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質量推進“三品一標”發展

近年來,安徽省全面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依託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豐富的特色農產品資源,走“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道路,著力發展“三品一標”,推動農業標準化生產,提升農業品牌建設,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業提質增效。2019年,安徽新培育“三品一標”農產品1390個,有效使用數7262個,較上年增長近1/4,有效使用數居全國前列。

名聲遠揚的霍山黃芽

“2019年我們在歐盟賣了3000多斤霍山黃芽。”霍山縣雨佳有機茶公司負責人張娜告訴記者,“入選‘中歐100+100’地理標誌互認互保產品之後,霍山黃芽進入歐盟的超市,跟進入我們自己的超市一樣方便。”

“這兩年霍山黃芽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去年店裡霍山黃芽銷量將近4000斤,比前幾年翻了將近一番。”儲茂陽告訴記者。儲茂陽是土生土長的霍山人,這些年在上海市經營一家霍山黃芽體驗店。他告訴記者,這幾年隨著品牌價值被深度挖掘,越來越多人瞭解、愛上喝霍山黃芽。

“霍山黃芽是農業農村部認定的地理標誌保護農產品,我們按照地理標誌保護農產品相關要求,通過建設高標準優質生態茶園、推進茶葉清潔化加工、加強流通環節的管理等多種措施,規範推動產業發展,在確保產品品質的同時,努力做大這個產業。”霍山縣農業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趙登全對記者說。

“為了維護好地理標誌保護農產品這張名片,我們每一罐正宗的霍山黃芽都設置了獨有的二維碼。”霍山縣茶葉產業協會負責人張聖明介紹,“二維碼統一印製、統一編號,按照最小銷售單位,實行‘一品一碼’,既保障霍山黃芽茶品質,又提升了企業品牌影響力。”

據瞭解,2019年,霍山縣擁有種茶園16.4萬畝,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10.1萬畝,獲得有機認證的茶園2.5萬畝。霍山黃芽年產達1500餘噸,綜合產值近10億元。2019年,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授予霍山縣“中國黃茶之鄉”稱號。

標準化引領的蕪湖大米

種植水稻分幾步?相信很多人都沒有直觀的概念。“我們把水稻生育過程細分為13個階段49個環節,以大數據驅動的作物模型為指導,良種和良法結合,全程標準化、數字化生產。”中聯重科智慧農業項目組負責人袁勇富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據瞭解,中聯重科智能農機在水稻種植全流程中,使用衛星平地系統進行土地精細平整作業,平整度誤差上下不超過3釐米。在選種以及水分、肥料、病害生育期等不同階段、不同環節中,依託感知農業數據、農業數據傳輸、儲存、分析、農機智能操作的全流程閉環智能操作,支撐起“數字化”的蕪湖大米種植。

“2017年,我們開始實施‘蕪湖大米’品牌振興工程,提升稻米品質,推進糧食生產由增產轉向提質。”蕪湖市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廖曉紅告訴記者,“從選種、選地、選肥等方面,控制都非常嚴格,就是為了打造好‘蕪湖大米’這個地理標誌農產品。”

2019年7月,蕪湖大米入圍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工程項目,獲得5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實施標準化生產、產業化開發、一體化經營、打造“蕪湖大米”區域公共品牌,助力蕪湖大米由大到強的轉變。

“我們在上海實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推廣模式,運用地面推廣,將流量引導到網店裡面,然後配送到家。”蕪湖響水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徐聯國告訴記者:“我們採用‘蕪湖大米’地理標誌農產品統一的LOGO、包裝設計及廣告語,知名度明顯比以前高了。京東自營旗艦店上線20天,僅在上海的銷售額就超過5萬元。”

據統計,2019年,蕪湖大米等5個入選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工程的產品銷售額達16.26億元,累計帶動15萬農戶增收5.29億元。

煥發新彩的黟縣香榧

黟縣北部逶迤的山間小徑旁,千年古香榧樹為人們提供著無私的饋贈——香榧。長期以來,香榧樹一直處於自然生長、零星種植的狀態,黟縣香榧無奈成為“深巷裡的酒”。如何改變這種局面,讓這種具有濃厚地域特色的優質農產品走進千家萬戶,是當地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黟縣香榧人工大面積種植、規模化生產,走產業化發展之路,還是近些年的事。”黟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朱華麗告訴記者,“2017年登記為地理標誌農產品以來,黟縣香榧的產業化發展進入了快車道,現在市場上都是供不應求。”

“我們流轉1400多畝山地,專門種植香榧樹。2019年開始掛果,收了將近1萬斤。”黟縣正農茶林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殷正龍高興地告訴記者,“現在香榧不愁賣,預計毛收入能達到四五十萬元。”

2019年,黟縣香榧入選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工程。當地按照《地理標誌農產品質量控制技術規範》,推行標準化生產;建立一整套質量安全體系,保障產品質量安全;地理標誌實行授權管理,統一標識包裝銷售。

“目前,全縣共有香榧園1.3萬畝,其中掛果面積6000畝左右。”朱華麗說,“我們引入科學栽培技術,按照地理標誌農產品的生產加工要求,確保黟縣香榧在高產優質的基礎上,實現優質優價。”

據介紹,黟縣香榧和黑茶、黑糧、黑雞、黑豬組成的“五黑”產業,已經走上了精細化、品牌化發展之路。據統計,2019年,該縣“五黑”產品線上、線下交易額超1億元。

據瞭解,近年來,安徽推動“三品一標”產品在大中城市建立專賣店,專櫃專銷、直供直銷,年銷售額近50億元。

“安徽是好山好水的生態勝地,我們揚皖所長,培育‘三品一標’產品,就是要增加綠色、特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振興鄉村產業。”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盧仕仁說,“我們將加大力度,推進‘一縣一業(特)’,延長產業鏈、增加價值鏈、健全供應鏈,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