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的衰落:探究十字军东征对其造成的影响

由乌尔班二世发动的一场长达200年之久的十字军东征,虽然是以夺回“主的墓地”为旗号,发动的一场对中东穆斯林的战争,但夹在两者中间的拜占庭,也因此受到了深远的影响,并且永久的改变了历史进程。

与拜占庭有关的前四次十字军东征

乌尔班二世发动的十字军东征,从一开始就抱着不纯的目的。此前的西欧大陆充斥着动荡,大大小小的封建统治贵族为了人口、财富和土地展开规模不等的混战。而到了11世纪,在基督教的影响下渐渐呈现出相对稳定的态势。同时随着人口增长,新的矛盾开始迅速凸显,鼓动乌尔班二世发动十字军东征的克莱芒在演说中说过:

“因为你所居住的土地……过于狭窄不能养活大量的人口。它在财产上不富裕,而且食物也不能养活大量的人口。”

就像后来的大航海时代,人们渴望有一片新天地,来获得更多的利益。在此背景下,乌尔班二世发表演说,动员基督徒们组织十字军去东方远征。

拜占庭的衰落:探究十字军东征对其造成的影响

在克莱蒙宗教会议上的演讲的乌尔班二世

一、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发生在1096年到1099年,可以剧透的说,这是诸次十字军东征中唯一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远征。1096年春,隐修士彼得迫不及待的率领民众率先出发,这些人都是由社会民众组成的,连游勇散兵都算不上,装备不行、组织不行、训练不行,就这样的“三不行民众十字军”在彼得的率领下,成功在小亚细亚被突厥人击溃,大部分人被歼灭,剩下的人跟随彼得加入随后抵达的“贵族十字军”。

十字军在拜占庭的君士坦丁堡逗留过一段时间,并且还和拜占庭发生了冲突。发生冲突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两大部分,第一个原因是拜占庭和欧洲诸国的信仰虽然都是基督教,但分属东正教和天主教。内部的矛盾有时候比外部矛盾更严重,双方都视对方为异端,比看穆斯林还要狠。第二个原因应该是这些十字军虽然也有贵族,但这就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从来没见识过君士坦丁堡的繁华。而这些组成十字军的民众,阶层可以说是参差不齐,很多参加十字军都是为了赎罪的,如果不让他们抢点什么就很为难他们了。

拜占庭的衰落:探究十字军东征对其造成的影响

不过拜占庭和十字军的首次合作还不错,拜占庭凭借着十字军的帮助收复了大片国土,十字军也在拜占庭的帮助下获利颇丰。但拜占庭没兴趣继续南下去耶路撒冷,所以只有十字军继续南下,并在1099年7月15日攻克了耶路撒冷,完成了战略目标。还在攻占的领土上建立了四个十字军国家,即耶路撒冷王国、安条克公国、埃德萨伯国和的黎波里伯国。

二、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发生在1147年到1149年,这离上一次东征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新的领导人是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和神圣罗马帝国康拉德三世。他们这次发动十字军东征的原因是埃德萨伯国的首都埃德萨被塞尔柱突厥人攻占,所以在教皇的号召下,路易七世和康拉德三世亲率大军去支援基督徒兄弟。

拜占庭的衰落:探究十字军东征对其造成的影响

然而就像前面说的,只有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是取得了完全胜利。康拉德三世在小亚细亚被突厥军队击溃,路易七世则是在围攻大马士革不成后班师回朝。

三、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发生在1189年到1191年,这差不多又是过去了近半个世纪。由于萨拉丁在1187年攻占了耶路撒冷,大有把十字军国家连根拔起的趋势,所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和法国国王腓力二世以及英国国王理查一世,三人御驾亲征向东方进军。

拜占庭的衰落:探究十字军东征对其造成的影响

腓特烈一世

然而,腓特烈一世本来打算走陆路过境拜占庭,可没想到过河时竟然淹死了,真是没躲过水灾。另外法王和英王走的是海路,顺利抵达了巴勒斯坦,并且收复了除耶路撒冷外的所有十字军国家土地。

四、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发生在1202年到1204年,发起人是教皇英诺森三世。不过与前三次不同的是,这次的目标不是穆斯林,而是基督教兄弟拜占庭。十字军本意也不是要搞拜占庭,但是因为太穷没钱过地中海,然而威尼斯已经按照十字军的订单造好船了,现在却没法交易。为此威尼斯总督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把十字军当成雇佣兵,帮他们打地盘来抵债。

就在双方勾结在一起时,拜占庭的废太子阿列克谢也在威尼斯,他就希望十字军帮他夺回拜占庭皇位。本来十字军是不愿意的,他们是在打圣战,结果现在真被人家当成雇佣兵了。然而阿列克谢给十字军许诺了大量的好处,十字军一看这买卖做起来挺赚的,就答应了下来。当然,也有一小部分有良知的人不愿当雇佣兵,就打道回府了。

可是后来的走向却脱离了所有人的计划。

东征之前的拜占庭帝国

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前的1025年,拜占庭马其顿王朝的皇帝巴西尔二世去世,标志着拜占庭帝国正式步入衰落阶段。在他之后的皇帝大多能力有限并且长时间陷入权力斗争中,无力掌控局势。

一、军区制的瓦解

说起军区制,这又是很费口舌的事情,简单说军区制其实类似我们唐朝中后期的节度使。早期的帝国皇帝因为怕地方势力坐大,强化中央集权。然而这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在应对外敌入侵时反应不过来,导致战争失利。于是为了更高效的调动资源,希拉克略一世创立了军区制。(大家把它当成唐朝节度使就好)

拜占庭的衰落:探究十字军东征对其造成的影响

但是军区制不可避免的使拜占庭帝国出现了大军阀,反过来又威胁到拜占庭皇帝的统治。作为皇帝,没有人愿意让军阀坐大,于是先将6大军区划分成25个军区,再划分成38个军区。就这样一步一步的阉割军阀势力,帝国又重新回到了强化中央集权的道路上。军区制也就瓦解了。

二、统治内部的权利斗争

因为军区制衍生出来的大军阀,很显然会去做的一件事就是控制统治权,特别是皇位继承的问题,更会时不时掀起一股腥风血雨。像我们之前写的近卫军,他们就为了自身利益废立皇帝,甚至杀死在位君主。

巴西尔二世虽然雄才大略,在位时文治武功赫赫,但是他死后的继承问题却没有处理好,他没有留下子嗣,按照兄终弟及的继承原则由他的弟弟君士坦丁八世继任,但君士坦丁八世只是个无能的花花公子,整日花天酒地,导致大权旁落。

拜占庭的衰落:探究十字军东征对其造成的影响

另外拜占庭帝国马其顿王朝有一个问题就是女皇太多,像我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那是实打实拼出来的,但马其顿王朝的这些女皇,只是因为没有男性继承人。比如君士坦丁八世因为没有儿子,所以只能让女儿邹伊挑选一位夫婿解决继承人问题。

这之后又是一笔烂账,被选中的女婿为了摆脱邹伊的影响刻意冷落她,反而让邹伊和一个年轻人搞到了一起,发动政变弄死了丈夫。之后这位年轻人也一样不愿让邹伊干涉朝政,结果权力落到了他阉人哥哥的手里,邹伊又和他的阉人哥哥联手逼其退位,让米哈伊尔五世当了皇帝,米哈伊尔五世一上台又放逐了阉人叔叔,并把邹伊关了起来。邹伊又煽动民众暴动废黜了米哈伊尔五世,这时被邹伊关在修道院的妹妹借助教会的支持复出政坛,邹伊只能选择和赛奥多拉共治。为了平衡赛奥多拉,她又嫁给了一位元老,也就是君士坦丁九世,最终形成了三驾马车般的一帝二后的其他组合。

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听明白,反正我只是想说明当时的拜占庭权利斗争有多乱。

拜占庭和十字军的关系:亦敌亦友

一、盟友

说拜占庭和十字军是盟友关系,是因为双方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确实是合作了的。虽然在十字军即将抵达拜占庭帝国时,拜占庭皇帝阿历克塞一世非常紧张,因为他知道这些人是什么德行,不稳定、好流动,并且抢掠民众财产,甚至屠杀所经地区的民众。

不过阿历克塞一世还是在君士坦丁堡款待了十字军,并为其提供了大批物资和补给,还建议隐修士彼得先等等后续的贵族十字军。然而十字军中有部分人并没当回事,还擅自脱离部队先行渡过海峡进入了突厥人的领地,结果就被按在了地上狠狠的摩擦了一遍,最后还是在阿历克塞一世的安排下乘船退回到了海峡北岸。

等到贵族十字军到来时,又是和阿历克塞一世一顿扯皮,最后贵族们按照当时普遍流行的惯例向阿历克塞一世宣誓效忠,并且保证将在之后的作战种收复的原属于拜占庭的领土归还给阿历克塞一世。作为交换,阿历克塞一世则同意向十字军提供物资给养,并参与到十字军的作战计划中去。

拜占庭的衰落:探究十字军东征对其造成的影响

之后,双方先后攻占了尼西亚、凯撒利亚、西里西亚、以弗所等地,并按照协议将原属于拜占庭的领土归还给阿历克塞一世,使得小亚细亚西部直至爱琴海沿岸地区重归拜占庭所有。

不过在后来围攻安条克时,双方发生了矛盾,拜占庭军队的首领泰提修斯离开了安条克,使得十字军认为拜占庭皇帝背叛了他们,并且不再将安条克还给阿历克塞一世,在围城战中夺下头功的博希蒙德在安条克建立了自己的公国。剩下的十字军继续进发,并且顺利的夺下了耶路撒冷,建立起了十字军国家。

二、敌人

从拜占庭和十字军在安条克出现裂痕开始,双方的关系越来越差,最终冲突不断,屡生战端。

十字军一开始就听信谣言认为阿历克塞将一些十字军首领投入监狱,发动对君士坦丁堡的攻击,然而没打过。后来彼得又没听阿历克塞一世的建议,结果导致大败,阿历克塞一世职责彼得不听话,彼得辩解是手下人不听号令所致。

之后再围攻安条克时,阿历克塞一世又建议十字军注意保护周围的村庄,以获得长期补给,结果十字军又没听,导致补给不足。泰提修斯之所以离开,也是因为他听说十字军认为阿历克塞一世和突厥苏丹有阴谋,泰提修斯担心自己受到不信任的战友十字军的攻击。

不过泰提修斯要撤走的理由是给十字军找补给,结果一去不返,让十字军非常愤怒。之后十字军攻入安条克后还被反包围过一段时间,拜占庭军队也没有施以援手,所以十字军决定不把安条克归还给拜占庭。

拜占庭的衰落:探究十字军东征对其造成的影响

在安条克建立公国的博希蒙德还出兵在周围扩张势力,和拜占庭发生冲突。1103年双方爆发大规模战争,拜占庭重创了博希蒙德。博希蒙德为了找回场子,让侄子坦克雷德代为指挥,自己跑回意大利招募军队,到处宣传阿历克塞一世背叛了十字军,而且还迎娶了法国公主和法王菲利普一世结盟。

让人遗憾的是,重整旗鼓的博希蒙德还是没干过拜占庭,最终抑郁而死。拜占庭皇帝约翰二世在1137年攻克安条克,将其纳入了自己控制范围。

此后拜占庭和十字军的矛盾也越来越深,拜占庭认为十字军是一群打着宗教旗号闯入自己家园烧杀抢掠的强盗,十字军则将自己的惨败归结于拜占庭的背叛。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下的拜占庭

1198年,野心勃勃的英诺森三世当选为教皇,他一上台就向欧洲的基督徒们发出圣喻,号召他们远征东方,为保卫圣城耶路撒冷而战。

拜占庭的衰落:探究十字军东征对其造成的影响

可是十字军没有钱来支付威尼斯船费,被迫滞留在了威尼斯。威尼斯总督觉得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就让十字军帮他们打与威尼斯为敌的扎拉城吧。扎拉城同样也是信奉基督教的,但十字军此时为了钱已经不管不顾(丧心病狂),真的变身雇佣兵打了扎拉城。教皇英诺森三世眼睁睁地看十字军严重违反了基督教教义也无能为力,只能默许和纵容。

正好流亡在威尼斯的拜占庭废太子阿列克谢,一直在劝说德王、法王乃至英诺森三世帮他恢复帝位。一方面是阿列克谢金钱攻势,一方面是英诺森三世想要迫使拜占庭东正教从属于罗马教廷,于是双方一拍即合,怀揣着发财梦的十字军开始向君士坦丁堡出发,转向去攻打自己的基督教兄弟拜占庭。

十字军很快就将准备不足的君士坦丁堡攻陷,拜占庭皇帝阿历克塞三世弃城出逃,废太子阿列克谢继任为阿历克塞四世,并且和他被囚禁的父皇伊萨克二世一同执政。此时如愿得到皇位的阿历克塞四世希望十字军赶紧滚蛋,但十字军却以没拿到兑现的报酬赖着不走。与此同时,十字军在拜占庭境内横行不法,与君士坦丁堡的民众发生了流血冲突。

阿历克塞四世虽然费尽心思将十字军哄出了城,但民众们对引狼入室的阿历克塞四世极为愤恨,由此引发了起义,推翻了阿历克塞四世。伊萨克二世被抓入狱,阿历克塞四世被杀死。

领导起义的大臣继任为阿历克塞五世,开始积极备战以应对十字军。十字军还做着阿历克塞四世贡献珍宝的美梦,结果发现城里变天了。愤怒的十字军再次围攻君士坦丁堡,阿历克塞五世虽然竭力抵抗,但还是被攻破,随后君士坦丁堡遭遇了三天三夜的洗劫。

拜占庭的衰落:探究十字军东征对其造成的影响

君士坦丁堡近千年积聚的来自地中海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和古代图书手稿,以及来自世界各国的奇珍异宝和金银器物都遭到了洗劫,这次大抢劫数量之多、手段之彻底都是世界罕见,以至于威尼斯会计连续清点了一个月的赃物。

之后,十字军和威尼斯人又对拜占庭的领土和政治权力进行了瓜分,由弗兰德二伯爵鲍德温成为在拜占庭废墟上新建立的拉丁帝国的皇帝,史称鲍德温一世。拉丁帝国一共获得了君士坦丁堡八分之五的城区、色雷斯南部、小亚细亚西北部和爱琴海上一些较大岛屿。

但威尼斯获利最多,它不仅得到了君士坦丁堡八分之三的商业区,还拿到了亚得里亚海沿岸的重要商业地区和爱琴海的大部分岛屿和沿海地区,确立了自己在东地中海地区的贸易霸权。

教皇不仅觉得这一切没错,竟然还赞美十字军远征君士坦丁堡,并将其称为“上帝的奇迹”,宣称这是东正教背叛罗马教廷应得的惩罚。

拜占庭的衰落:探究十字军东征对其造成的影响

十字军东征对拜占庭的影响

一、三日浩劫带来的经济损失

君士坦丁堡是基督教世界中圣物最多的,特别是圣索菲亚大教堂。在十字军开始劫掠君士坦丁堡时,他们就占领了教堂,搜集了数以百计的圣像,以及装着圣徒遗物的圣盒。

威尼斯人则将君士坦丁堡许多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据为己有,比如总督丹多罗得到了青铜驷马,用船只将其运回威尼斯,现在青铜驷马还在圣马可教堂的入口处,成为了威尼斯的一个图腾和象征物。

二、拜占庭的衰落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对拜占庭的破坏是巨大的,它使得拜占庭的领土四分五裂,并且在君士坦丁堡建立了拉丁帝国,导致拜占庭被迫开始了流亡帝国的生涯。在特拉比松、伊庇鲁斯和尼西亚建立政权勉强支撑。这虽然不是造成拜占庭灭亡的主要原因,但它沉重的打击了拜占庭,加速了拜占庭帝国衰落的速度,即使拜占庭在1261年曾短暂复国,也没能恢复其往昔的风采。纵观历史,拜占庭再也没能恢复到之前的威势,只能苟延残喘,直到最终灭亡。

参考文献:《拜占庭帝国通史》、《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与拜占庭之间的关系初论》、《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与拜占庭的衰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