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阴这里有座明代高村桥,你知道吗?

高村桥

惠通桥又名高村桥,位于汤阴县东6公里南店村和北店村之间的汤河之上。惠通桥为三孔拱形石桥,桥长41米,桥面宽8.6米,白石结构,龙门石上下游浮雕吸水兽。1978年公布为汤阴县文物保护单位。解放战争中,中央桥孔曾被炮火炸毁,20世纪50年代补修,沿用至今。

汤阴这里有座明代高村桥,你知道吗?

高村桥北有玄帝庙,据庙内清乾隆七年(1742年)《重修玄帝庙记》碑记载:“汤邑东北十里许,旧有惠通桥...为南北往来所必经,行旅仕官络绎,居人以小官路呼之,盖亦通衢也。桥创于有明嘉靖、隆庆间(1567--1572年),邑侯李公主之,则备极孔固,深三丈余,长十五丈,阔两丈五尺”。李公即李芝,泽州人,解元。嘉靖40年(1561年)始任汤阴令。


汤阴这里有座明代高村桥,你知道吗?

明崇祯十年(1637年)《汤阴县志》只有高村惠通桥。对于高村桥,明清官方认可其是惠通桥,民间认为其是会通桥。惠通桥之所以成了会通桥是"会“是”惠“的同音字讹变的。

汤阴这里有座明代高村桥,你知道吗?

明崇祯十年(1637年)《汤阴县志》关于惠通桥的记载是:李公祠二,一在县东高村惠通桥北。一在县南光村铺东,祀县令李芝。《礼》曰“有功于民则祀之。”,高村惠通桥北之李公祠乃纪念县令李芝修建。

汤阴这里有座明代高村桥,你知道吗?

这座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明代石桥,留存于今实属不易。当地人为保护古桥,古桥桥面铺设了水泥石子,桥的南北两头垒起水泥围墙。

高村与高村桥庙会

高村因地处南北通衢之要道,于是在惠通桥两岸相继出现了一些以出售商品或提供旅舍等服务的店铺,高村的店与高村并存,广为人知。久之,高村店的名声甚至超过了高村,故明崇祯十年(1637年)高村店作为正式村名被列入了《汤阴县志》。又由于高村店以马氏家族为代表的店铺最有声望,一时间马家店也成了高村店的代名词。清乾隆元年(1736年)立在该村庙前的《汤阴县重修惠通石桥碑记》碑阴捐资村没有高村、高村店,首次出现了马家店(有村民证实北店以前的确叫过马家店)。此后,或可能马氏家族及马家的店铺走向衰落,到清乾隆三年(1738年)重修《汤阴县志》时,村名又成了高家店。最迟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高村桥作为村名首次出现在与之比邻的东木佛村《重修八蜡祠碑记》碑阴捐资名单上。且一年一度,四月初六的高村桥会保留至今。与高村桥同时过会的除南店、北店外,还有周边:前弯张、后弯张、杨村、南陈王、北陈王、大付庄、西石得、尧石得、同庄、刘嘴、白营、小张盖、杨庄等十几个村庄。足见高村桥会的影响力及当年的盛况。

光绪末年,北店作为村名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这一点可以在该村西北近邻东兰村宣统元年(1909年)《重修菩萨堂碑》碑阴捐资村名得到验证。今北店对岸之南店,北宋时为东高,入明也为高村,村中也有店(陈家店),但规模较小,名声或比不上对岸的马家店,所以村名一直从属,大约清宣统初年前后可以比肩对岸,南店开始出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