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東征:加強大周王朝對中原地區的完全統治

牧野之戰後,朝歌淪陷,紂王自焚,殷商正式滅亡。周武王姬發登基,定都鎬京(今陝西西安西南),建立了延續八百年之久的大周王朝。

周公東征:加強大周王朝對中原地區的完全統治

西周初期形勢及主要諸侯國

約公元前1045年(根據夏商周斷代工程參考),周武王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實施分封諸侯制度,大封王室子弟及開國功臣來對加強中原地區的統治。 周武王是聽取周公旦的意見,採取“以殷治殷”的政策,分封紂王之子——武庚在朝歌,利用他來統治殷商遺民。同時武王派遣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在朝歌附近建立邶、鄘、衛三個封國來監視武庚,協同管理,史稱“三監”

滅商建周只是霸權轉移,跟改朝換代不完全一樣。因為周朝並沒有完全消滅商朝,保留了王畿的一部分作為帝辛之子——武庚的封地,實際上仍是殷商的延續。雖牧野之戰後,周朝聯軍兵分四路,征討殘餘的商人及其一些忠於殷商的方國勢力,但東南仍然還有殷商的殘餘勢力沒有徹底消滅,保留在了東夷的地界上。

周公東征:加強大周王朝對中原地區的完全統治

周公經營成周,討伐叛亂

武王滅商兩年後病逝,當時周王朝剛建立不久,統治還不穩固。周武王之子——姬誦繼位時尚且年幼,主少國疑。於是周武王弟弟周公旦攝政,代理成王掌管國家大事。周公行天子之事,自然引起了同室的管叔、蔡叔和霍叔不服,就在朝歌散佈謠言,說周公有野心,想要謀權篡位。武庚並非等閒之輩,於是藉此機會趕緊拉攏三人,再聯合殷商舊奴隸主貴族,東夷殘餘殷商力量和一些部族方國,發動反周叛亂,以便東山再起,復辟商朝。武庚及“三監”的舉動對周王朝的統治造成了嚴重威脅,史稱“三監之亂”

周公東征:加強大周王朝對中原地區的完全統治

周公東征平叛,安撫殷商遺民

周朝面臨如此內外交困的形勢下。周公想到了召公,召公是周王室的宗親,德高望重。周公積極說服召公,坦誠自己盡心盡力輔佐成王,對周朝王室忠一不二,贏得了召公的信任和支持。在召公的支持下,周公積極聯絡和調集各地諸侯的精銳力量,揮師東進平叛。周朝軍隊沿當初武王伐紂時東進的路線,順利抵達孟津。然後繼續東進,直取朝歌,武庚連忙組織軍隊抵抗,但是軍心不穩,失道者寡助。周軍迅速擊潰叛亂勢力,武庚被殺(一說敗逃,不知所終),繼續向周邊攻佔管叔、蔡叔的封地,誅管叔、放逐蔡叔,貶霍叔為庶人是後來的事了。

周公東征:加強大周王朝對中原地區的完全統治

周公東征是武王伐紂的繼續

隨後周公按照原定計劃,藉此機會繼續東進,徹底消滅殷商的殘餘力量和東夷部族,進一步擴大和鞏固東征的戰果。《呂氏春秋·古樂》記載:“成王立,殷民反,王命周公踐伐之。商人服象,為虐於東夷,周公遂以師逐之江南。”這次東征前前後後持續了三年。東南伐夷,在周軍強大的攻勢下,東夷部族節節敗退,最終臣服於周王朝。後來又揮師北上,肅清了殷商一些方國殘餘勢力。尤其是翦滅奄國無疑對殷商殘餘勢力的沉重打擊。周公東征之後,為了加強周王朝對中原地區的控制,周公在洛水北岸營建洛邑(今洛陽),作為周王朝的東都。同時分封投降周王朝的殷商舊貴族和周王室的子弟,來治理殷商遺民。

周公東征:加強大周王朝對中原地區的完全統治

東征後建都洛邑,封建親戚

引用《毛詩正義》:“武庚與淮夷叛而作亂,將危周室。周公東征而滅之,以救周室之亂也”。周公東征,是繼牧野之戰後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雖花費了三年時間,連續作戰如此艱苦可想而知。但無疑鞏固了周王朝對整個中原地區的統治地位,使周朝王室成為“天下共主”。徹底肅清了殷商殘餘反叛勢力,征服了東南夷族,使周王朝的勢力範圍延伸到東南一帶,為後世的成康之治奠定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