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黃巢“一不做,二不休”

唐朝末年。藩鎮割據,宦官弄權,政治極為黑暗,偏又連年災荒,顆粒無收,民不聊生。然而官府的橫徵暴斂依舊,官逼民反,終於爆發了農民起義。

各路起義軍中有實力的是王仙芝、黃巢率領的軍隊,他們採用靈活機動的作戰方式,攻州縣,殺貪官,安民心,取得了不少勝利,隊伍不斷擴大,深為唐廷所憂慮。

唐王朝一面加緊武裝鎮壓。一面加緊對起義軍的誘降活動,試圖瓦解義軍。朝廷以封官為餌,授王仙芝為左師策軍押牙兼監察御史,王仙芝十分動心,竟準備接受招安,投降唐軍。

黃巢聞訊十分憤慨,堅決反對接受招安,自取滅亡。他歷數朝廷罪狀,百姓慘況,主張一不做,二不休,戰鬥到底。他斥責王仙芝:“始者,共立大誓,橫行天下。今獨取官赴左軍,使此五千眾安所歸乎?”其餘部將也認為這是朝廷的詭計,不願相從。王仙芝難違眾怒,遂不敢受命。但起義軍也從此分裂為兩部,分別由王、黃二人率領。

黃巢回山東發展隊伍,王仙芝則率眾徘徊於長江中游一帶,他念念不忘招安,甚至派人去向唐軍請降。如此一來,導致軍心不穩,戰鬥力銳減,王仙芝最終兵敗被殺。

王仙芝死後,餘部投奔黃巢。黃巢稱王建元,避實擊虛,轉戰諸省,並於公元879年發佈文告,痛斥唐王朝腐敗黑暗,決心推翻其統治。接著,他便進軍關中,直搗長安。

起義軍一路重創唐軍。“所過不擄掠,惟取壯丁以益兵。有眾五六十萬”,浩浩蕩蕩,所向披靡。連下洛陽、潼關,唐德宗逃往四川避難。

公元880年,起義軍進入長安,次年黃巢稱帝,建立政權。他以鍥而不捨的精神及“一不做,二不休”的決心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陳霸先平李賁

陳霸先是南北朝時陳朝的開國皇帝,他出身寒微,但胸有大志,喜讀兵書,專注武藝。後得吳興太守蕭映賞識,命他招募兵馬,鎮守宋隆郡。陳霸先從一個低級軍官一步步發展成為開國皇帝,與他善於抓住時機分不開。他初露鋒芒,是在鎮壓李賁之亂中。

梁武帝大同七年,交州土豪李賁不滿仕途,而當時交州太守蕭諮為政苛刻,不得人心,李賁遂以此為藉口起兵造反。蕭諮逃回廣州,梁武帝命他及高州刺史孫同、新州刺史盧子雄率兵去討伐李賁。孫、盧以時令不宜,要求秋後出兵,蕭諮則認為二人與叛軍勾結,導致二人被賜死。盧子雄之弟及部眾聞訊氣憤不過,便誓殺蕭諮、蕭映,一齊進攻廣州。蕭映急令陳霸先救援,陳霸先率兵迅速平定這次兵變,並收服了周文育、杜僧明等驍將。

由此,陳霸先引起梁武帝的注意,“遣畫工圖陳霸先貌而觀之”,並授予他直閣將軍,封爵新安子。

公元545年,陳霸先奉命隨交州刺史楊瞟討伐李賁。一起受命南征的定州刺史蕭勃貪生怕死,力勸楊瞟不前。

陳霸先認為這是自己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他嚴厲斥責了蕭勃,希望楊瞟以大局為重,早日平定叛亂。楊瞟接受陳霸先的建議,並命其為先鋒。

陳霸先連敗李賁,李賁逃至嘉寧,屯兵典徹湖,繼續頑抗。楊瞟率各軍進抵湖口,許多將領心存畏懼退縮不前,楊瞟也舉棋不定。

陳霸先極力主張一鼓作氣,乘勝追擊,他說:“我軍出征日久,將士俱疲,如今孤軍深入,再耽擱拖延,于軍心不利。李賁屢屢吃敗,銳氣盡失,了無鬥志,不難摧滅。因此,我等應齊心合力,勇往直前,一氣將敵軍殲滅。若遲遲不動,一定會坐失良機,飲恨而歸!”

當天夜裡,江水暴漲,猛注湖中。陳霸先當機立斷,乘流入湖,突襲敵軍。李賁猝不及防,潰不成軍。他慌忙乘亂躲入山洞逃命,後為部下所殺。陳霸先平李賁一戰後名聲鵲起,被梁武帝任命為振遠將軍。

故事黃巢“一不做,二不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