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實體店倒閉, 很多人都以為是高房租導致的, 其實都搞錯了

這些年來,我國的實體店生意是越來越不好做了,縱觀那些曾經在國內火得一塌糊塗的各種品牌服裝店,比如貴人鳥、德爾惠、真維斯、拉夏貝爾等等,都因為生意不景氣而深陷困境,如今已經物是人非。

大量實體店倒閉, 很多人都以為是高房租導致的, 其實都搞錯了

不得不說,在國內的電商行業正式興起之後,實體店似乎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還記得當年,馬雲早早就看到了電商行業會給實體店帶來不小的衝擊,他說在未來電商會幹掉實體店,彼時將會有一大半的傳統實體店會因此而倒閉。

如今這個預言不僅實現了,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不過客觀的來說,實體店倒下,確實和電商衝擊有著緊密的關聯,因為電商本來就是打著“去掉中間商”的口號出現的,而實體店正是中間商的代名詞,所以網上的商品一般都比實體店要便宜不少,這也是吸引大量消費者產生網購行為的重要原因。

大量實體店倒閉, 很多人都以為是高房租導致的, 其實都搞錯了

當然了,除了電商衝擊之外,不少人也把實體店生意難做的原因歸結為“房租太貴”。

眾所周知,這些年來我國的房地產行業一躍而起,造就了不少富豪的同時,也讓很多人成為了“負豪”。對於那些手裡已經有房子的人來說,他們坐著就能實現資產增值;但是對於那些“被迫”高價買房、還沒買得起房的人來說,意味著他們就越來越窮了。而房子越來越貴,就會導致商鋪的租金價格也是直線上漲,很多實體店老闆們紛紛表示,原本3000一個月的租金,這幾年一下子就漲了整整一倍多,本來也沒掙多少錢,如今利潤被高租金擠壓,掙的錢都交給房東了。

而另一方面,如今逛街購物的人也越來越少了,來實體店消費的人數相比前幾年卻也是呈現直線下降的狀態。那麼除了電商的影響之外,什麼才是導致人們“不敢消費”的原因?

大量實體店倒閉, 很多人都以為是高房租導致的, 其實都搞錯了

大量實體店倒閉,很多人都以為是高房租導致的,其實都搞錯了,最根本的原因是人們口袋裡的錢越來越少了。

受到西方超前消費觀念的影響,當代年輕人各種透支現象已經屢見不鮮,看看我國信用卡的用戶總量就知道現狀了。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信用卡(含信貸合一)髮卡量已經達到6.7億張,並以每年6.3%的增長率增長。而除了信用卡之外,現在還有各種的信貸平臺,這些用戶數量都是極高的,所以大家手裡沒錢,這已經是公認的事實。

大量實體店倒閉, 很多人都以為是高房租導致的, 其實都搞錯了

而且現在貸款買車、 貸款買房、孩子教育成本等都讓年輕人承受著不小的經濟壓力,如此一來很多人真的已經到了“不敢隨意消費”的程度。試想一下,如果你每個月都要攢錢還房貸,每個月都要給孩子固定的教育支出,那怎麼可能還有心思去消費呢?

所以實體店不景氣,高房租並不是罪魁禍首,而是大家手裡沒錢了。如果實體店生意好的話,那麼多少錢的租金其實都是可以賺回來的,這並不是誇大其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