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3億人將感染病毒、全球第二人口大國面臨失控?別小看印度…

“印度防疫措施準備不充足,一旦武漢、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情況在印度重演,將會為當地防疫帶來很大挑戰。”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近日給出上述判斷。


張文宏稱,歐洲疫情現在此起彼伏,整體情況不太樂觀。歐美髮達國家之外的地區面臨較大風險。非洲一些國家已出現了疫情暴發;一些東歐國家目前的診斷工作並不到位,隨著患者增多,出現了醫療資源的擠兌;印度病例已出現指數級上升,可能成為下一個全球防疫難點。


截至4月10日上午8點,印度共有5709名在治確診病例,有503人治癒,199人死亡。根據相關數據模擬,如果印度政府不加控制,印度在7月底將有3000萬至5000萬感染人口。更加悲觀的預測則認為,印度最終可能會有10%的人口被感染。


然而,真實的印度,並不像很多人想象中的那樣差。在應對疫情的過程中,印度暴露出很多問題,但是總體上,莫迪政府的抗疫表現已經是超水平發揮。


印度能以比較低的成本戰勝疫情嗎?


負重前行

印度抗疫戰邁進第二階段


印度疫情傳播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1月底到2月底,印度主要應對的是來自中國的輸入病例。


當時,印度在喀拉拉邦發現首例來自武漢的輸入性新冠患者。在3例患者治療結束以後,這一階段基本結束。在此期間,印度採取的是社區隔離措施。截至2月14日,印度共對17000多名密切接觸者進行社區隔離。


超1.3億人將感染病毒、全球第二人口大國面臨失控?別小看印度…

3月23日,“封城”時的印度新德里


在這一階段,印度表現出色,成果顯著,代價很低。


第二階段從3月初開始,主要應對的是來自歐洲、中東、日本和韓國等國的輸入型病例,並逐漸出現了本土交叉感染現象。


尤其是來自意大利的旅行團,造成印度的新冠患者突然增加,輸入國多元化,導致印度的應對變得更加困難。實際上,早期印度的疫情分佈地圖,基本與經濟發展水平和國際化水平成正相關——馬哈拉斯特拉邦、喀拉拉邦、泰米爾納德邦和德里邦等經濟發達、國際化水平高的邦,疫情也更加嚴重。這種狀況使印度政府在居家令的發佈問題上顧慮更多。


超1.3億人將感染病毒、全球第二人口大國面臨失控?別小看印度…

3月14日,在印度喀拉拉邦,從意大利返回的旅客走下救護車,前往隔離所


截至4月10日上午8點,印度共有5709名在治確診病例,另有503人治癒,199人死亡。當然,考慮到印度檢測能力有限,潛在或未發現病例數可能會遠遠高於確診數。另外,印度的第二輪疫情主要是從歐洲、中東等地區輸入的,其疫情的暴發與來源國家相比,也會出現滯後性。


印度國內外專家普遍認為,在未來印度的確診病例數會繼續上升,甚至會在某個階段快速增加。根據相關數據模擬,如果印度政府不加控制,印度在7月底將有3000萬至5000萬感染人口。更加悲觀的預測則認為,印度最終可能會有10%的人口被感染。


因此,疫情仍然嚴峻,印度政府的抗疫壓力仍然很大。


反應不算慢

40年來最強政府擔綱


在人們印象裡,印度一向是一個慢熱型的國家,其政治制度也被普遍認為是低效的——啟動一件事比較困難,啟動後要加速或調整也不容易。但是,與往屆相比,這屆印度政府比較強,執行力和動員能力一流,在40年來印度歷屆政府中獨佔鰲頭。


實際上,印度政府在此次抗疫行動上啟動不慢,對策也較為堅決。


首先,實行強制性居家令。


印度政府宣佈,從3月25日到4月14日,在全境實施為期21天的居家令。莫迪總理在發佈居家令時稱,“如果印度不能很好地處理這21天,那麼我們的國家將倒退21年”。與很多美歐國家的類似規定相比,印度的居家令強制性更強、可操作性更高。


當然,很多專家認為,21天的居家令也許不夠。劍橋大學的兩名印度裔學者認為,印度至少需要49天的隔離。這對於印度而言可能是難以忍受的。目前,印度衛生部已經制定方案,在21天居家令結束以後,可能會對不同地方視疫情區別對待、分級管理,不太可能一刀切地全部放開。


印度抗疫對策的地區差異已經也很明顯。一些邦的應對措施,遠遠走在印度中央政府的前面。印度一些邦在3月初時就開始停課,比全印度早了3個多星期。奧迪薩邦則直接宣佈,把“居家令”延長到4月30日。


超1.3億人將感染病毒、全球第二人口大國面臨失控?別小看印度…

3月23日,車輛稀疏的印度新德里


其次,提供免費檢測服務。


一開始,印度只有公立醫院提供免費檢測,政府無法向私營醫院做類似要求。但是,印度最高法院很快就為行政部門站了臺,下令所有檢測都必須免費。這事實上等於部分徵用了私營醫療機構的資源。


具體在疾病防治問題上,印度其實早已建立起一個比較完善的應對機制。1997年,印度國家疾控中心就開始建設傳染性疾病早期發現機制。後來,在世界銀行近8年的支持下,印度建立起全國統一的疾病監測體系。


再次,積極準備隔離場所。


在孟買,印度政府已經把最大的達拉維貧民窟旁邊的體育場,改成一個龐大的隔離點。


最後,印度也開始動員各種力量,支持政府的抗疫行動。


印度的很多企業,包括國防企業和民營企業,都在努力生產醫療防護用品,口罩、防護服和呼吸機的生產能力正在穩步上升。同時,印度的公民團體一向活動積極,一些已經介入到抗疫活動之中。


年輕化、好心態

印度應對疫情的兩大優勢


與同樣在新冠疫情中掙扎的國家相比,印度擁有兩大有利因素。


一方面,印度在抵疫方面具備天然優勢。


首先,印度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之一。印度人口的年齡結構,是一個典型的金字塔型。在13億人中,青壯年有8億,最易被感染的勞動力大軍的平均年齡只有27歲。而65歲以上的脆弱人群,在印度只佔總人口的6.39%。


這一比例,在日本為28.4%,意大利為21.7%,英國為12.2%,美國為16%,中國為12.6%。


注:從目前中國、德國、西班牙、意大利、韓國、荷蘭和紐約市疫情死亡人數的年齡分佈來看,截至3月31日,平均死亡率為總人口的百萬分之七十。其中,0-19歲為0,20-29為1,30-39歲為3,40-49歲為8,50-59歲為23,60-69歲為74,70-89歲為244,80歲以上為543。


印度老年人的活動半徑比較小,被感染的概率相對較低。這使得印度有一個天然的免疫大軍。


超1.3億人將感染病毒、全球第二人口大國面臨失控?別小看印度…

3月29日,印度新德里,人們排隊等候公交車


其次,印度氣溫比較高,應該是一個對抗疫比較有利的因素。雖然當下氣溫與疫情之間的因果關係,並沒有得到科學的解釋,但到目前為止,溫度比較高的國家和地區,疫情相對要緩和一些。疫情比較嚴重的國家,基本上都是在北半球過冬天的國家。


而且,印度本來就是世界上最易滋生病毒的國家之一,印度人長期與各種病毒做不懈的鬥爭。每年氣溫一升高、雨季一來,印度人就要面臨一次來自登革熱病毒的考驗。所以,印度人久經考驗,免疫能力應該比很多國家的人要高一些。


另一方面,印度獨特的宗教文化,使得民眾更加容忍與平和,擴大了政府抗疫政策的可選擇空間。


印度人多數信仰宗教,尤其是印度教等達摩四宗教,重生死輪迴,對死亡的畏懼心要小得多。在居家令發佈以後,雖然很多印度人逃離城市、奔回家鄉,但這不是因為怕病毒、怕死,而是擔心生活問題,是經濟壓力所致——麵包問題比病毒威脅更迫切、也更現實。這是印度政府在抗擊疫情工作中更需要重視的因素。


種性制度等級制觀念,增強了印度民眾的服從意識。印度民眾非常樂於接受政府的指揮,也願意聽官員和警察的話。所以在大街上,人們經常可以看到警察在懲罰違規者,但很少看到被懲罰者敢反擊警察的。民眾即使有不滿,也往往通過罷工和遊行示威等非暴力方式來表達出來。


這一文化特徵,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民主政治對印度政府行政能力的限制,對抗擊疫情來說是一個積極性因素。


五大路障

阻礙印度走向勝利


必須注意的是,一些制約性因素正在阻礙印度抗疫政策的有效性。


其一,印度經濟比較落後,底層民眾抵抗居家令。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印度無組織部門的就業人口占總就業人員的83%。加上有組織部門中的非正式就業人口,印度有92.4%的就業人員處於無合同、付款就走的非常規就業狀態。


居家令一出,這些人大多失業,無可靠收入保障。有些非正規就業人員的收入極低,積蓄率也高不了,很難在經濟上對抗連續21天甚至更久的失業狀態。所以,一些印度人努力離開城市、回到家鄉。這不僅破壞了居家令的效果,還加劇、散佈了恐懼氣氛。


因此,有個別印度專家甚至認為,由於印度沒有能力“為每間房子運送食物”,所以居家令是不可行的。


超1.3億人將感染病毒、全球第二人口大國面臨失控?別小看印度…

印度新德里,志願者向民眾分發食物


其二,人口密集,隔離說易行難。


在印度城市中,20%富人的平均居住面積也只有12.5平方米。


考慮到巨大的貧富差距,一些城市新區的大量住宅空置,低層民眾的居住狀況自然也就更差。


在孟買有名的達拉維貧民窟,2.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著100多萬人,平均每1440人才有一個廁所蹲位。那裡的很多房子不僅低矮狹小,還漏風透氣,居家隔離對於防止社區傳染來說,應該沒有多大的實質性意義。


居住條件差還導致了一些次生性問題。在居家令剛開始執行時,印度發生多起房東收回醫護人員房間的事件。這不是因為房東的素質低,而是因為房東與房客之間實在是沒有多大距離,恐懼與擔憂實在難免。


印度最大的國家級醫療機構“全印度醫學科學研究所”(AIIMS),只好呼籲政府介入。印度內政部長阿米特·沙阿專門保證,警方將嚴厲處置那些試圖迫使醫生離開家中的房東。醫護人員的居住問題才有了保障。


其三,醫療資源有限。


其實,印度政府的反應並不慢。1月30日印度發現首例確診病例後,印度政府就把首都德里的幾家公立醫院列為定點醫院。但是,印度的醫療資源比較緊張。


根據聯合國2015年的數據,印度醫療開支佔GDP的4.7%,低於中國的5.5%。由於印度的經濟規模與英法相當,實際醫療開支則處於法國和意大利之間。這導致印度醫療設施的各項關鍵指標,都是在世界上落後的。例如,每千人病床數排名,印度是世界第163位,中國則是第50位。


同時,在有限的資源中,政府能夠掌握的還非常少,大約佔GDP的1%左右。印度公營醫療機構的數量雖然很多,但設施差、水平低,印度人幾乎是談“公”色變。但凡有點能力的家庭,都會盡可能選擇私立醫院就醫。這導致印度近80%的醫療服務,由私營和慈善型醫療機構提供。印度的這一比例,甚至還要超過美國、法國、日本和英國等發達國家。


然而,私營醫療機構的設施雖然好,水平也高,但畢竟是私有產權,醫生和護士也未必會聽政府的指揮。這導致印度難以形成抗疫醫療合力。醫療資源有限,檢測能力也就自然有限,還使得印度政府更加難以準確掌握印度疫情的實際狀況,決策難度也自然很高。


其四,印度政府的政治權力有限,各地間難以實行統一的、標準化的抗疫方案。


雖說莫迪政府動員能力和執行能力傲視歷屆印度政府,然而,從應對新冠疫情的維度來說,還是不夠。一方面,印度政府無權迅速徵用、改造大量的醫療資源。另一方面,由於缺少足夠的醫療人員和資源,印度只好採取比較粗放的消毒和隔離方式,不僅有損印度國家形象,也易導致民眾不滿。


有一些邦,雖然實施了全國層面的居家令,但在如何執行上,仍然是各有地方特色。1897年英國殖民時期制訂的《流行病法》,現在印度仍然有效。這本來是英國殖民者用來應對鼠疫的,允許地方政府採取非常規手段來防控疫情,並給予執法人員在此期間一定的法律豁免權。


印度警察的權力本來就很大,這樣一來,執法尺度就更加難以把握。網上一些比較另類、獨特的處罰方式,往往就是從這種法律或執法習慣中產生的。


超1.3億人將感染病毒、全球第二人口大國面臨失控?別小看印度…

4月2日,消防員在印度阿薩姆邦高哈蒂街頭噴灑消毒劑


其五,現代科學觀念在一些群體中仍然比較缺乏。


在印度,有兩種極端的現象:


一是胡亂就醫。有的人只要有點不舒服,不管是什麼情況,就想跑到公立醫院要求檢查,反正是免費的。而很多公立醫院又無檢測能力,只能檢查一下體溫和出行歷史,然後推荐居家隔離,事實上做了無用功。


二是迷信。有些人根本不相信病毒的危害,認為一些宗教的、儀式性的舉動和活動就可以殺死病毒。


這些現象既造成抗疫資源的浪費,又增加了傳染渠道和不必要的風險。


各種條件有限

但也經常創造奇蹟


印度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國家,有悠久的文明史和獨特的文化傳統。很多對中國、對西方國家有效的分析方式,用來分析印度時可能是有問題的、需要調整的。


印度各種條件都非常有限——資源缺乏,政府的權力和能力也有限,同時,印度也是一個經常創造奇蹟的國家,從政治制度、經濟結構和發展模式,都走出了一條不同常規的道路,不可輕視。


雖然疫情形勢依舊嚴峻,但是不可否認,這次印度政府的抗疫表現已經是超水平發揮。雖然在第二輪疫情發生時,印度政府的應對一開始有些猶豫。但在未知事物面前,這種猶豫其實是非常正常的。畢竟,來自中國的輸入渠道已經被切斷,而且,其他國家一開始也沒有疫情迅速升級的報告和預警。


如果再考慮印度的人口結構特徵、自然和宗教因素,以及這次疫情的一些基本特徵,印度是有機會用比較低的成本來戰勝疫情的。


我們衷心祝願印度人民早日抗疫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