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这个村挖150米深井取水,原来还有这样一段故事!

“郑书记、焦书记,现在都钻120多米了,还没有见到水,这眼井怕是白耽误功夫了……” 4月11日上午,市农业农村局驻米庙镇焦岭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郑志强,焦岭村支部书记焦顺国等人来到焦岭村宋窑自然村南200米的机井钻探施工现场,焦岭村支部副书记宋滴溜悄悄地把他俩拉到一旁,不无担心地说出了自己的疑虑。

这几天,宋滴溜一直在施工现场盯梢,每下钻多一米,他的心情就异常兴奋,同时他也会随之增添一分的焦虑。他兴奋的是出水的几率会随着下钻而增大,焦虑的是他害怕钻出一口枯井。

汝州这个村挖150米深井取水,原来还有这样一段故事!

焦岭村是米庙镇东北部的一个小山村,全村159户51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94户320人,为省定深度贫困村。该村位于官顶山山麓,是一个典型的深山贫困村,该村山高坡陡,耕地大都位于大于25度的山坡坡面,农田干旱缺水一直是该村致贫的主要原因。自2016年以来,通过脱贫攻坚政策的落实,该村住房、道路、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有了根本性显著变化,但由于焦岭属于我市严重缺水区,虽然几年前,村里多次“找水”,但是截止去年年底焦岭村农田灌溉用水仍一直未能得到解决。

“天气干旱严重的时候,好好的庄稼和栽植多年的树木,说死就死。望着快要收获的庄稼,村民们想哭的心都有。”焦顺国说,由于干旱,庄稼产量低而无保障,大多数村民都不愿意种地,焦岭村很多土地都荒了。同时,由于焦岭村位于山区,缺水严重,年轻姑娘大都不愿意嫁到村里,一部分年轻人从父辈们开始,纷纷入赘到山下有水的地方。

“群众是多么希望能找到地下水源,解决农田灌溉用水的问题。我们还要继续寻找水源……”几十年来,焦岭人民时刻深受干旱缺水带来的影响和痛苦,时常有群众向郑志强述说心中的无奈和隐痛。望着群众们期盼的眼神,郑志强、焦顺国两位村里“当家人”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打出机井,解决焦岭村农田灌溉用水问题。

疫情期间阻挡了大多数人外出的脚步,但焦岭村“找水”工作始终没有停息。今年3月份,经过多位水利专家现场认真勘探、论证,终于在焦岭村宋窑自然村南200米处选定了钻探取水的施工位置。位置确定住,焦岭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立即向镇里和市里打报告,最终,在各方积极努力争取下,焦岭村农田灌溉打井项目获市有关部门的审核批复。4月8日,该项目组织施工开始正式开工。

然而,工程进展到一半,让人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4月8日晚上,钻探深度达到了60米,没有要出水的意思,当时焦顺国心理的压力非常大,他就想着再打两天看看,如果再不出水,就考虑着换个地方重新打。

80米、100米、120米,4月11日,在大家的一再坚持下,这口机井已经下钻到了120米,仍然没有要出水意思。面对这一情况,焦顺国心里焦躁如火,眼睛憋胀的通红。“不行算了,咱们换个地方再打。”焦顺国说道。

“焦书记,咱这个项目是通过好几位专家充分论证过的,我们应该相信专家的意见。再说,施工方为这个项目从8号下午到今天已日夜奋战了几十个小时,挪挪地方,施工方花钱不说,他们还要重新施工,施工人员太疲惫了,不敢再让他们再继续劳累了……”郑志强接住焦顺国的话,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我也同意郑书记的意见,我们这里本身是严重缺水区,原来我们打井多处都是100多米不出水,换来换去,最终也没有打出理想的井,再坚持坚持,我们再把市里的水利专家们请来,再听听他们的意见……” 宋滴溜也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焦书记,我同意郑书记和宋书记意见。我来多时了,刚看到你们三个聚在一起,我就想着你们肯定有思想压力,趁你们不注意,我悄悄地跟来了,你们三个人的谈话我也都听到了。越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越要咬牙顶住,我们要充分相信专家,我们再坚持坚持……”焦顺国、郑志强、宋滴溜三个人听到说话声,一扭脸,才看到他们说的专家王玉松正站在他们身后。

在形成最终意见后,焦顺国决定机井继续钻探。于是,施工场地,一边是一群施工人员紧张忙碌的身影,一边是四张惴惴不安、紧盯钻探设备,期盼机井快快出水的疲惫的面容。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焦顺国、郑志强、宋滴溜和王玉松四人也在焦灼的期盼中,分外感觉到时间的久远和漫长。

“快看,快看,出水了,焦书记,出水了……”不知谁惊呼一声,然后看到周围的人群迅速向机井出水的地方围拢。时间定格在4月11日下午5点,150米,焦岭村的这口机井终于出水了。

“出水了,终于出水了!!!”焦顺国和在场的众人,看着略显浑浊的井水喷涌而出,他们泪水瞬间崩了出来,欢呼声和掌声久久不绝。这几天,压在焦顺国、郑志强等人身上所有的困顿和不安,一扫而空,此刻他们身上顿觉轻快了许多。

“我们的庄稼再也不怕天气干旱了,我们以后种啥都不用担心了……” “以后我要多种植瓜果等经济价值高的作物……”“感谢党,感谢国家,是扶贫政策给我们这样的山区村解决了农田灌溉的大难题……” 焦岭村村民纷纷表达着内心的喜悦和感恩。

“这眼机井每小时可出水25吨以上,这下井的问题解决了,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搞好机井的配套管网建设,要修建提灌站,建蓄水池,要把这座井的水引到每一块田地去,引到山上去。有了水,我们的优质小杂粮、经济林和荒山绿化工作就统统有了保障……”一谈起井的作用,焦顺国对焦岭村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顿觉身上充满了力量。

(作者:汝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于俊鸽 通讯员 马艳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