現負增長,GDP增速只達到2.5%,增速在深圳各區中墊底。

2019年,深圳的新興產業增長較快

分類型來看,2019年深圳市的戰略性行業增長41.4%,按“四普後”的可比價格計算實際增長8.8%。其中新材料產業增長27.6%,數字經濟產業增長18.0%,海洋經濟產業增長13.9%,生物醫藥產業增長13.3%(其中的醫藥製造業增長10.2%)。

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8.9%,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7.2%,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7.1%,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增長6.6%,高技術製造業增長5.9%,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5.5%,綠色低碳產業增長5.3%……

這部分數據的亮眼表現,意味著深圳的產業升級依然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之中,依然穩紮穩打、步步為營,並且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由於土地資源的相對不足,深圳市一直非常重視發展、支持以“知識經濟、創新科技為主軸的新經濟”,尤其是極具戰略價值的先進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

並且不斷在淘汰、轉移落後產業。這種堅定的戰略使得深圳市的經濟發展出現了“減速、放緩、調整、重構”,在向高質量增長轉變的過程中,中間出現增速有所放緩符合經濟規律,適時的調整往往是為了走得更快更遠。因此,深圳的增長率是一種“高質量的增長”,超越了數字本身的意義。

2020年1、2月深圳市經濟運行簡況

今年1月至2月,深圳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下降18.5%,先進製造業增加值下降15.9%,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69.6%;

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下降15.0%,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64.8%。

固定資產投資方面,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下降22.9%。

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4.8%,非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35.0%,商品房屋銷售面積下降21.6%。

此外,今年1月至2月深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76.9億元,下降20.5%。

其中,書報雜誌類增長8.4%,服裝鞋帽針織類、體育娛樂用品類、文化辦公用品類、家用電器和音響器材類、金銀珠寶類以及汽車類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