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重、一流学科、国重实验室代表什么?怎么分辨?能参考什么?

国家重点学科、优势特色学科、一流学科、双万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到底代表什么?怎么分辨,在志愿填报中我们可以参考的是什么?

国重、一流学科、国重实验室代表什么?怎么分辨?能参考什么?

各位高中的同学和家长,相信各位进入到高中之后就开始关注升学规划的相关的内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某高校有多少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有多少优势学科,那这些称谓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又能代表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的梳理一下这些称谓到底代表这什么,我们又该如何进行参考。

国家重点学科:

定义: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根据发展战略与重大需求,择优确定并重点建设的培养创新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居于骨干和引领地位,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高层次人才和智力支撑,充分体现全国各高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实力和水平。

存续时间:自1986年首次启动截止2014年取消,28年的时间内进行过3次大规模的评选工作,公平选出全国28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8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2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其中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所覆盖的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

评选条件:

国家重点学科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学科方向:对推动学科发展、科技进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学术队伍:有在所在学科学术造诣高、有一定国际影响或国内公认的学术带头人,有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梯队;

人才培养:培养博士生的数量和质量于全国同类博士点前列;

科学研究:已形成有较大影响的学术特色,取得一定数量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且承担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研究项目;

条件建设:教学、科研条件居全国同类学科先进水平,具有较强的与相关学科相互支撑的能力和获取国内外信息资料的先进手段;

学术气氛浓厚,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跃。

教育部对申请国家重点学科的要求

申请学科须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且至少已正式招收一届博士生,并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申请学科应属“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期间教育部批复预审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中的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

申请学科在“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期间曾获得省部级二等奖(含二等奖)以上教学科研奖励。

申请学科为国家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社科研究基地、工程中心等的重要组成部分。

申请学科所在一级学科已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虽然国家重点学科评选已经取消,但是现在仍旧是高校排名、报考参考时的重要依据。(下图附第三次重点学科部分评选结果)


国重、一流学科、国重实验室代表什么?怎么分辨?能参考什么?


国重、一流学科、国重实验室代表什么?怎么分辨?能参考什么?


国重、一流学科、国重实验室代表什么?怎么分辨?能参考什么?

优势学科、特色学科、优势特色学科:

定义: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支持项目分为优势学科项目和特色学科项目。

优势学科项目以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行列为目标,着力提升综合实力;

特色学科项目以在关键应用领域取得突破、学科综合实力进入国内前列为目标,着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

建设周期: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支持项目建设周期5年,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学科项目分为A、B两类,A类建设周期为2015年—2019年,B类建设周期为2015—2017年;二期建设周期为2020年—2024年。

达成目标:优势学科一期建设期满,ESI排名或权威国际排名要有明显上升,二期期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行列;特色学科一期建设期满,相关学科国内排名要有明显上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取得标志性进展,二期期满在关键应用领域取得突破、相关学科综合实力进入国内前列或ESI排名进入前1%,或在权威第三方评价中进入前十名或前5%。

其实这三种称谓是在重点学科的基础上进行的新的筛选,成绩突出的学生可以进行参考。

一流学科:

分类:一流学科分类为三类,世界一流学科、国家一流学科、区域一流学科(省级一流学科)

依据:

一是拥有一流科研,产出一流学术成果;

二是有一流的教学,培养出一流的人才,而一流科研和一流教学要依靠一流的学者队伍,建设一流的学者队伍取决于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充足而灵活的经费,二是有效的管理体制机制。

作用:一流的学科要为区域工商业创新作出突出贡献,要为区域人力资源形成作出突出贡献,要为区域文化建设、环境建设作出突出贡献。学科建设应该面向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

拓展:教育强国的四个一流

一流大学是目标;

一流学科是条件;

一流本科是根本;

一流专业是基础。

双万计划:

定义:即教育部“双一流专业”计划,是指教育部以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为目标,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建设一万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一万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

评定时间:2019年教育部发布通知,决定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2019年至2021年建设1万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万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每年3月启动,当年10月公布结果。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方案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按照建设总量不超过本行政区域内本科专业布点总数的20%,分三年统筹规划,报教育部备案后与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同步组织实施。

评定要求:

1.专业定位明确。

2.专业管理规范。

3.改革成效突出。

4.师资力量雄厚。

5.培养质量一流。

双万计划重点在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紧扣国家发展需求,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着力深化专业综合改革,优化专业结构,积极发展新兴专业,改造提升传统专业,打造特色优势专业。

国重、一流学科、国重实验室代表什么?怎么分辨?能参考什么?
国重、一流学科、国重实验室代表什么?怎么分辨?能参考什么?

国家重点实验室:

发展历程:

自1984年,国家重点实验室走过了起步阶段和发展阶段,正在进入提高阶段。

起步阶段(1984年-1997年):建成15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探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发展阶段(1998年-2007年):规范和改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管理,探索新的实验室建设类型。

本阶段,在国家重大需求领域和新兴前沿领域新建了88个实验室,同时淘汰了17个运行较差的实验室,建立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2000年开始,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基础上推动学科交叉、综合集成的国家实验室(试点)工作。

2003年,为带动地方基础研究和基地建设,开展了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工作。

2006年,为加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开展了依托企业和转制院所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工作。

截止2007年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258个(其中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38个),试点国家实验室6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4个。这些研究实验基地基本覆盖了基础研究的重点学科领域,学科布局和结构布局基本合理。

提高阶段(2008年--):专项经费的设立标志着国家重点实验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国重、一流学科、国重实验室代表什么?怎么分辨?能参考什么?


国重、一流学科、国重实验室代表什么?怎么分辨?能参考什么?


国重、一流学科、国重实验室代表什么?怎么分辨?能参考什么?

以上内容可以在我们的升学规划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如有疑问可在下方进行沟通。望多多斧正。

如果有想领取国家重点学科、双万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详细名单朋友可以私信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