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蛋吧,朋友圈……

很多人的朋友圈里,不乏“打卡狂人”“业界精英”“旅行达人”。有人为了经营“人设”,给“美食”精心打光,没读完书就急着晒评论。

不少网友并不喜欢“人设”这个词。不少明星的人设崩塌,让“人设”带上了戏谑、讽刺的意味。也有网友认为,很多时候大家发朋友圈,并不是刻意建立什么人设,只是随兴所至,没考虑那么多。

滚蛋吧,朋友圈……

“我的朋友圈,不能暴露生活”

我有一个创业的朋友,前两天约我吃饭。

平时工作忙已不是经常见面,最近他刚辞职创业后,那可就更忙了,生活更深居简出了。

一直觉得他很开心,比较正能量的一个人。

那天吃饭没想到他跟我大吐苦水,原来就在他辞职创业没多久,他爸爸就被发现患了癌症。

因为公司也在刚拿了天使轮融资,准备拿下一轮融资的计划。

他和他公司的运作又进入了“观察期”,他的一举一动都尽收投资人眼底。

除了要应付投资经理随时上门巡视业务、财务状况,连朋友圈的言论都要谨小慎微,毕竟相当于跟投资人们隔空汇报一下状态啊。

表现太张扬,给人感觉不务正业。

啥都不透露,又显得不会营销自己,太自闭。

像老爸重病这种事,还要尽可能低调,不然投资方会认为他有随时撤退回家给老爸治病的风险。

因此掌握好发朋友圈的频率和内容,稳定地刷一下朋友圈状态,显得整个人的表现积极一些成为他的日常任务。

滚蛋吧,朋友圈……

但是那时候的他怎么可能开心起来,朋友圈上表现极力表现出来的积极,背后都是压力、隐忍化作的动力罢了。

强制自己不能把真实的生活状态反应出来,都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猜测引起别人的误解。

每个人其实都像股市里面的股票,朋友圈就是我们的PR。

稍有什么风吹草动,好的坏的信息都会影响到股价行情。

难怪越来越多朋友跟我说,“我现在都不看朋友圈,谁会把坏事写在上面?”

发朋友圈变成负担。

什么凌晨一点痛哭流涕的时刻,隔壁组小妖精晋升了,什么买P2P掉到了坑里,又和男朋友闹翻了……

这些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儿,谁敢在朋友圈吱一声,哪怕露点儿蛛丝马迹都不敢。

发个朋友圈,渐渐变得是一件让人觉得疲惫的事情。

滚蛋吧,朋友圈……

“朋友圈,就是卖广告的地方”

最近跟我朋友聊天出现一个比较尴尬的事情。

她说她儿子最近刚刚做完手术了,很成功。我嗔怪她:咱们这么熟都不早点告诉我,让我高兴高兴。

她一脸鄙夷:你没看我发的朋友圈吗?

突然,有种空气瞬间冷却下来的感觉。

不止是尴尬。更多是反思——我什么时候开始再也不看朋友圈了?

很简单,朋友圈里面真实有用的信息太少。取而代之是,广告,广告,广告。

而且这些发广告的人发的朋友圈风格还出奇的类似。

一天至少发5条;

雷打不动出现在关键时间:上班、下班、早安、晚安;

通常都是产品图、个人精修图,外加一段看上去就热血沸腾的正能量鸡汤。

发出来都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还有一大堆职业化的“朋友圈打造师”,估计跟的师傅给的是同一套模板,每个字句、甚至每个表情包都一模一样。

一开始的时候,我还是见一个拉黑一个。

后来,拉黑太累,干脆放弃,干脆不看不玩不点赞。

难怪最近我和一个年纪轻轻就赚钱

买了一套公寓的95后聊天,她说,自己作为微商,已经不再在朋友圈卖广告了。

What?微商都不在朋友圈卖广告,那她靠什么卖货?

她施施然告诉我:

我只会在朋友圈发一下做生意的所见所想,传递价值观和产品效果,但是从来不发产品广告。有兴趣的人自然会来问。

因此,她的拉黑率极低。

反而很多朋友因为圈的关系对她敬佩有加,经常主动在下面留言评论。可见这年头,最厉害的广告,是让别人感觉不到你在卖广告。

朋友圈不再拼勤奋,而是拼观点,拼智慧。

硬广无效,拼软广。

毕竟,朋友圈还是个流量秀场。

滚蛋吧,朋友圈……

“在朋友圈炫耀,就是羊入虎口”

我有一个性格特别张扬的朋友,她非常喜欢在朋友圈分享生活。

去香港奢侈品店斩获一个新包包,发一个朋友圈分享下喜悦。

换了一台新奥迪,发一发。

一不开心买个珠宝首饰缓解一下心情,来,展示一下。

看她朋友圈就像看一个都市白富美的日记一样。图片还用美图软件修得闪闪发亮的。

最近她跟我吐槽说,有一个好久没联系的同学约她吃饭,突然就跟她推销房产,莫名其妙,好像自己是个如假包换的富婆。

我心里暗暗地说:你的确是如假包换的富婆,如果光看你的朋友圈的话。

她似乎并没有觉察到是自己朋友圈闯的祸,还在不断絮絮叨叨:“最近,毫无先兆就被拉进一些砍价群,卖货群,甚至被拉进一个钻石群。为什么他们都认为我买得起钻石呢?”

我默默回她:不为什么,只因为你圈里面的钻石比较多吧。

话说,你也许不清楚,你的朋友圈动态可能被1000个销售正在捕捉。

就拿我一个做保险销售的老同事来说吧,她告诉我,每天要花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去研究自己的朋友圈。

整理新加朋友的资料、给别人点赞、给重点客户发评论、总结每个潜在客户的生活习惯,并且要编写一个完整的客户朋友圈总结报告。

滚蛋吧,朋友圈……

窥圈的朋友无处不在。

老实说,现在我连加微信都觉得很有心理障碍。

就算加了微信,也第一时间关闭朋友圈。免得把自己是个富婆的身份给一不小心暴露了。

以前发朋友圈那是在分享生活,现在发朋友圈就是给销售制造商机。

毫无保留地分享生活?

还把朋友圈看成原本它的名字“moment”?

呵呵,那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写在最后

蔡康永最近在一次访谈的时候被问到:你对那些不常发朋友圈的人有什么要说的。

滚蛋吧,朋友圈……

他回答:

我宁愿相信,他们把大部分心力拿去对付真实的生活,我会恭喜他们找到了生活的重心。

是啊,生活的重心,某种程度上只应该活给自己看。

大部分窥探你生活的人,只不过理性而克制地八卦着局外人的人生。

你又何必成全这一群局外人?

生活的重心,更应该放在现实的社会关系的维护上。

下次,如果有朋友跟我说,“你看,你没看我朋友圈吗?”

我应该会打从心底里回她一句,“滚蛋吧,朋友圈……不如我们出来吃吃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