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恩如大仇,孙俪的故事告诉我们,施恩有度,才能各自安好

从前,一位禅师坐在水边,听到一种不寻常的声音。原来是一只蝎子掉进了水里,拼命挣扎。禅师伸手拿起蝎子,却被蝎子刺了一下,他把蝎子放在地上痛苦地继续冥想。


不久,蝎子又掉进水里,禅师伸手又把它捡起来,被蝎子叮了一下。后来,当蝎子再次掉进水里时,禅师伸手去拿它,又被蝎子叮了一下。


一个渔夫看见了,就问和尚:“蝎子一次又一次地刺你。你为什么还要救它?”禅师说:“刺人是他的天性。同情是我的天性。”


这时,蝎子又掉到水里了。禅师正要伸手去拿。渔夫拿起一根树枝,蝎子沿着树枝爬了上去。渔夫说:“仁慈是对的,但首先,我们应该对自己仁慈,保护自己,这样我们才能对所有生物仁慈。”

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大恩如大仇,孙俪的故事告诉我们,施恩有度,才能各自安好


渔夫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或许很多人不明白,简单的五个字;大恩如大仇


你一味对别人施舍和救助,或许在你看来他应该感激你,但是有些人并不是这么想的。


仁慈是好事情,但是成了弱点,只会让贪婪的人得寸进尺,反而会来伤害你。


或许很多人想不明白,为什么明明自己对他很好,他却反而来伤害自己,这是为什么?


什么是大恩如大仇

大恩如仇这个没有个准确的概念,大概的意思是:一个人对另一个的恩情过大,必然会成为受恩者最沉重的精神负担。

受恩者觉得无法报答施恩者,心理上会有所变化,甚至扭曲,慢慢的把施恩者对他的恩情认为仇恨。


所以在生活中施恩者也要适当地掌握施恩的方法和程度,以免遭怨恨。


大恩如大仇,孙俪的故事告诉我们,施恩有度,才能各自安好


大恩如大仇的几个阶段心态变化

一:感恩的心态

刚开始的时候,当受恩者接受了施恩者的恩惠的时候,他是抱着感恩的,内心是十分感激的,还有点愧色,不好意思接受这份恩惠。


当时的内心是想在自己有生之年一定要报答他的,所以对施恩者是充满感恩的。


古龙小说《多情剑客无情剑》里第一主人公李寻欢把自己心爱的女人林诗音送给龙啸云,还有宅子,那时候的龙啸云对他是感恩的,他甚至认为是自己拆散了李寻欢和林诗音,他是有愧疚的,但是他太喜欢林诗音,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所以他只好接受李寻欢的恩惠。


大恩如大仇,孙俪的故事告诉我们,施恩有度,才能各自安好


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王符

二:受之无愧的心态

受恩者连续接受了施恩者的几次恩惠以后,他慢慢的已经习惯了,给他的恩惠他会认为理所应当,受之无愧,一点愧色都没有,还有可能越来越贪婪。

孙俪曾经助养过一个孩子,大概是2002年左右,那时候的孙俪,事业才刚刚起步。

正在昆明拍玉观音的她,在电视上看了一个重庆的高中生向海清贫困求学的报道,报道中的高中生衣衫褴褛,正蹲在小餐馆的角落里刷着碗。

孙俪顿生恻隐之心,便动了资助的念头。

她叫母亲通过热线电话和他取得联系,开始资助他上学。

孙俪担心一次的资助不能真正帮助向海清,上学才是出路。

为了让少年安心上学,孙俪承诺会资助向海清,直到他毕业。

原以为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的孙俪,却没想到事情的发展并不如她预期的那样。


大恩如大仇,孙俪的故事告诉我们,施恩有度,才能各自安好


向海清的学业并不顺利。

经过高考失利、复读之后才勉勉强强上了大学。

孙俪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在向海清高考失利的时候,依然鼓励他:

“没事,只要你愿意读,我就一直资助。”

后来,向海清考上了大学,孙俪比他本人还高兴,给他买手机,给他交学费,甚至连生活费都包了。

原以为解决了少年的后顾之忧后,少年可以安心地读书。

可是,少年却越发贪心。

他的花销越来越大,泡网吧,谈恋爱,还找孙俪要钱买了一部手机。在两个星期之内找孙俪要了1000元,手机费也要报销。

1000块钱在零几年的时候,可是不小的一笔款项,何况向海清只是个学生,而且是家境贫困的学生啊。


大恩如大仇,孙俪的故事告诉我们,施恩有度,才能各自安好


不但如此,他还私藏了学校补助他的6000块钱,继续伸手向孙俪要求,一周500,500地要。

在向海清的眼里,孙俪不是资助他的恩人,而是一颗摇钱树。

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希腊谚语

三:恩将仇报的心态

受恩者这时候的心态已经完全变了,他已经把施恩者对他的恩惠当作一种负担,他觉得是自己无法偿还,开始仇视施恩者。

向海清,不但没有反思自己的错误,反而把所有责任都推给了孙俪,并写了6000字的讨伐文,抹黑孙俪。


大恩如大仇,孙俪的故事告诉我们,施恩有度,才能各自安好


《多情剑客无情剑》中龙啸云认为:李寻欢为了报恩把家业和女人都让给了我,李寻欢的心里没有了负担,可是江湖都传遍了,我龙啸云一辈子都活在你李寻欢的阴影之中,结果我龙啸云反而成了小人。林诗音也不爱我,我婚姻不幸福,在江湖上也没什么好名声,你轻松了,我心里压力大了,我不杀你杀谁呀!我不把你弄死,我这口气出不来,只有你死了,我心里才能平衡。

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卑鄙的一部分。——雨果

为什么会产生大恩如大仇的心理

1、自己不够强。施恩者想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结果由于自己不够强大,事情没有办好,对方还反过来抱怨施恩者。

2、对方不够好。受恩者本身人品就不怎么样,施恩者帮助受恩者是好心,他反而不知道感恩,还觉得是施恩者的问题。

3、交情不够深。施恩者和受恩者的交情并不是那么深,施恩者只是由于自己好心想要帮助施恩者,结果事情没有办好,受恩者还怪起施恩者来。

4、事情有点大。事情超出了施恩者的能力范围之内,没有办法帮助受恩者解决问题,结果受恩者觉得是施恩者的问题。


大恩如大仇,孙俪的故事告诉我们,施恩有度,才能各自安好


我们在生活中怎么去施恩

世间从来不缺忘恩负义的人,也从来不缺恩将仇报的故事。

农夫与蛇的故事不只出现在童话中,中山狼也常常化形成人,行走世间。试看世人所谓“升米恩斗米仇,久恩成仇”,都是帮人却惹祸上身的血泪教训。

可知帮助别人是门学问,一着不慎便要引火烧身。

【1】等价交换

为什么要等价交换?或许很多人不理解,好像这成了买卖一样,施恩还要等价交换,这像什么了?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

可我们始终要记得一句话;大恩如大仇,帮多了次数并不一定一件好事情。


大恩如大仇,孙俪的故事告诉我们,施恩有度,才能各自安好

在电影《芳华》男主刘峰,文工团里的活雷锋,对每个人都无私帮助,可是大家感激回报么?

不,久恩必成仇。

那些被刘峰帮助过的人,从习以为常到冷眼相待,从背后嘲笑到落井下石,甚至在他最艰难的时候,在他心上踩上一万只脚。

为什么会这样?帮助人却得到这样的下场,或许很多人愤愤不平,可是反过来想过那些受恩人心里是怎么想的?

对你施恩是好事情,可是久了就会让受恩者成为一种心理负担,适当的等价交换,谁也不拖欠谁的,受恩者不会感到有任何的亏欠,心里上也不用背负任何负担。


大恩如大仇,孙俪的故事告诉我们,施恩有度,才能各自安好


【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大恩如大仇,孙俪的故事告诉我们,施恩有度,才能各自安好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绩,都应该饮水思源,应该记住是自己的老师为他们的成长播下了最初的种子。——居里夫人

这故事说明了什么?对于施恩者来说,你想要帮助受恩者与其把鱼给他,还不如把钓鱼的本领教给他,这样对两个人都有好处。


大恩如大仇,孙俪的故事告诉我们,施恩有度,才能各自安好


一味的给受恩者鱼的话,这样久而久之会养成他的不良习惯,要是哪天不给他鱼的话,他反过来还要怨恨施恩者。

【3】施舍不要过度,要有底线。

《我不是药神》里的程勇为了挣钱从印度搞来了仿制药格列宁,在小饭馆里,各个群主也程勇的力争下,也都愿意摘下口罩以诚相待,因为眼前这位可能是他们的“救世主”。而对于吕受益、思慧、黄毛、牧师而言,程勇不仅给了他们活下去的希望,还让他们有了丰厚的收入。吕受益的妻子在家宴上,把荤菜调换到了程勇跟前,又满含热泪的、虔诚的直视着程勇的眼睛,敬了程勇一大杯酒。


大恩如大仇,孙俪的故事告诉我们,施恩有度,才能各自安好


当到吃火锅散伙的那一幕,当听到主角程勇不再走私低价药时,那几个白血病合伙人的表现。其中只有神父对程勇鞠了一躬,其他的要不默然离去。

他们都忘记了要不是程勇他们能有那么好的日子么?他们也忘记了他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

还有张长林,张长林拿到代理权之后,把药价抬到了一万。与正版药的四万相比,对于很多患者来说,一万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张长林后来把药价抬到了两万。


大恩如大仇,孙俪的故事告诉我们,施恩有度,才能各自安好


病友把张长林举报了,你不让我有药吃,我就让你坐牢。他们都忘了,张长林也救过他们的命。就像张长林自己说的那样,他有什么错,他好歹也救过几百条生命。

每一种恩惠都有一枚倒钩,它将钩住吞食那份恩惠的嘴巴,施恩者想把他拖到哪里就得到那里。——堂恩

施恩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可是当施恩被当成了思想的负担,那就不好了,所以当我们要施恩的同时要考虑适当的方式和方法,要考虑到受恩者的心里,不要让他有太大的压力,否则大恩必成大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