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两国同宗同源,仅有一河之隔,却一个国富民强一个穷困潦倒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为清晰领土范围,完整的行使国家主权,划分国界成为全球各国的重中之重。国界是保卫国家领土和国家稳定的自然基础,对于国界的划分,许多国家以江河山川这样的地理因素分隔进行划分,比如我国和俄罗斯的黑龙江、美国和墨西哥的格兰德河、阿根廷和乌拉圭的拉普拉塔河。作为仅一河之隔的两个邻国来说,往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程度悬殊都不会太大。然而在欧洲,有同样隔河相望的两个国家,一个即将成为发达国家,国强民富,一个至今仍穷困潦倒,难以向前。

欧洲两国同宗同源,仅有一河之隔,却一个国富民强一个穷困潦倒

▲普鲁特河

这两个国家分别是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两国都位于欧洲东南部,以多瑙河支流普鲁特河为国界线,罗马尼亚位于普鲁特河西岸,摩尔多瓦则位于东岸。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国土面积为23.84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947.3万(2018年数据),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摩尔多瓦,首都基希讷乌,国土面积为3.38万平方公里,人口仅有354.9万人,不到罗马尼亚五分之一,国小民穷,是欧洲最贫穷国家之一。

欧洲两国同宗同源,仅有一河之隔,却一个国富民强一个穷困潦倒

▲罗马尼亚及摩尔多瓦地图

纵观历史,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两国不仅同宗同源,曾经更是一个国家。在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强大的沙俄强行将摩尔多瓦公国极大部分领土比萨拉比亚纳入本国版图,沙俄势力衰退后,比萨拉比亚回归摩尔多瓦。1859年,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公国合并,称为罗马尼亚。可惜不久之后,比萨拉比亚又被沙俄占据,沙俄灭亡之后,比萨拉比亚谋求独立建国,后又与罗马尼亚合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比萨拉比亚大部分地区又与摩尔多瓦合并,称为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91年,苏联解体后,该国改称为摩尔多瓦共和国。

欧洲两国同宗同源,仅有一河之隔,却一个国富民强一个穷困潦倒

▲身着传统服饰的摩尔多瓦妇女

如今,摩尔多瓦已经重获独立将近三十年,可在这三十年里,其国内经济却一直止步不前,发展看不到任何起色。2018年,摩尔多亚人均GDP仅为3189.36美元,远低于同宗同源的邻国罗马尼亚12301.2美元的人均GDP,处于欧洲最低水平。作为一河之隔且渊源深厚的两个兄弟国家,为什么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化如此明显呢?原因有二。

欧洲两国同宗同源,仅有一河之隔,却一个国富民强一个穷困潦倒

▲摩尔多瓦首都基希讷乌

第一,摩尔多亚工业基础薄弱,至今依然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国家。然而该国国土狭小,水灾泛滥,除了甜菜和油菜之外,没有任何农产品有大规模经济收益。摩尔多瓦也发展葡萄酒业,可其出口的葡萄酒只有几十欧元售价,利润十分薄弱。该国工业结构单一落后,以榨糖和榨油等食品加工业为主,不仅如此,该国榨取机械老旧,所生产出的油品和数量根本无法满足欧盟要求,难以出口创收。

欧洲两国同宗同源,仅有一河之隔,却一个国富民强一个穷困潦倒

▲正在采摘葡萄的摩尔多瓦妇女

第二,摩尔多瓦教育水平落后,国民素质不高。国家经济的薄弱也导致摩尔多瓦人从根本上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许多家庭没有多余的钱来支持孩子上学。并且在摩尔多瓦人意识里,认为接受教育并没有用,还不如早早打工挣钱来得实际,所以摩尔多瓦成为欧洲大陆入学率最低国家。教育的落后导致摩尔多瓦偷窃事件频繁,连身为警察的摩尔多瓦人都会对旅客巧立名目收取保护费,这无疑从另一方面影响了摩尔多瓦的旅游业和外商投资环境。

欧洲两国同宗同源,仅有一河之隔,却一个国富民强一个穷困潦倒

▲参加节日游行的罗马尼亚青年

就这样,摩尔多瓦的发展陷入死循环,经济越发贫穷,于是摩尔多瓦想要求助一河之隔的兄弟国罗马尼亚,两国一些政客也不断发声,呼吁两个国家重新统一。可惜,摩尔多瓦战略位置突出,是俄罗斯将势力范围辐射到欧洲深处的重要跳板,俄罗斯是不会同意两国统一的要求,而罗马尼亚身为北约成员国,也受着诸多限制,面对摩尔多瓦的求助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列国志:摩尔瓦多》《列国志:罗马尼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