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娘”其实只是一首曲子的名字,武则天也只是后人取的代号

现在(进行时),女人们粉的是李现。

而在唐朝,她们的偶像是女帝。

“武媚娘”其实只是一首曲子的名字,武则天也只是后人取的代号

武媚娘,武则天,武曌,这三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指向了同一个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则天大圣皇帝。

事实上,在《旧唐书》《新唐书》两本史书中,并无“武则天”三个字的记载。武则天之名,其实是后人根据其尊号“则天大圣皇帝”以及去帝号后的“则天大圣皇后” 而取的,与《旧唐书·卷六·本纪第六·则天皇后》“则天皇后武氏,讳曌,并州文水人也。”《新唐书·卷四·本纪第四·则天皇后等》“则天顺圣皇后武氏讳珝,并州文水人也。”中“武曌”“武珝”官方承认的称呼不同,武则天更像是后人为了简单易记给取的“代号”

“武媚娘”其实只是一首曲子的名字,武则天也只是后人取的代号

《四库全书》中也只有《山堂肆考》、《蜀中广记》等明代以后的文献中才有“武则天”这个叫法。

“武媚娘”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隋朝开皇末年。《旧唐书卷六十二•列传第十二•李纲等》记载:

隋开皇末,为太子洗马。皇太子勇尝以岁首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自请奏琵琶,又歌《武媚娘》之曲。纲自勇曰:"令则身任宫卿,职当调护,乃于宴座自比倡优,进淫声,秽视听。事若上闻,令则罪不测,岂不累于殿下?臣请遽正其罪。"勇曰:"我欲为乐耳,君勿多事。"纲趋而出。

“武媚娘”其实只是一首曲子的名字,武则天也只是后人取的代号

可见“武媚娘”最早是一首曲子的名称,而且这个曲子,还不是什么高雅的曲子,世人评价其为“淫声”。所以,“武媚娘”这个名字,并不是什么好名字。而《旧唐书》中也没有记载“武媚娘”是女帝名字的记载。

关于“武媚娘”是一首曲子的名称的记载,在《资治通鉴》中也有记载。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二十五》记载:

春,二月,庚寅,宫有言皇后衣笥裙上有五色云起,上令图以示百官。韦巨源请布之天下;从之,乃赦天下。

迦叶志忠奏:“昔神尧皇帝未受命,天下歌《桃李子》;文武皇帝未受命,天下歌《秦王破阵乐》;天皇大帝未受命,天下歌《堂堂》;则天皇后未受命,天下歌《娬媚娘》;应天皇帝未受命,天下歌《英王石州》。顺天皇后未受命,天下歌《桑条韦》,盖天意以为顺天皇后宜为国母,主蚕桑之事。谨上《桑韦歌》十二篇,请编之乐府,皇后祀先蚕则奏之。”太常卿郑愔又引而申之。上悦,皆受厚赏。

“武媚娘”与女帝扯上联系的最早记载是《新唐书·卷七十六·列传第一·后妃上·则天武皇后》记载:

高宗则天顺圣皇后武氏,并州文水人。父士彟,见《外戚传》。文德皇后崩,久之,太宗闻士彟女美,召为才人,方十四。母杨,恸泣与诀,后独自如,曰:"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乎?"母韪其意,止泣。既见帝,赐号武媚

“武媚娘”其实只是一首曲子的名字,武则天也只是后人取的代号

不过我认为,《新唐书》中的记载并不可信。《新唐书》之前的历朝历代史书中,不曾遇到“一人两传”的情况,而《新唐书》中既有《新唐书·卷四·本纪第四·则天皇后等》,也有《新唐书·卷七十六·列传第一·后妃上·则天武皇后传》。且“武媚娘”这个名字本是一首“淫声”的曲子。而古代皇帝赐名不是乱来,很少给自己的妃子赐‘媚’字这种轻佻的字眼。

所以,武媚娘这个名字,既有可能是后人根据民间流言以讹传讹取的一个名字。可能女帝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叫“武媚娘”吧。

至于“武曌”这个名字,就很简单了,女帝自己给自己取的。

所以“武则天”“武媚娘”这种后人给取的名字也好,“武曌”这个自己给自己取的名字也罢,都不是她最初的名字?那么,女帝出生之后,她的父母给取了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呢?

并不靠谱的《新唐书·卷四·本纪第四·则天皇后等》记载“则天顺圣皇后武氏讳珝,并州文水人也。”

“武珝”,会是武则天真正的名字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