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東新區:黃河南岸生態宜居城

系列報道十三 | 鄭東新區:黃河南岸生態宜居城

這裡,是一座以綠色發展為理念,充滿商業氛圍的現代化城區。這裡,同樣閃爍著大河文化、東周文化、列子文化、祭伯城文化的無數記憶。這就是,鄭東新區,一顆黃河岸邊的璀璨明珠。

系列報道十三 | 鄭東新區:黃河南岸生態宜居城

綠色為底 碧水如帶

走進鄭東新區,欣賞龍湖、如意湖、龍子湖、象湖、蓮湖、雲湖、昆麗河、如意河、金水河、熊耳河、七里河、魏河、魏河改線、賈魯河、潮河、十八里云溪、東風渠、楊橋乾渠、新城明渠、龍城渠、永盛渠“六湖十河五渠”令人樂而忘返。

系列報道十三 | 鄭東新區:黃河南岸生態宜居城

系列報道十三 | 鄭東新區:黃河南岸生態宜居城

龍湖,是鄭東新區規劃中的點睛之筆,其水域面積雖沒有西湖大,但是蓄水量卻是西湖的三倍。龍湖北岸和西畔是面積達3434.4畝的鄭州市森林公園,該公園包括北龍湖溼地公園、西運河體育公園和鳳山園區。其中,鳳山園區7座山峰景緻獨特,一峰一景觀、一區一特色,種植樹種120餘種,包含青檀、秤錘樹等20多種珍稀名貴樹種。鄭州市森林公園旨在打造休閒健身、生態旅遊和科普教育為一體的高品質“綜合性城市森林公園”。

歷史悠久 大河遺珠

這同樣是一座古老的城區,飽含中原文化割捨不掉的鄉愁。

系列報道十三 | 鄭東新區:黃河南岸生態宜居城

大河村遺址位於鄭州市東北部,中州大道與連霍高速交叉口東南,是一處包含有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及夏、商四種考古學文化的大型古代聚落遺址,距今6800年至3500年。在一個地方延續了3300年,文化層厚度達到12米多,跨越4個文化時期,這在國內外史前遺址中是極少見的。在這裡,先民們開創了中國古代建築先河,奠定了中國古代建築尤其是傳統民居的基本形制。

系列報道十三 | 鄭東新區:黃河南岸生態宜居城

大河村遺址博物館的藏品主要來源於考古發掘。數量多,藏品精美,以仰韶文化彩陶最具特色。這裡是中國彩陶藝術的殿堂,出土了大量精美的彩陶,色彩絢麗、圖案豐富。1986年5月,大河村遺址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是河南省第一座史前遺址博物館、國家二級博物館。

系列報道十三 | 鄭東新區:黃河南岸生態宜居城

祭伯城,位於鄭東新區東風渠以南,農業東路以東,熊耳河的北岸,東風渠與熊耳河交匯處的夾角地帶,總面積約174萬平方米。

祭伯城是研究周代時期的都城分封與設立及城市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作為城市發展文化的延續,也是鄭東新區未來旅遊經濟、人文投資環境的重要資源。2013年5月,其被國務院核定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關於祭伯城還有一段有興趣的故事。“祭”,我們常常讀作“ji”。但在歷史上,“祭”曾讀作“zha”。這是為什麼呢?故事還要從3000多年前講起。

系列報道十三 | 鄭東新區:黃河南岸生態宜居城

根據《祭城鎮志》記載,祭城在3000年前是商代、周代諸侯國祭國的國都。商朝時期,一位負責祭祀的官員因忠於商王,便被封賞到今鄭州市祭城鎮一帶建國,因受封者為主管祭祀的官員,國名稱為祭(ji)國。周武王滅商後,建立周朝。西周時期,周成王的叔叔周公因平亂有功,其第五子受封修建祭(ji)伯城。周平王四十九年(公元前722),鄭國軍隊攻城。祭(ji)伯城一帶的民眾在亡國之後,基於懷念故國,準備集體改姓氏為祭(ji)。考慮到祭(ji)有祭祀的意思,後來商議把讀音改為祭(zhai)。春秋時期,祭伯城因為祭(zhai)姓的產生,其讀音改為祭(zhai)伯城。此後歷史一直沿用這個稱謂。南北朝時期,北方的少數民族紛紛南侵,黃河流域戰亂頻繁,祭伯城的居民開始遷往他鄉。多年後,一些外地的民眾遷來定居。新居民來後,由於口音的不同,使祭(zhai)伯城讀音再次發生變化,演變為祭(zha)伯城,簡稱為祭(zha)城。與祭(zha)字有關的人名、地名隨之改變。新中國成立後,祭(zha)伯城的叫法不再使用。

系列報道十三 | 鄭東新區:黃河南岸生態宜居城

圃田位於鄭東新區東南,是列子故里。列子,本名列禦寇,信奉道家的與世無爭思想,主張循名責實,無為而治。列子是華夏文化重要的締造者之一,著有《列子》,今存《天瑞》《仲尼》《湯問》《楊朱》《說符》《黃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其中寓言故事百餘篇,《黃帝神遊》《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憂天》等膾炙人口,妙趣橫生,雋永味長。1999年,列子入選鄭州市十大歷史名人,2011年“列子傳說”被評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子文化已經成為傳承鄭東新區發展脈絡、豐富鄭東新區文化資源的重要載體。

系列報道十三 | 鄭東新區:黃河南岸生態宜居城

為了更好的傳承歷史文脈,鄭東新區已經將列子小鎮的規劃建設提上日程。列子小鎮以列子文化園建設為重點,將列子文化在圃田6平方公里範圍平鋪,打造列子故里。

時代先鋒 城市地標

隨著鄭東新區建設步伐的推進,鄭州東站、綠地中心、千璽廣場、河南藝術中心、鄭州國際會展中心等城市地標橫空出世,一展鄭東新區作為河南改革創新和城市建設窗口的新形象,也是現代都市旅遊的寶貴資源。

系列報道十三 | 鄭東新區:黃河南岸生態宜居城

全國“米字型”高鐵樞紐的鄭州東站是目前亞洲面積最大的高鐵樞紐站之一。這裡不但有高速鐵路,還有高速公路、地鐵、城際公交、公交、出租,真正實現了零換乘。同時,連霍高速、京港澳高速,全國最長的兩條高速公路交匯於此。107國道、310國道、鄭開大道等幹線公路穿境而過,鄭東新區成為各種人流、物流的集散地。

系列報道十三 | 鄭東新區:黃河南岸生態宜居城

高鐵站西廣場正對面是目前鄭東新區最高建築——綠地中心,又稱綠地雙子塔,也是中國最大的雙塔式超高層建築,成為鄭州新地標。

系列報道十三 | 鄭東新區:黃河南岸生態宜居城

鄭州另一城市新地標——千璽廣場,俗稱“玉米樓”,坐落在鄭東新區CBD如意湖畔,這裡也是吸引了成千上萬遊客慕名而來的網紅打卡地。千璽廣場緊鄰河南藝術中心和鄭州國際會展中心,是鄭東新區CBD的三大標誌性建築之一,主樓為280米高塔狀建築,觀景臺可遠眺整市區城市風光。

系列報道十三 | 鄭東新區:黃河南岸生態宜居城

千璽廣場旁的河南藝術中心是又一地標性建築,2007年建成並投入使用。藝術中心主要配置有歌劇院、音樂廳、多功能小劇場、藝術館、美術館。

系列報道十三 | 鄭東新區:黃河南岸生態宜居城

鄭州國際會展中心也是中央商務區三大標誌性建築之一,主體為鋼筋結構,屋面為桅杆懸索斜拉鋼結構。2003年1月20日,以鄭州國際會展中心開工為標誌,鄭東新區開發建設拉開序幕。

系列報道十三 | 鄭東新區:黃河南岸生態宜居城

與此同時,鄭東新區還擁有河南省科技館新館、河南地質博物館、中原金融博物館、河南戲曲聲音博物館、“星光裡”文化演藝大劇場等文化場館星光璀璨,是市民、遊客普及科技常識,豐富文化生活的知識課堂和休閒天堂。

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瑋萱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