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來來,這邊坐,媽要和你談談“性”

還記得曾經“在公共場所設立避孕套自取處”這個提議剛出現得時候,不少人就發出了相當激烈地反對聲音。他們認為這樣做是一種對青少年的性教唆,認為這麼做會帶壞那些正在青春發育期的小孩子。

但是捫心自問,身為家長,身為老師,身為成年人,在性方面,你對於當今年輕一代有了解多少呢?先不說艾滋病在如今的中國大學中正以驚人的速度增長,也不說新聞中屢見不鮮地未成年少女懷孕事件,也呈現出持續低齡化的趨勢。

根據一項針對中學生的調查顯示,初次發生性行為的中學生,100%沒有使用安全套,而他們有過性行為這一事實,他們的父母100%不知道

這樣醒目的事實,加上這樣驚人的數據,就足夠讓所有父母振聾發聵了。

而下面這本書——《從尿布到約會》,作者Debra W. Haffner。她是美國性知識教育理事會前任會長兼CEO,她也創立了全美支持性教育聯盟,和全美青少年性教育理事會,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和很多媽媽不同的是,作為一名在美國從事了30多年性教育工作的性教育專家,這讓她在自己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積極地為他們開展了恰如其分的家庭性教育。

作者寫的這本書,其實就是一本教大家如何在家庭環境中進行性教育的書籍。

那麼問題來了,怎樣才能在孩子面前不尷尬的談論“性”?怎樣才能讓這個大家都知道的小秘密,更容易說出口呢?

《從尿布到約會》|來來來,這邊坐,媽要和你談談“性”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父母不是我們獲取性教育相關知識的直接來源。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本身就沒有通過父母來獲取性教育知識的經驗,也可以說,對我們這代人來說,人生中的家庭性教育啟蒙這部分是完全缺失的。

為什麼會缺失呢?原因不外兩點:一是父母不重視;二是父母不知該如何教育,心有餘而力不足。但是有一個事實我們需要承認,這也是我們自己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經歷過的。那就是:你沒有教給孩子的那些知識,總會一天會有人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下,以你不知道的方式讓你的孩子知道

這句話聽起來什麼感覺?是不是讓人細思極恐?

那麼,怎樣才能讓爸爸媽媽們坐在家裡就能成功開展性教育呢?

作者在《從尿片到約會》這本書中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答案。那就是要改變家長對於性教育的傳統觀念,打破於性教育的固有偏見

總的來說,就是要做“破、立、信”,它們分別是破除固定思維確立新思想主動尋找生活中的“可教時刻”

破:破除固定思維

一提到進行性教育,你們會想到什麼呢?相信很多人的答案無非都是要教孩子“身體是自己的不能讓別人碰”或者“不能別人讓你脫衣服你就脫衣服”,或者是“怎麼跟孩子解釋我從哪裡來這個問題”,等等。

《從尿布到約會》|來來來,這邊坐,媽要和你談談“性”


這當然沒有錯,進行家庭性教育就是為了解決這一個個小問題的。但是爸爸媽媽們需要清楚的是:既然“性教育”能夠作為一門獨立的教育存在,那麼對於它的理解就不能只是停留在一些見招拆招的簡單的被動應對上,更重要的是需要我們從改變自己的思維開始了。

什麼是破?破就是破除你的固定思維。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覺得在家裡很難開展性教育,只是由於一些慣性思維在作怪。

所以打破固定思維的第一個重點:進行性教育的前提,就是改變家長自己對於性教育的思維觀念。

作者在書中給我們介紹了一個涉及性教育的基本概念就是,什麼是“性特徵”,這裡的性特徵是在說我們是誰,是男性還是女性,而不是說我們利用我們身體的某個器官去做了什麼事情。所以,“性特徵”包括的內容是要比“性行為”多出很多。

但是在實際上呢,當爸爸媽媽們在聽到“性特徵”這個詞的時候,通常只聽到“性”,而忽略了“特徵”。

前段時間,我在跟朋友聊天,說到“性知識”這類領域的時候,那些當了爸爸媽媽的朋友就會很直白的跟我說:雖然我們都知道性教育很重要,但是當你說起“性知識”這個詞的時候,我的腦子裡是聽不見“知識”這兩個字的。

而且通過觀察他們的面部表情,我發現,他們表現出來的這種,可以說“排斥”吧,在他們看來是理所當然的。

每到這時候,我就覺得形勢很嚴峻。要知道,就連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甚至是在育兒這個問題上思路較為開放的父母們身上,都還能看到這樣的理解偏見,那要是擴展到更大的範圍,對於性教育的誤解會不會更多,更深呢?

《從尿布到約會》|來來來,這邊坐,媽要和你談談“性”


其實要知道,所謂性教育,不僅僅是講“性”,更應該是一種兩性教育,甚至是性別教育。引導孩子瞭解基本的性知識,並不僅僅只是讓他們知道人體構造,人體解剖和傳宗接代的過程,而是當TA是小男生或者小女生的時候,引導他們認識自己,知道應該怎麼回答“我是誰”,並且將這個他們自己說出來的答案,為自己以後想要長成怎麼樣的男人或者女人,奠定一定的基礎。

而性教育中傳授性知識,就是為了教孩子掌握一些技巧,什麼技巧呢,方便孩子可以在現在和將來都能夠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的技巧。

所以打破思維的第二個重點:教孩子掌握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的技巧

《從尿布到約會》|來來來,這邊坐,媽要和你談談“性”


為什麼說性教育可以讓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呢?

這時候我們再舉一個更簡單的例子,比如說“隱私”。

關於“隱私”,相信大家在小時候,或者是現在看見過自己的孩子,和小夥伴們玩“醫生與病人”的遊戲。雖然我們的爸爸媽媽都會一再強調不可以讓別人莫我們的身體,我們也會和自己的孩子強調這一點,但是任何形式的身體接觸,一旦被套上游戲的外衣,孩子們自動就會將大人的叮囑拋在腦後了。就算當下那一刻自己會覺得不舒服,但是為了遊戲,還是會堅持下去。

這種“醫生與病人”的遊戲,就已經是一種很孩子的隱私被人侵犯的情況了。

《從尿布到約會》|來來來,這邊坐,媽要和你談談“性”


要知道隱私這個概念其實也算是“性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應該在孩子3-4歲的時候就開始引入和培養了。比如我們剛才教孩子“身體是自己的不能讓別人碰”或者“不能別人讓你脫衣服你就脫衣服”等等,這些都是典型的對於隱私概念的引入。

但是既然是家庭性教育,就需要依照每個家庭不同的思想和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價值觀來進行,在進行隱私教育之前,爸爸媽媽們需要先對一些原則達成共識,如果你不清楚要怎麼達成共識,作者在書中給大家列了一些問題,爸爸媽媽們可以一起回答:

  • 當孩子看到我們在家裡穿衣服和不穿衣服的樣子時候,我們會作何感想?
  • 當我們在為愛鼓掌的時候,孩子突然闖了進來,我們會怎麼辦?
  • 在我們家使用廁所是私密行為嗎?需要鎖門嗎?還是說我們在廁所時,其他人可以進來?
  • 我們可以給孩子私密空間嗎?孩子可以關上甚至鎖住房門在裡面玩嗎?


在這裡需要聲明的是,這些問題是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而大多時候父母雙方對於這些問題的答案,也沒有辦法做到完全一致。這都是很正常的。要知道,答案不一致的地方,就是父母的意見存在分歧的地方。這些對於性教育的分歧如果沒有最終達成一致,就會在日後進行家庭性教育的時候引起家庭的糾紛和摩擦

所以,在進行家庭性教育之前,這些地方是需要父母雙方坐下來好好商討一下,然後給出一個統一的看法的。因為實施任何一個家庭性教育活動的前提條件,就是父母自己的看法要做到相當統一。

立:確立新思想——性健康的家庭才會培養出性健康的孩子

“立”,是要“立”什麼?作者講了一句話,她說:我們要確立這樣一個思想,那就是性健康的家庭才會培養出性健康的孩子,而性健康的孩子長大後才會成為性健康的大人。

那麼什麼樣的家庭才是性健康家庭呢?作者在這本書裡給大家列出了幾個標準,大家可以評判看看,看看自己家裡的環境與這些有多少相同,多少不同:

  • 性健康的家庭中父母會認為:讓孩子瞭解性知識,是和讓他們培養家庭責任感和自尊同等重要的
  • 性健康的家庭中父母是孩子可以隨意提問的父母
  • 性健康的家庭中的孩子知道這些問題可以讓自己和父母的關係更親密
  • 性健康的家庭中父母會主動尋找機會與孩子談論,而不是被動等著孩子來問
《從尿布到約會》|來來來,這邊坐,媽要和你談談“性”


那麼什麼樣的孩子才是性健康孩子呢?作者也給出了幾個標準,具體如下:

  • 對自己的身體感到自豪
  • 尊重家庭成員,也尊重其他孩子和成年人
  • 理解隱私的概念,即尊重別人的隱私和保護自己的隱私同樣重要
  • 能做出與年紀相符的決定
  • 在向父母詢問有關性知識的時候,是感到自在的
  • 已經做好迎接生理和心理改變的準備


要知道,想要達到這些目的,這需要一個漫長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千萬不要覺得目標過於遠大,或者因為每個家庭的情況,社會的大環境不允許達到這樣的目標,於是就放棄,或者只是進行片面的家庭性教育。

父母要知道,你不去教孩子的那些性知識,總有一天會有人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下,以你不知道的方式讓你的孩子知道。那時候,恐怕你後悔都來不及了。

生:主動尋找生活中的“可教時刻”

“生”就是生活,在進行家庭性教育的時候有一個非常實用的手法就是——主動尋找生活中的“可教時刻”。

在進行家庭性教育的時候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對你的孩子進行非常嚴肅的談話,什麼板起臉來,不苟言笑啦都是不太好的,重要的是你要讓孩子知道你告訴給他的這些東西這些知識都是為了什麼啊?就是為了方便孩子可以在現在和將來都能夠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

作者在書中給我們提供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思路,那就是生活中任何讓我們感到尷尬的場景,都是一個絕佳的“可教時刻”。

所以所有教導和傳授的過程必須完全融入到每個具體的生活場景中去,把教導和傳授性知識變得怎麼,變得“水到渠成”才好。千萬不要太刻意。

就好像你們全家坐在一起看電視,這時候電視上面突然談論到艾滋病。這時候你會怎麼做?關掉電視?換頻道?或者保持沉默?當然不是!要知道,這在作者看來,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從尿布到約會》|來來來,這邊坐,媽要和你談談“性”


作者認為,這時候你可以藉此給孩子傳授艾滋病的知識。你可以告訴孩子:不要讓別人的血液進入你的身體,這可以讓你安全預防HIV,還要告訴孩子,絕對不能碰任何人的血液,而且需要讓他們知道,如果在學校操場,或者路上遇到針頭什麼的,或者你的朋友劃破了手,你要做的不是增加與他的血液接觸的機會,而是主動找其他大人幫忙。

你看這樣就做到了水到渠成,把生活場景和灌輸知識聯繫起來,不要讓你自己覺得很尷尬,因為你的尷尬情緒是會傳染到孩子的,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你現在談論的話題是負面的、不好的、消極的,而且你是不情願談到的

《從尿布到約會》|來來來,這邊坐,媽要和你談談“性”


還有一種情況大家應該都有經歷過,那就是你們在超市買東西,這時候走過計生用品的櫃子,你是會等著孩子指著貨架上的小雨傘,問你爸爸這是幹什麼的呢?還是主動教孩子這是幹什麼的呢?就像告訴孩子貨架上的洗手液是用來幹什麼的一樣?

這時候你還是可以主動告訴孩子:這是避孕套,那它是用來做什麼的呢?因為我和媽媽非常愛你,所以我們不想再要更多的孩子了,這個東西就可以幫助爸爸媽媽做到這一點。

你看,是不是就將被動轉化成了主動,而且和生活融為一體,同時也告訴了孩子這個東西最重要的實際用途是什麼。

說完了這三個關鍵詞,大家應該可以看到,在進行家庭性教育之前,破除固有思維這個部分是非常重要的。畢竟這是進行家庭性教育的第一個也是最大的絆腳石,不改變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接下來想要順暢的進行家庭教育,就會非常困難了。

不過,聰明的人都會防患未然,不會等到問題成堆時才愁眉苦臉。

《從尿布到約會》|來來來,這邊坐,媽要和你談談“性”


相信各位爸爸媽媽,都不願意成為一個若無其事,掩耳盜鈴的父母,任憑自己的孩子揹著你們進行性活動吧。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正視現實,儘早積極地展開家庭性教育。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防患未然。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教育充滿愛。

而只有充滿愛的教育,才能成為幫助孩子成長做珍貴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