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自古英雄出少年

《三國演義》青年曹操、袁紹最先敢於挑戰老年人董卓,以身試膽,最終把不可一世的董卓拉下馬;青年周瑜、諸葛亮打敗老年人曹操,取得了赤壁大戰的勝利;而夷陵之戰,同樣是青年人陸遜出人意料地完勝老年人劉備。陸遜的登場,非常傳神地上演了一出自古英雄出少年的大戲!

陸遜字伯言,是三國時期的軍事家和政治家。生自很少出大將的蘇州,他從小喪父,在祖父身邊長大,祖父是一方太守。自幼成熟穩重足智多謀,每逢大事有靜氣。他習武好書,胸懷大志,二十一歲就“習幕府”。不久就外放為縣令,敢擔當,有魄力。他娶的是孫策的女兒,是正宗的皇親國戚。

孫權為將軍,遜年二十一,始仕幕府,歷東西曹令史,出為海昌屯田都尉,並領縣事。(《三國志》)


三國演義:自古英雄出少年


在呂蒙和關羽的對決中,關羽驕橫自負,又挾破于禁水淹七軍之威,對東吳造成威脅。孫權正焦頭爛額,束手無策,陸遜向呂蒙獻計,讓呂蒙裝病,讓名不經傳的陸遜來代行帥位,麻痺關羽。

陸遜一上位,就很謙恭地給關羽下了一道書,書中給這位愛聽好話的關二爺灌了很多迷魂湯,使其放鬆戒備,來掩護呂蒙出其不意白衣渡江,破襲荊州,斬殺關羽。

劉備把這筆賬記在呂蒙的頭上,意氣用事舉兵討伐東吳。


孫權穩住曹丕以後,任命陸遜為大都督抵禦劉備。當時的陸遜和周郎一樣才二十多歲,江湖聲名遠不及周郎顯赫。和身經百戰,已登皇位的劉備是隔了好幾個等級的拳擊手。說真的,孫權也是捏了一把汗啊。

陸遜來到猇亭前線指揮作戰,前線將士本指望大都督帶領著與劉備血戰一場,收復失地,但接到的命令卻是各關隘掩旗息鼓,堅守不戰。

三國演義:自古英雄出少年

於是各種流言暗傳,這個小青年太懦弱,不適合做大都督等等,陸遜只做安撫不予理會。劉備軍每天關下罵戰不止,罵戰是分等級的,剛開始馬上罵,不理下馬罵,再不理脫衣罵,再不理坐地上罵,再不理躺下罵,反正不管你怎麼罵,陸遜命士兵只管塞耳不理。

陸遜認真分析雙方優劣勢,確定避其鋒芒,以逸待勞,尋機再破劉備。須知劉備憤而領兵來複仇,先發制人用的是銳氣,陸遜帶兵抵禦,後發制人用的則是潛力,銳氣與潛力的此消彼長,正是隨著時間推移在慢慢轉換的。

陸遜閉關不戰,這一拖就將戰事從春拖到夏,劉備大軍銳氣漸消,在山地上又施展不開,為首尾相顧避酷暑,沿山逶迤紮營幾百裡,最後被陸遜試探後抓住機會火燒連營幾百裡,一舉擊潰憤怒之師。要不是顧及曹操漁翁得利,追上白帝城,活捉劉備都有可能。劉備一直敗退到白帝城,悔恨交加,一病不起,喟然辭世。打了一輩子雁,到頭來反被雁琢了眼,劉備死不眠目啊。

三國演義:自古英雄出少年


打敗劉備以後,陸遜有帶兵和曹休打了一場戰役,也是以勝利告終,至此他已經成長為東吳的頂樑柱。他的事業、才能、為人處世都已深得孫權的信任。後來孫權人命他為太子太傅,對他寄予殷切的厚望。

那個時候三國形勢,蜀有諸葛亮,魏有司馬懿,吳有陸遜。三個謀者運作天下!只可惜,關於太子的地位問題,陸遜的態度使孫權不高興。後來的孫權聽信讒言,致使陸遜抑鬱而終。但是他少年英華的風姿,卻在三國的風雲中熠熠生輝。

三國演義:自古英雄出少年


三國亂世,成就了無數少年英雄,陸遜算是一個典型。像曹操、袁紹,都是二十歲出仕為官,孫策十八歲就繼承父業獨自領兵,孫權十五歲受兄任命當宜興縣長,十九歲接替遇刺身亡的兄長成為吳王,諸葛亮出山建功立業之時也僅僅二十八歲,周瑜去世時才年僅三十六歲等等。

從陸遜他們身上,可以看到初生牛犢不怕虎,以及少年英雄的膽魄和不同尋常的創造力。年長者真的不可以以經驗、資格和功名自矜,輕視。以年紀論英雄是標準的形而上學,當然,上蒼是不會平白無故地把機會、幸運隨便給年輕人,它只會給有準備的人。

一方面他們天姿聰慧,另一方面,亂世成就了他們。亂世打破了平日的秩序,各種矛盾激化、複雜,風雲人物翻雲覆雨,求賢若渴,草根、貴族機會均等,是金子早早就會發光。不分年齡、出身、門第、職業,只要你有才能,總有施展機會,因此,一批少年英雄青皮後生,脫穎而出大放異彩,為三國舞臺抹上了重重一筆,時代的需要為少年英雄創造了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