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我要买房子”,简单一句话让父母付出多少年血汗?

房子,是每个人一辈子最希望拥有的不动产,也许人活一世,就是为了赚钱买房,有了房子才有了家,才有生活的意义,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凭借自己的努力独立买上一套房,十个人可能有一半的人都做不到。

“爸妈,我要买房子”,简单一句话让父母付出多少年血汗?

父母的倾囊付出,是我们能够买房的启动资金

之前看过一个视频,生活在农村的一位老人,年过半百,儿子外出在大城市打工,家里的经济来源除了儿子不定期的家用,主要收入还是老人家卖土豆。当他儿子打电话说要在城市里买一套房子的时候,老人家二话不说,从柜子里翻出一包东西,层层打开,是几张银行卡,那是老人家这近十年来卖土豆省吃俭用攒的八万块,立马去银行给他儿子转了过去。当时他就说了一句话:儿子要买房,家里怎么样也要帮点。

这简单朴素的一句话,道出了多少当父母的心声,我不知道那位小伙在收到这八万块之后是什么心情,他知不知道这是老父亲多年来一点一滴挣的,在地里从白天到黑夜,白了头发弯了背,才换来这一笔血汗钱。

很多人在读书的时候就想着以后要离家远的地方去上学、去工作,殊不知,当你真正的跑到别的城市读大学并出社会工作的时候,当你的年纪慢慢长大经历得更多,你对家的想念却会与日俱增。当你在这个城市想买房来站住脚跟的时候,父母依然会站出来,拿出他们的养老钱给你买房,不图回报,只希望你以后不回家,但是在别的城市有一个跟家一样的归宿。

现在的房价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是逐年在上涨,房子是一个不动产,是有保值价值的,不像车子,更新换代快,新车一落地就掉价。就普通的一套房子在一二线城市,总价基本是在80-120万之间,首付三成就相当于要三四十万,所以对于普通的职场人士来说,即使不吃不喝也至少要5年以上才能凑够首付买房。

因此,父母的“资助”就成了实现年轻人能够买房的目标,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有首付凑齐了,才能谈买房、买好房。

“爸妈,我要买房子”,简单一句话让父母付出多少年血汗?

有无房子,不能成为男女结婚的必要条件

随着现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越来越高,车子、房子成为了许多女性在与男性交往中的基本要求,曾经有人以一句“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要坐在自行车上笑”爆红网络,受到一众网友的谴责。

男生在婚前是否有房,或许决定着他相亲、订婚结婚的顺利程度。这一现象也许在某些农村尤其明显,农村有个说法,“一动不动,万紫千红一片绿”。“一动”指的是车子,“不动”指的是房子不动产,万紫千红一片绿指的是一万张5元钞票,加1000张百元钞票,一片50元钞票,合计15万。

可能这是某些地方的陋习,并不能代表整体,但是可以看出房子的重要性。所以我遇到过有父母在孩子高考完之后就着手给他计划买房,因为年满18周岁就有购房资格了,可以独立成户。我觉得这么早就给孩子买房,可能有几种原因:一是怕将来房价上涨,这是有比较眼光的;二是不想自己的孩子在未来处对象的时候出现上面的情况;三是让自己的孩子赢在买房的这条起跑线上。

其实在高房价之下,不依靠父母之力,自己能买得起房的年轻人真的越来越。现在买房,需要举全家六个钱包。如此说来,不给孩子买房的父母,真的不是合格的父母?恐怕天底下,不想给孩子买房的人,都是无奈之举。

“爸妈,我要买房子”,简单一句话让父母付出多少年血汗?

买房最终靠自己,父母只是“助力器”

其实就像开篇所说的那样,当你开口向父母说要买房的时候,他们必定会倾囊将自己所有的身家拿出来,因为你是他们的孩子,他们信任你,这也是他们能为自己孩子做出的唯一贡献。

父母的资助,只是房子总价很小的一部分,但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他们这个“助力器”帮助你实现了买房的愿望,但是后续的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的还贷就要靠自己。有人说买了房有压力,每个月担惊受怕,怕工作做不好被炒鱿鱼就无法还房贷,所以选择不买房。但是对于我来说,买了房既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动力,因为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明确的目标,需要为之奋斗。

买房,从经济的角度看,是你的安全感、你的丈母娘逼着你去买;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是一个城市在告诉你用最快的方法了解它;从人生的角度来看,是你负债修行的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