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高三“一诊”昨开考 一线名师评析语文数学试卷

兰州市高三“一诊”昨开考

本报邀请一线名师评析语文数学试卷

每日甘肃网4月17日讯据兰州晚报报道 4月16日,备受关注的兰州市高三“一诊”开考,当日考试科目是语文和数学。

疫情期间,我市高三采取线上课程教学,很多学校把线上教学和线下作业、线上辅导和线下检查、线上答疑与线下紧密结合,教学进度正常,但在这个过程中,因为缺少师生的教学互动,效果有差距。我市高三学生4月9日刚刚返校复课,一周之后便举办“一诊”考试,也是检验疫情期间网上授课效果的机会,对接下来的复习很有参考价值。

此次诊断考试试题由兰州市教科所组织名师命题。为了让今年的高三学生了解此次诊断试题的难度和题型,本报特邀西北师大附中3位高三高级教师对试卷进行点评分析,引导考生确立之后复习的重点和方向。另外,今天开考的文综、理综和英语,本报也将继续邀请一线名师评析。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鹏伟

【名师点评】语文:稳中求变,难易适中 数学:注重基础,突出应用性

西北师大附中高三语文备课组长、高级教师刘雅莉

●试卷评析

此次考试试题稳中求变,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难易适中。

现代文阅读中,实用类文本阅读以“可燃冰产气技术”为文本话题。题型设置在与2019年高考Ⅱ卷大体一致的基础上,在材料二中又融合了一道图文转换题,集合了2018年、2019年两年高考试题实用类文本题型,既全面又新颖,呼应了时代主题,体现了时代潮流,篇幅长短适中,难度不大。文学类文本阅读则与2019年高考Ⅱ卷相同,继续选择外国小说为命题材料,并且仍然是以名家作品进行考查,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重点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开学生模式化的答题方式。题型新颖,顺应时代潮流,进一步落实了高考评价体系。

古诗文阅读中,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史记·韩安国传》,继续沿袭人物传记阅读模式。近三年中,高考文言文选材内容更加关注对二十四史中“前四史”的考查。古代诗歌阅读则选择了苏轼作品《有美堂暴雨》,与2017年、2018年高考试卷中诗歌选材接近。就题型来看,主观题超越了常规问法,难度相对较大。

作文依然沿用了以往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命题形式,充分展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突出语境意识,兼有家国情怀。作文在文体方面做出明确要求:在演讲稿、发言稿、书信中三选一。这与2019年的作文文体要求相似,体现了考纲中“能写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文章”的要求,从中可以看出,近些年的高考作文的文体意识正在逐渐增强。作文在内容方面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发展,做出明确的个人生涯规划,这恰恰关注了近几年高考作文比较忽略的“自主发展、自我管理”主题,此处应该引起关注。

●备考建议

1.夯实语文基础,建构系统体系。高考试题的变化都是在微调中实现的,许多试题都是近两三年的常规题型,所以考生在备考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以纲为本,扎实复习,不断增强自己的应试能力。第二,重视课本知识,尤其是文言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文学文化常识,特殊句式等。第三,既要从微观角度掌握各个知识点,同时还要从宏观角度出发建构知识体系,并且把各个知识点放在宏观知识网络中建构坐标,从而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

2.认真全面备考,不留不漏盲点。2019年新增的标点符号作用题再次警示我们要全面复习,不留盲点。很多时候,考生为了应对高考,忽略考纲,变为以模拟题为蓝本,出现了知识上的漏洞。许多老师在备考过程中对于不常考的考点直接略去不讲,让复习出现了知识断层。因此,我们需要重点关注高考常考题型,但对一些常年不考但考纲上依然要求的考点,也必须认真对待,一丝不苟,全面备考。

3.加强知识积累,注重学科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根据,因此,考生应高度重视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中理解、分析、比较、关联、推断、综合、评价等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近年来考题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关注考生的知识面,整套试题涉及到科技、人文、历史等诸多领域,需要考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从而为理解材料奠定基础。

4.突破答题模式,关注能力提升。在传统语文学习中,很多老师会针对不同题型构造出固定的答题模式。但从近三年的高考题来看,在设置问题方式上更加侧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所谓的模式已不再实用。这就需要学生在阅读能力上提升自我。

5.回归传统经典,注重文化濡染。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更加关注对传统文化的考查,如正确使用成语熟语、名篇名句默写、文学文化常识、谦敬词语修改等都蕴含传统文化考点。试题命制在思想文化(如先秦诸子思想)、制度文化、文学文化(如对联)、器物文化的考查方面,都还有很大出题空间,题型也会更加新颖多样。因此,考生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和理解,并将从中获得的感悟能力渗透在相关试题的解答中。

6.关注社会热点、把握时代精神。语文试题选材贴近生活,时代感强,涉及的话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考生要与时俱进,注意梳理热点事件,如新冠抗疫、十九大、港珠澳大桥、中国精神、改革开放40周年、一带一路、人工智能等。社会热点、前沿理论、时代精神就是高考内容,需要关注,更需要思考,从而为高考相关题型做好充分准备。

理科数学:着重考查基础,中等偏难

西北师大附中高三数学备课组长、高级教师夏力民

●试卷评析

此次理科数学考试卷,整体试卷结构及难度分布合理,基本贴近于全国Ⅱ卷试题,试卷难度和能力层次要求的梯度性好,区分度明显,试卷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也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交汇网络作了重点考查,试卷不仅检测了学生对基本知识运用的灵活程度及通性通法解题的熟练程度,同时也以能力立意,在保持试卷总体分数及题型比例稳定的前提下,优化了试题情境设计,增强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草场植被”“保值函数”“蜂巢表面积”“时代楷模治沙”等问题情境的设计实现了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学业质量标准的融合与渗透,对学生“四基”,“四能”提出了较高要求,试卷不讲求知识点的覆盖,在三角函数、立体几何与圆锥曲线方面有所侧重,常规题型学生上手比较容易,整体试卷的数学运算能力及应用创新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要有合理的时间安排和一定的取舍,对学生的理性思维品质考查明显,试卷整体难度中等偏难。

●备考建议

复习中,老师要继续根据前期学生的网课学习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寒假作业及居家测试的成绩情况及一诊考试中学生暴露出的问题,在备课组内充分研讨,及时调整和减缓复习节奏,结合学生集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回头看”式的衔接复习计划,及时调整好教学方案,及时查漏补缺,以组织串讲、归纳整理、专项突破、课中研讨等不同形式做好教学衔接,依据高考重点题型设计第二轮的复习专题,帮助学生在心中树好纲,滚动式推进第二轮的复习。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能力差异,进行分层培优与提高,关注学生的学习心态变化和心理波动,及时进行修正和疏导。学生要继续对网课阶段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研判,认真找出自己知识点和知识网络结构中的易错点、易混点、易忘点,进行网格化梳理和总结,同时结合一诊考试中暴露出的个性化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并且紧密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切记盲目单干,要努力吃透近3年的高考试题和教材,在心中建好本,要熟悉数学试卷的结构特点,训练自己的考试时间安排和答题策略,要客观认识自己的学习能力及现有水平,不骄不躁,坚持主线跟随但不盲从的原则,在后期的学习中有目的、有计划、有侧重的进行针对性自我查漏补缺和强化训练,进行稳步提升。

文科数学:突出基础性和应用性

西北师大附中高级教师李晓霞

●试卷评析

此次文科数学试题与2019年全国新课标Ⅱ卷文科数学试题在题型、题量、分值、知识分布和覆盖面上保持相对一致,符合新课标的理念,总体难度适中,突出学科核心素养导向,坚持能力立意,既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数学思想的考查,又很好地实现了对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全面考查,重视对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创新意识的考查,突出数学的基础性和应用性。试题有以下特点:

1.注重对高中基础内容的全面考查。集合、复数、常用逻辑用语、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函数等内容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得到有效考查。

2.强调对主干内容的重点考查,体现全面性、基础性和综合性的考查要求。在解答题中重点考查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直线与圆锥曲线、函数与导数等主干内容。

3.突出通性通法,注重数学思想。试题以数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思想方法为考查重点,注重对数学通性通法和数学思想的考查。如7题考查了统计中的散点图,第10题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图象,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

4.结合生活实际,加强数学应用。试题注重考查数学应用素养,体现综合性和应用性的考查要求。如第16题以大自然里非常奇妙的现象—蜜蜂建造的蜂房结构为背景,考查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的计算。第19题以古浪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为实际背景考查了概率与统计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对推理步骤的严谨性,答题过程的条理性,解题过程的探索性都有较高要求,这些题目结合社会现实,贴近生活,反映了数学应用的广阔领域,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备考建议

1.回归课本、回归近几年的高考真题,坚决克服“眼高手低”现象;

2.夯实基础,切切实实抓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落实;

3.狠抓各种题型的训练,强化重点、热点问题的练习;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和规范的书写格式。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鹏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