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闲等于铁锈,废了

人闲等于铁锈,废了

人闲等于铁锈,废了

人到中年,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事情非常之多,在这种情形下,如果失去上进的动力,就真的废了。 没有动力,人就会闲下来,而废掉一个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他闲着,闲着......

中年的闲,可怕之处在哪呢?

首先是年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上有老,下有小。更多的责任,中年男人依无可依,靠无可靠。

梁漱溟老先生的话,人一辈子总要思考三个问题,按顺序,不能错。

先要考虑人和物之间的关系,所谓三十而立。

然后要考虑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到中年错综复杂,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友,为人上级,为人下级,等等。

接下来不可避免地,要考虑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关系,我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活着有什么意义?

中年危机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你会怀疑你曾经信奉的价值,不知道意义在哪里,所以要去思考,要去纠缠。也正是在这种思考和纠缠当中,聪明的人能够看明白一些事情,然后突破那层窗户纸,获得一种更大的自由和解放,离幸福更近一点。

人闲等于铁锈,废了

在网上看了这样一个故事:

81年出生的他,如今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即将年满40。

有人说,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

还真不是这样,一个失业的四十岁男人,别说是一枝花了,其实连豆腐渣都不如。

八月份失业,至今已两个月有余,投出去的简历不低于一百份,但基本都是石沉大海,偶有回应,过去一瞅,互相看不上。

总结原因,他自己感慨道,之前活得太安逸,过得太闲了,以至于现在要吃苦头了。

我们聊的不多,虽然我不知道他这些年都经历了什么,但他总结的这番话,我还是挺认可的:一个人活的太闲,其实就是一场灾难。

人闲等于铁锈,废了

01

人一闲,就废了。

为什么说一个人活的太闲,很可能是一场灾难呢?

这是因为人一旦闲着,就可能废掉了。

有点生活常识的人应该都知道:

很多东西如果长期不用,放在那闲置太久的话,就不能再用了。

比如一些金属制品长期不用更容易生锈,一些电子产品长期闲置会变得很难用,甚至直接就没办法用了。

实际上,人也是一样的。

如果我们闲的太久,闲的太厉害了,不管是身体也好,还是斗志,乃至整个人的思维认知,往往都会变得不太灵光。

首先来说说能力。

老话说,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百日空;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很多的职场人之所以光有工龄,光有年龄,却没有功力,没有能力,原因很可能就是活的太闲了。

遇到难题就绕过去,从不逼着自己去成长,以至于工作十年,却只有一年的工作经验。

不少中年人都败在这个方面。

再来说说心气儿。

兵法上讲,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很多时候,想要做成一些事情就一定要一气呵成,懒散下来以后,拖得越久的话,往往就越容易丧失战斗力,激情消退。

当我们长期处于一种闲逸的状态,便会越来越懒散,很难再恢复到精力旺盛的战斗状态。

很多的年轻职场人也在这方面吃过不少亏。

最后一点,想要说的是思维认知水平。

活的太闲的人,往往会沉迷于垃圾娱乐中,难以有高质量的成长,思维认知水平也难以有提升。

而这样的结果,就会造成我们长期处于一种底层认知的状态里,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脑子里所想的,都不足以让我们去触碰到一个更高阶的层次。

长此以往,这样的人生是堪忧的。

人闲等于铁锈,废了

02

忙碌,能治愈很多烦恼。

人不是不能闲,适当的休闲娱乐是必要的,能活的闲一点,这也是一种福气和本事。

我想说的是,人不能太过清闲,太闲了会是灾难。

当然了,太忙碌往往也是一场灾难,会让我们错失很多,丢失很多,但「忙碌」也真的能治愈人生中的很多烦恼和不幸。

1. 路是走出来的,事是干出来的。

如果我们将抱怨世界不公,宣泄生活很难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正经事上,让自己在工作中忙碌起来,在成长的路上启动起来。

那么,你会惊喜地发现,曾经的很多烦恼不再出现了,曾经的那些迷茫和困苦也将随之烟消云散。

路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事情都是一件件干成的。

人生中的很多困局,只要你忙起来,动起来,往往就有了出路,就会出现转机。

2. 忙碌能让人忘记痛苦。

人生中的很多痛苦,往往都是被我们自己给放大了,越是纠结,越是深陷其中,就越感到痛苦。

很实际的讲,忙碌可以让我们分散注意力,让我们免于在一些烂人烂事上沉沦深陷,可以让我们忘记痛苦。

这是特别现实的一点。

3. 忙碌让我们免于成为一个无聊的人。

无聊和闲,通常是如影随形的。

一个人喜欢八卦,到处嚼舌头,如此无聊的行为背后,往往就是因为他太闲了,闲则生是非。

忙碌能让我们免于成为一个这样的闲人,无聊的人,也因此能让我们远离很多的是非与烦恼。

人这一辈子,太闲和太忙都不太好,忙碌七分,休闲三分,折腾折腾,休息休息,这样的状态其实是最好的。

特别是人到中年,应该忙一点,别让自己活的太清闲,因为这样很容易废掉自己。

与朋友们共勉。

(图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