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组误判付常勇藏品,“赝品”被当场砸碎,后来双方结果如何?

一般来说,民间广大的文物收藏者有着这两种心理:其一就是希望自己的宝贝物超所值;其二就是会担心自己上当受骗买了一堆没有用的东西。

节目组误判付常勇藏品,“赝品”被当场砸碎,后来双方结果如何?

所以,鉴宝节目就成了广发民间文物收藏爱好者一个用来鉴别自身宝物的一个良好的平台。一般来说,节目组的专家都是一些在文物界比较有权威的人士。所以,前来鉴定的收藏者就会对此比较放心。但是专家也会有出错的时候,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一件事,就是发生在2012年的一个鉴宝失误事件。

付常勇签下生死状

2013年的时候,一位名叫付常勇的先生将《天下收藏》栏目组和主持人王刚告上了法庭。付常勇是一名来自河北的中医,原本他和这一节目组的人并没有什么联系,可是就在那一起上了舞台之后,付常勇的心态发生了改变。原因就是,他的一件宝物被节目组给砸碎了。

节目组误判付常勇藏品,“赝品”被当场砸碎,后来双方结果如何?

事情的缘由是这样的,当时节目组设置了一个环节。那一季的《天下收藏》节目是由栏目组和首都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节目的导演设置了一个环节——砸赝品,是指将现场的收藏者自带的宝物和远在首都博物馆的宝物进行对比。如果现场的宝物被专家鉴定为赝品,那么就得由主持人亲自将它们砸碎。

节目组误判付常勇藏品,“赝品”被当场砸碎,后来双方结果如何?

有人认为这一环节不太合理,因为出于各种不可抗力因素,专家们会存在误判的可能,如果仅仅通过舞台上简短的时间就将一个“赝品”(有可能是误判)判了死刑,那有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节目组误判付常勇藏品,“赝品”被当场砸碎,后来双方结果如何?

但是还是有不少的收藏者表示愿意参加节目,付常勇就是其中的一位民间收藏者。节目录制完毕之后,付常勇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他不太相信节目组专家的认定标准,所以就四处寻找民间的鉴定大师,并作了相关检测。结果表明,他的这一件藏品竟然是真的,

他认为当时由于节目组专家的误判,才导致自己丧失了这样一件价值连城宝贝。所以,不甘心的付常勇将节目组和主持人告上了法庭。

王刚在节目组”砸宝“

节目组误判付常勇藏品,“赝品”被当场砸碎,后来双方结果如何?

其实该节目在正式录播之前,就已经和收藏者签订了两份文书——《生死文书》和《藏宝人承若书》。

通过这两份文书可以发现,付常勇个人在此之前是同意了节目组的相关规定的。所以属于自愿行为,而非节目组强行逼迫。其二,通过节目现场视频可以看出主持人也曾多次向付常勇询问是否要退出。当时付常勇仿佛没有要退出的意思,所以即便后来自己的宝物因为误判而遭到被砸毁的命运,也是属于个人自愿行为。所以,付常勇在将节目组和主持人告上法庭的那一刻,就注定要失败了。最终,法院也没有受理这份案件。

付常勇败诉引思考

或许我们会觉得付常勇也挺无奈的。参加一档节目,不仅赔了宝物,还浪费了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最后只落得一场空。这场案件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但是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一些问题。

节目组误判付常勇藏品,“赝品”被当场砸碎,后来双方结果如何?

首先,节目组的这一环节到底合不合理。我个人觉得是不合理的。这对于收藏者来说显得过于残忍。毕竟收藏者带来的都是自己视若珍宝的物件。不管是真是假,是好是坏,也应该由收藏者自行处决。虽然节目组是经过收藏者的同意,但是还是免不了会有误判的可能性存在。因为专家也是人,人不是万能的,人的眼睛有没有穿透术。虽然可以凭借老道的经验加以辨别,但还是无法排除因某个环节出问题而导致鉴定结果出现错误的现象存在。

节目组误判付常勇藏品,“赝品”被当场砸碎,后来双方结果如何?

其次,作为收藏者也应该要理智对待专家做出的评判。不能将结果一概而论,而是要多方面考量,多问几家看看真假再做打算。即便赝品那也是自己的东西,虽然可能不会比以前更加珍爱它,但也应该妥善处理它。如果自己已经做了选择,那就不能够后悔了,因为这世上不能重来的事情太多了,既然已经回不去了,那就算了吧。

最终该栏目组的“砸赝品”环节也正式取消了。节目组一直在探寻办节目的初衷是什么。最后,他们获得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去伪存真”,即真心实意帮助广大民间藏友辨别宝物的真假。“砸赝品”的环节被废除,个人觉得是一件正确的事情,毕竟对于“赝品”的处置权最终还是收藏者自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