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护日记—搬家 孝顺的顺最难,我们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加给老人

搬家

2020.4.14.星期二.阴转多云.西南风

a

破碎的心,就是你想写点什么、编辑一期散文、画一幅画、看几页书,却怎么也做不到。最难过的是,每天牵挂着,下着决心,仍旧不能、不能、不能。

近日,以下几项硬性工作因老爸老妈日常生活、出去遛弯和搬家,全部中断:报纸连载陪护日记供稿,三四期散文合刊编辑,头条号的陪护日记连载、小说连载,公众号陪护日记连载。

吃完晚饭就困得不行,脑子不清醒无法校对。曾下决心放弃一切一天一幅水彩画也像风吹过的一片云,悄然而逝。

今天终于想起问自己,这样过了多少天了?今夕何夕?

这些日子看房子,电梯的、爬楼梯的,供暖的、不供暖的,折腾十天,全被老爸否定,4月5日他夹着行李去四楼了,说自己有房子,何苦再去租房子。至今又是十天过去。一楼渐渐倒空,四楼东西渐渐归位。

我终于明白一个道理,无论你多用心良苦,多费时费力费心,都不如一个顺字来得轻省。孝顺的顺是最难的。我们总是加入自己的意志给老人。受累还没把事情做好。

b

我正午睡,山清水秀在舞蹈群说那天看见王姐去我家了,王姐呼我,说山清水秀得知我找房子,提供了一个小院的信息。

那个小院我之前看过,真挺好,干净、拎包入住,就是老爸不同意。当时看房子回来还在公园南遇见王姐她们往回走,说公园没电,停舞。我放弃这个小院的原因一个离家有点远,一个是觉得到底还是烧炉子,想解放下我家老車[jū]。生炉子一项增加很多活。弄得他见着柴禾就往家托。

最近看了好多房子,一直没找到近的合适的,最后被被老爸夹着行李上楼中断,他让我以后一个锅做饭,省得婆婆来了我两头跑。我说婆婆来了一起出去住,他说有钱没处花了。

我的观点则是,宁可贵点也要离家近,下雨下雪打伞就能回家取东西。

王姐前几天来我家院里,就是为我联系离我家最近的16楼1600元的。我爸看完回来说那房子是不错,钱也是好。第二天早饭他说,1000也不去住,不是房子不好,是没必要去浪费钱。

联升富贵苑靠南还有两个小单元,不问谁住,但远点,来回得骑车子。华裕小区七号楼也有个一楼,只是爬一排楼梯,但总比爬我家四楼强。三室一厅,供暖25°,价格1000-1200元每月。也是离家略远点。

之前,我在中央华府还看了三室一厅电梯房,每月1400元。最前排,视线好,房主在外省上班,只要租给干净的人就行。但这个的确太远了。也放弃了。

各样的我都努力了,最后王姐给找的这个最近的三室两厅电梯房也让老爸去看了,他们不去住,我也不后悔了,因为我已经都努力尝试过了。等确实需要时再说。

c

一楼搬到四楼,转眼又10天。两家合一家,东西多,一楼家具基本都抛弃,四楼书架和衣服继续做减法。

老爸相中四楼我的卧室,正合我意,我们住有阳台那个卧室。他们睡得早,我们去阳台晒衣服、浇花方便。我们卧室正好是他们一楼卧室位置,挂衣服的位置和感觉都不变。去厨房和洗手间的方位路径都相同。这对老妈尤其重要,可尽少引起老妈情绪动荡。

陪护日记—搬家 孝顺的顺最难,我们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加给老人

搬家第一天第一顿饭是晚饭,依旧清淡,只喝点粥,好消化。平时我都是中午饭菜丰富。

陪护日记—搬家 孝顺的顺最难,我们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加给老人

因为搬家,吃饭延迟到六点,平时都是四点半至五点开饭,六点就睡觉了。

陪护日记—搬家 孝顺的顺最难,我们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加给老人

他们习惯白天头枕南边躺着,夜里习惯头枕北边睡觉。

再小的世界,也能为诗意和远方留出位置;再忙碌的岁月,也能为灵魂留出窗口。

基于此种想法,我俩把卧室原有的东西撤出,临窗,用床头柜和包绒布的长条座箱给老爸老妈开辟了一个喝茶和向外看风景的地方。仿佛咖啡馆一角,可以一边品,一边聊,时不时地看下窗外的天空和树冠、建筑群。拉开纱帘可以让阳光照射在身上。

冬天,有这个阳光和又加按的一组暖气片,会很舒服的。供暖前后的时间,家里也依然温暖如春。

陪护日记—搬家 孝顺的顺最难,我们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加给老人

陪护日记—搬家 孝顺的顺最难,我们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加给老人

陪护日记—搬家 孝顺的顺最难,我们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加给老人

陪护日记—搬家 孝顺的顺最难,我们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加给老人

陪护日记—搬家 孝顺的顺最难,我们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加给老人

三花猫咪发情在四楼关禁闭多日,正当它独自一个守着诺大的公寓百无聊赖、无可奈何时,父母和在外流浪三年半的我都回来了,它似乎在说,又要变什么花样?

其实,猫咪淡定的眼神已经透露了秘密。它其实什么都知道,只不过,上帝安排它不道破,不预言罢了。

陪护日记—搬家 孝顺的顺最难,我们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加给老人

我呢?

有一样事觉得如此奇妙,如果不是上帝作为,怎么可能呢?那就是老妈十多年前在农场是不敢爬楼的,有一年老十一分场的水库决堤了,小英和铭子把老爸老妈运到她家五楼上去了,第二天下楼,老妈是跪着倒退着下的楼,血压低,恐高。

现在老妈88岁了,反而能独立上下四楼。我听到老爸下楼时脚跟先着地发出的空空声,老妈哈着腰,手扶着楼梯一板一眼地上楼的样子,心里说,自己没有买上电梯房让他们住,是最大的不孝。

然而,抬头看见他们在爬楼,依然赞叹这是多么奇妙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