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爱情叫做“择一人白首,便是一辈子,风雨同济”——梁思成


有一种爱情叫做“择一人白首,便是一辈子,风雨同济”——梁思成

梁思成与林徽因


记得在结婚前,梁思成曾经问过林徽因这么一个问题,“有一句话,我只问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回答说,“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至此一问,便是一生。

有人曾问,婚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答曰,信任。

我内心深处是真的佩服梁思成的。要知道,当时林徽因身边还有好多优秀的奇男子。

比如徐志摩,直至他死才与林徽因断了联系,即使再双方都有了家庭后,林徽因也会因为内心苦闷而给徐志摩写信,去倾诉、诉苦。

比如金岳霖,完全融入到梁、林的家庭,成为三人共同生活的奇葩现象,甚至因为习惯性陪伴以及老金那总是充满哲思性、理智性的魅力,让林徽因陷入两难选择,坦言爱上了两个人。

还比如少帅张学良,也曾招惹过她,不过被她一纸回绝掉了。

在她“太太客厅”里,汇集了当时所有思想、文学、才识最顶端的一小撮,那些男子有哪个不对她心底欣赏、佩服。

所以说,她的桃边新闻太多了。要是到了现在,都不用故意炒作,肯定天天热搜排行靠前,靠的是自曝。反正,小梁同学就是愣生生没事,心里、行动上没有啥反应。

林徽因各种男闺蜜、蓝颜知己爆棚,那得有多大的胸怀啊!也许,梁思成这才是大爱和真爱的。

不过有时候爱就是自私的

,谁想让自己的另一半成为中央空调或者公共汽车。

也许,他也很无奈,林徽因的女神光环太强了,挡都挡不住,索性就让她使劲绽放和释放吧;也许,他并不在意这么多,毕竟当时的社会不像现在这么开放和充满可能性,但是他相信那些朋友,更是相信林徽因。

这,一信,就是一辈子。从未因此发生怀疑、争吵和矛盾。其实,在现在这个社会根本是不可能的,这绝对会成为一个爆发的矛盾点。

他们两人之间的认识,其实也是源自家庭的撮合,就是所谓的门当户对。不过,双方家庭并没有硬包办,还是比较开明的。先让他们认识、接触,再看后来的发展,毕竟强扭的瓜并不甜。

有时候苦瓜可以吃,但吃一辈子真的会很惨。

不过,他们俩的结合还是不错的。算得上是,郎才女貌、珠联璧合,相互倾心、欣赏,相濡以沫一辈子吧。并没有像张幼仪和徐志摩一样,那么惨淡冰冷地收场。

第一次见面是奉父梁启超之命,去林府拜访。

接受了新思想的梁思成,内心也很抵触,像徐志摩一样,想追求自由恋爱,在内心也刻画了自己喜欢的人的模样、气质与风格,也许比较朦胧,但肯定不是那种裹着小脚的大家闺秀,最起码也得找个思想自由、心意相通之人。这个心意相通、能支持理解其实很重要的,尤其是在古代封建体制,更显得突出。

不然就不会有万历喜郑氏而长达15年不立长子为太子,就不会有顺治得知董鄂妃死去而出家为僧,就不会有后来的慈禧辅助咸丰,以致后来长达150年主宰清王朝。

不过,这次梁思成的运气真的很好。还没正式拜访,踏入院内,便看到一个扎着两只马尾小辫、眼睛明亮有神的邻家女孩。

这么清新脱俗的模样,就好比一株山茶花一样,圣洁而高贵。从此,这个小姑凉便在梁思成心里留下痕迹,扎下了根,也便是一辈子了

所以有句老话,缘分是上天注定的。

你未来的另一半其实早就注定好了,不论你经历多少人、多少事,最后那个就是你前几辈子修来的福分或者欠下的债,你或躲或藏,都拒绝不了。

交集开始多了起来,故事也渐渐清晰了很多。

梁思成是大家之后,他的父亲梁启超可不仅仅是个文人,也是个投资家和实干家,在很多商企业都有股份和成就,所以家境还是比较富裕和殷实的。

他的姐姐在他生日的时候,从菲律宾托运回北京一辆哈雷摩托,作为生日礼物。当时在北平,自行车都不怎么多见,作为全北京唯一一台哈雷摩托,那也是及其拉风的。就好比现在开着超级轿跑的二代,没有这个经济实力,还真不敢去追求这个时代的女神,因为你hold不住。

不要想着可以靠感情,那都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没有不需要面包的爱情,婚姻最后更多的是柴米油盐,那不是简简单单谈场轰轰烈烈的恋爱那么简单。

因此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合适,这样婚姻才更稳定,才能走的更长远。就是因为这个拉风的摩托,为他以后埋下了祸根。

他经常骑着车去找林徽因玩,有一次,在林家吃炒面,做的太多了,林便让梁去把他弟弟接过来一起吃。可就在来的路上,与一辆汽车相撞,差点死去。然后为了挽救生命,在一个月内足足做了5次手术。据说当时,刚救助梁思成时出现误诊,说没有多大事情,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期,最后不得不落下这一身的毛病,左腿略短于右腿,一生穿着特制铁衣来支撑身体和矫正脊椎,痛苦一辈子。

他的父亲梁启超也是因为误诊而突然病逝的。护士标记错了健康的肾,主治医师也大意,便把好的肾给切掉,这也是40年后他们一家人才知道的。最后父子也算是殊途同归了。

常言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许是因为这个事情的愧疚,林徽因在梁思成住院后就一直陪着他。除了上课期间,便来他身边给他读书、聊天,擦拭身体。

当时处于封建状态,梁思成的妈妈还因为“男女授受不亲”,感觉林徽因毫不避讳给梁擦拭身体有失大家规范的风范,曾一度反对他们两个的婚姻。

在梁、林的婚姻中,梁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很喜欢和看好林徽因,所以,不管家中谁在反对,一直力挺。也正是在医院,两个人的关系彻底拉进,从朋友变为了恋人。

梁思成的朋友曾经调侃他,这是他用的苦肉计,才抱得美人归。

有时候,对于爱情,时机、场合真的很重要。有时候会发现,最后和你在一起的这一个,也许并不是最优秀的,各方面都是最好的,但确实是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的,就是刚刚好,所以这个出场顺序的确很重要。

梁、林的婚姻我感觉还是可以用相濡以沫、伉俪情深来形容的。

有一种爱情叫做“择一人白首,便是一辈子,风雨同济”——梁思成

认真工作

首先让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他们的事业——建筑。当时中国还没有建筑学这一说,所以在提及这个名词时,梁思成问道是“house”或者“building”。林徽因回答说是“architechture”。清华大学的建筑系就是由林徽因创办的。原本梁思成没有准备学这个专业,但是,就这样被林徽因带着入坑了,最终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精神与心血。

梁从小就喜欢绘画,这就为他以后学习建筑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金岳霖曾经夸过梁思成,说他是个构图高手,画线条即使不看尺度,也不差一分一毫。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时,他们两个就相互配合。

林徽因思维开阔,经常是有了创意,就开始构画草图,但也仅仅是草图,不能成稿,不过经过梁思成的妙手,就把这些草图变为正式的建筑图。此时是林徽因主攻,梁思成给她打辅助。

后来在编纂《中国建筑史》时,则是由梁思成写主稿,林徽因进行润色、修改、补充,相互的角色翻转过来。这一部建筑史是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写的,比较系统、详细介绍中国建筑的史学书,可以说弥补了中国建筑学上的空白。

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期间,他们生活在李庄。再加上因为梁以前车祸留下的后遗症,身体经常疼痛难忍,很多时候需要用个小花瓶撑住下巴来进行写作。在这种条件下,是很难也不想完成的。

但在林徽因的鼓励、支持和帮助下,终于完成了这一部巨作。他曾调侃说“中国有句俗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但我感觉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

在这部书的前言中,梁思成曾经写道“我要感谢我的妻子、同事和旧日的同窗林徽因”。可见,在梁心中,林不仅仅是他的妻子,也是林女士、林先生。

对于中国建筑的研究,可不是仅仅的纸上谈兵、写写画画就好,而是要进行大量的实地考察、测量以及研究。

他们所处的时代就是中国兵荒马乱的时代,无尽的战火与硝烟弥漫,要么军阀混战要么日军侵略。所以在那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要进行细致严谨的研究真的是很困难、很艰苦甚至是很危险的。

就这样,他们俩一直走过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物,对很多以前不同朝代留下来的古建筑物,都进行详细记载、描述,很多名胜古迹之所以能保留都是来自于他们的功劳,对于国外也是。

当时美国对日宣战,派出400多架轰炸机,准备对日本进行大规模摧毁。正是因为他们在接受美军邀请,在美军地图上标出可免于轰炸的文化古迹位置——京都和奈良,这才使古建筑众多的京都、奈良得以保存。

你说梁、林当时会不痛恨日本吗。答案是肯定的,但他们怀有的是大爱,是为世界建筑负责。后来,奈良古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他们在考察中国过程中,发现了位于五台山的佛光寺,打破了日本给中国下的死定论——中国再无唐代时期木构建筑。后来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到文化遗产,被誉为“亚洲佛光”。

不过,自从被林徽因绑入建筑这个行业后,梁思成便因果皆由它。

在新中国成立后,他曾经上书北京市市长聂荣臻将军,说北京建设之始就要慎重,要保护古代文物建设,不要铸成难以矫正的错误。为了保留下完整的北京古城,他给出了详细地计划,如果按照他的计划来说,中国将建造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环城立体公园,新城的建造在西边重新开发就好。

可惜后来,大规模古城墙被拆,甚至在建设地铁时,古城之根基都被损坏。当时,梁思成正在巴黎参加建筑师大会,巴黎也在进行古城保留与毁灭的争论,最终得以保存,可是中国却传来破坏的消息,让他只得一个人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用《矛盾论》来开解自己。

在文革期间,因为一直呼吁保护文物古迹,被认为腐朽思想而打倒了。牢狱之灾,悻悻而死。除了这部书典巨作,还有人们熟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国现在的国徽,也是他们夫妇俩一起设计建造的。

如果没有他们两个的相互陪伴、相互鼓励、支持,相信他们也无法在这条道路上走这么远,中国的建筑业也不知该何时开启。

有一种爱情叫做“择一人白首,便是一辈子,风雨同济”——梁思成

梁思成和他的学生们

当然,除了这些生活大方向基本稳定之外,肯定少不了柴米油盐的琐碎争吵。

梁思成就是个理工男其实,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直男。不过,这样的人有一个好处,就是老实、认真、踏实可靠,总之一句话靠谱,绝对不会是现在社会上的渣男。

林徽因本就是个喜欢时尚、标新立异的新时代女子,喜欢追求那种意境美感与自身打扮装束的结合。

有一次她曾经特别陶醉于自我,然后对梁思成说“我要是个男的,看一眼(我自己)都会晕倒”,梁思成给她回复说“我看了就没晕”。

还有一次,梁思成从美国回来。本来林徽因以为他会给自己带点小礼物、衣服之类的,毕竟林是那么爱美也总有点自己的小女人性,但是梁带回来的都是一些钟表、收音机之类的小玩意。林向她朋友吐槽到,“我好像是乾隆皇帝在接受上贡。”

林徽因讨厌做家务,可能是因为女性思想的解放吧,感觉那些事情是最浪费时间、精力和生命的,再加上梁思成不解风情,没有那么多浪漫的基因种子,所以在日常的时候,也是矛盾吵闹不断。

不过,人家他俩确实走到了最后,而且相互爱的很深。

最终林徽因因肺病先一步梁思成而去。按照之前的约定,梁思成按照林的喜好、想要表达的东西,为她设计了墓碑。也因为思念,梁思成把用他少时练就的工整小楷,把林徽因的诗歌全部抄录了一遍。

他们两个人的爱情,现在回味起来,确实没有徐志摩那般的炽烈,也不同于金岳霖式的长情,就是那么简单地相守,从决定的那一刻起,便是一辈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