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機背後的“怪胎”導演們

悅讀書單 | 攝影機背後的“怪胎”導演們

這是咪小信安利的第16篇書單

全國影院停業已有將近3個月之久,我們懷念著在影院的視聽盛宴,於是打開一部自己想看已久的電影,感受導演通過影像傳達的故事、思考抑或美學。

你是否曾經想過,電影背後的導演是什麼樣的呢?

今天的書單裡,有傳記,有隨筆,帶你深入國內外導演的世界,那裡的日常不太平凡,那裡有夢想與沉思。


自覺無用的李安


悅讀書單 | 攝影機背後的“怪胎”導演們

《十年一覺電影夢·李安傳》

豆瓣評分:8.7分

在華人導演中,李安絕對算是一個標杆性的人物。

就算你沒有看過他的電影,也一定聽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色戒》、《斷背山》等等作品。


悅讀書單 | 攝影機背後的“怪胎”導演們

Oscar頒獎結束,在路邊握著小金人吃漢堡的李安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拿過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人,竟然兩次高考落榜,甚至覺得自己是“一個沒用的人”。是電影,讓李安找到了人生的理想。

也許正是因為除了當導演,做其他事都“不靈光”,讓李安對待電影的態度尤為誠懇:

“ 做電影二十年,以我現在的成績,我就是再拍十年爛片,還會有人找我拍電影。可是對於觀眾,對於期待你的人,要有一個交代。這是你作為一個有天分的人,欠觀眾的一個人情。”

雖然這本書裡沒有玉嬌龍,沒有王佳芝,可是你能看到李安是如何在十年的追夢歷程中,用不滅的理想塑造出這些經典的。


高齡再婚的北野武


悅讀書單 | 攝影機背後的“怪胎”導演們

《北野武的小酒館》

豆瓣評分:8.1分

久石讓有一首非常靈動治癒的音樂作品名為《菊次郎的夏天》,這首曲子是北野武同名電影的BGM。聽過這支曲子的人很多,但知道北野武的就不多了。


悅讀書單 | 攝影機背後的“怪胎”導演們

北野武與久石讓

說起北野武,比起日本殿堂級導演的名號,大家更喜歡八卦他的私人生活。去年6月,72歲的北野武與妻子離婚,將名下價值13億的財產轉讓給前妻,只留下了一套價值3億日元的房子。今年2月,北野武再婚,對方是比他小18歲的女助理搭檔。

在大眾眼裡,這樣的行為無疑是相當瘋狂的。但北野武說:“雖然辛苦,我還是會選擇那種滾燙的人生。”

《北野武的小酒館》這本書記錄的,時而是令人捧腹不已的靈機妙談,時而是令人瞠目結舌的率性直言,時而是令人撫掌長嘆的嚴肅正論。摸不透的風格一如北野武本人的多重身份——是相聲演員、是導演、是作家……

他犀利地自剖前半生,“那場車禍是我人生的轉折點,從此我對活著失去了興趣”,“為了成就我一個,成千上萬的人倒了下去”。

從生死、教育、人際關係、規矩、電影五個方面,北野武揭開現代社會種種病灶,喚醒大眾逆位思考。

侯孝賢第一迷弟是枝裕和


悅讀書單 | 攝影機背後的“怪胎”導演們

《拍電影時我在想的事》

豆瓣評分:8.9分


悅讀書單 | 攝影機背後的“怪胎”導演們

《是枝裕和:再次從這裡開始》

豆瓣評分:8分

2018年最受歡迎的日本電影非《小偷家族》莫屬,在中國上映後,這部電影賺了不少人的眼淚,是枝裕和的名字也開始為大眾所知。

如果你看過臺灣導演侯孝賢的電影,你可能會覺得兩人的電影風格很相近。

1990年前後,臺灣新電影運動的聲勢傳到日本。侯孝賢的《童年往事》《戀戀風塵》和《悲情城市》先後引進上映,那時候年輕的是枝裕和一部不落地看完這些臺灣電影,覺得侯孝賢拍出了他想拍的東西。

有一次參加電影節,向來性格冷靜的他在收到侯孝賢贈送的口香糖後,第一時間居然回酒店拍了一張照片。(是追星的我沒錯了)

悅讀書單 | 攝影機背後的“怪胎”導演們

賈樟柯、侯孝賢和是枝裕和

作為侯孝賢的第一迷弟,兩人後來確實也建立了亦師亦友的關係。追星能達到這種境界也算是人生巔峰。

是枝裕和的追星之路,不對,電影之路是怎樣的呢?

《是枝裕和:再次從這裡開始》、《拍電影時我在想的事》分別通過自傳與訪談兩種形式,記錄是枝裕和從賒賬拍片到斬獲世界各大電影節獎項的勵志旅程,呈現出他的電影世界,

是枝裕和在書中記錄到:“作品不是為了表達自身內在的想法,而是為了反應和記錄當我們與外部世界的豐饒或幽微複雜的人性相遇時,產生的那份驚奇。

或許正是這份人際交流的溫柔蘊藉、思考創作的細緻沉穩,才使得他的電影風格也如此溫暖吧。

吐槽機器布努埃爾


悅讀書單 | 攝影機背後的“怪胎”導演們

《我的最後嘆息》

豆瓣評分:8.6分

布努埃爾出生於1900年,與我們平時看到的商業電影不同,布努埃爾的電影是超現實主義流派的載體,也因此非常小眾,如果你有興趣去觀賞一下他的作品(比如《一條安達魯狗》),那麼你一定會是這樣的感覺: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

不過對於文藝界而言,正是因為布努埃爾,電影才成為超現實主義的載體,也正是由於布努埃爾,電影也才得以在20世紀初層出不窮的名詞和主義之中,佔據了一席之地,終於有了跟詩歌、小說或是繪畫相抗衡的一點小小的籌碼。

因此,在電影史上,布努埃爾的地位絕對是不容置疑的。而電影史上堪稱經典的大師自傳迄今只有兩部,布努埃爾的《我的最後嘆息》就是其中之一。

在這本書裡,布努埃爾記錄了整個20世紀的流光溢彩:

詩、畫、雕刻、建築、電影……他的回憶裡閃爍著20世紀藝術成果的光芒;

布勒東、貝萊、艾呂雅、阿拉貢、達利……他在回憶中把超現實主義大師帶回當下;

未來主義、抽象派、印象主義、達達主義、立體主義、表現主義……他的回憶裡沉澱著藝術運動的風起雲湧。

有趣的是,在提及20世紀的一些名人時,布努埃爾直言討厭博爾赫斯,認為他拿腔拿調,還認為斯坦貝克不過是舉國之力捧出的作家,這種孩子氣的吐槽又可愛又有趣,可讀性絕對比他的電影強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