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名鼎鼎的西部歌王,一生因歌起又因歌落,三次入狱,饱受20年牢狱之灾,仍不忘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民

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美丽小鸟飞去无影踪,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

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几岁孩童,相信每个人都会哼唱这么几句。《青春舞曲》已经传唱了不知道多少年,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新疆民歌能够被改编成汉语并传唱至今,都仰赖于一位老人——王洛宾。

他是大名鼎鼎的西部歌王,一生因歌起又因歌落,三次入狱,饱受20年牢狱之灾,仍不忘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民歌

“西部歌王”王洛宾


王洛宾于1913年12月28日出生在北京,曾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和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系就读。抗战爆发后,王洛宾跋山涉水,远赴西北,加入西北战地服务团,终日奔波在祁连山下,穿梭于丝绸古道上的河西走廊。

他是大名鼎鼎的西部歌王,一生因歌起又因歌落,三次入狱,饱受20年牢狱之灾,仍不忘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民歌

1938年,王洛宾 ( 中 ) 与萧军等人合影

除了向群众宣传抗日,王洛宾几乎将自己的所有时间用在了搜集西北民歌上。很多少数民族的民歌,以及濒临失传和即将消亡的民间音乐,都通过他的笔记录了下来。而他对这些民歌的翻译和改编,更是使得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走出了偏僻的西北,走出了广阔的中国,传唱至今。

达坂城的姑娘

达坂城的石路硬又平啊

西瓜大又甜呀

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啊

两个眼睛真漂亮

你要想嫁人

不要嫁给别人

一定要嫁给我

一曲优美的旋律,一段质朴诙谐的歌词,让一座地处乌鲁木齐和吐鲁番之间的小城闻名海内外。

当时的兰州,是苏联将抗战物资运往内地的交通要道,每天都有来自新疆的车队,车队里有很多维吾尔族司机。一天,西战团举办了一场慰问新疆车队的联欢会,联欢会上,一个维吾尔族司机即兴演唱了一首简短的维吾尔语歌曲。这种来自西域的音律和节奏,让王洛宾如获至宝。会后,他找到那位司机,请求对方再唱一遍这支民歌。

他是大名鼎鼎的西部歌王,一生因歌起又因歌落,三次入狱,饱受20年牢狱之灾,仍不忘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民歌

王洛宾向民间艺人学习请教

经朋友翻译,王洛宾得知歌词的大意是,新疆有个达坂城,那里住的一位姑娘叫康巴尔汗,她的辫子长得能够拖到地上,我想要娶她做老婆,赶着马车去娶亲。但是,朋友翻译的歌词既不具美感,也不便于传唱。王洛宾没有灰心,他连夜编写了歌词,又重新改编了旋律。

他是大名鼎鼎的西部歌王,一生因歌起又因歌落,三次入狱,饱受20年牢狱之灾,仍不忘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民歌

《达坂城的姑娘》手稿

第二天,在欢送新疆车队的联欢会上,王洛宾登台用汉语演唱了自己改编的《达坂城的姑娘》,明快活泼的曲调和幽默轻松的歌词收获了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一时间,《达坂城的姑娘》风靡兰州的大街小巷,并很快唱响国内外,成为世界各地人民都喜爱的歌曲。

他是大名鼎鼎的西部歌王,一生因歌起又因歌落,三次入狱,饱受20年牢狱之灾,仍不忘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民歌

1994年11月,王洛宾在达坂城参加《达坂城的姑娘》塑像落成仪式

这是王洛宾改编的第一首维吾尔族民歌,那一年,王洛宾25岁。

掀起你的盖头来

掀起了你的盖头来/让我看你的眉毛/你的眉毛细又长呀/像那树上的弯月亮

掀起了你的盖头来/让我看你的脸儿/你的脸儿红又圆呀/好像那苹果到秋天

1938年,王洛宾随团在河西走廊宣传演出时,从一位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商人那里记下了一首在南疆喀什地区流传的民歌《亚里亚》。

这本是南疆的一种乡土游戏。秋收时节,在麦场上休息时,由一位老汉穿上妇女的服装、戴上盖头,然后作出扭捏的动作。一个青年在他身旁边唱边跳,最后掀开盖头,却看见盖头里原来是一位白发老汉,大家哄堂大笑,然后继续劳动。

1939年,王洛宾在青海西宁昆仑回民中学任音乐老师时,利用这个本无多少艺术价值的音乐和舞蹈素材,为刚成立不久的青海儿童抗战剧团编写演出节目,于是便有了《掀起你的盖头来》。

他是大名鼎鼎的西部歌王,一生因歌起又因歌落,三次入狱,饱受20年牢狱之灾,仍不忘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民歌

1994年,王洛宾在联合国演唱自己创作的歌曲

后来,有人将《掀起你的盖头来》带到了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这首来自大西北的民歌,立即受到重庆及国内音乐爱好者的欢迎。

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

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她那粉红的笑脸/好像红太阳

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

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1939年7月,导演郑君里带领电影队前往青海省海晏县金银滩草原,准备拍摄反映各族人民生活的纪录电影《民族万岁》,王洛宾随剧组一道,顺便到草原上采风。

他是大名鼎鼎的西部歌王,一生因歌起又因歌落,三次入狱,饱受20年牢狱之灾,仍不忘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民歌

拍摄电影《民族万岁》时留影

当时身在西宁的王洛宾被郑君里特邀参加演出,金银滩千户长同曲乎家十七岁的女儿萨耶卓玛饰演牧羊女,王洛宾则穿上了藏袍,充当帮工,与卓玛姑娘一起赶羊。

他是大名鼎鼎的西部歌王,一生因歌起又因歌落,三次入狱,饱受20年牢狱之灾,仍不忘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民歌

卓玛姑娘在《民族万岁》中的留影

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王洛宾与卓玛姑娘并肩策马疾行。许是沉浸在了这种美好的感觉中,赶羊的时候,王洛宾一不留神在卓玛的马屁股上抽了一鞭子,马儿受惊狂奔起来,马背上的卓玛姑娘回头看了他一眼,好像是很生气又好像是很高兴。不一会,卓玛悄悄溜到王洛宾身后,用牧羊鞭轻轻在他背上抽了一下,像是在替她的马儿报了刚才的一鞭之仇。

他是大名鼎鼎的西部歌王,一生因歌起又因歌落,三次入狱,饱受20年牢狱之灾,仍不忘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民歌

王洛宾在青海草原上欣然起舞

那之后的三天时间里,每当王洛宾到草原上采风,卓玛总是同他一起去,为他做翻译,两个年轻人的心也越走越近。

他是大名鼎鼎的西部歌王,一生因歌起又因歌落,三次入狱,饱受20年牢狱之灾,仍不忘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民歌

王洛宾《在那遥远的地方》手稿

电影拍摄完成后,王洛宾骑着骆驼跟随电影队返回西宁,卓玛和父亲送了他们一程又一程。卓玛姑娘美丽的形象、纯真的笑容以及分别时不舍的神情,勾起了王洛宾的万千思绪,他融合自己在草原上搜集到的哈萨克族民歌《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创作了这首《在那遥远的地方》。

也许是因为这段美丽的情缘,《在那遥远的地方》成为王洛宾一生最珍视的歌曲。去世前,王洛宾叮嘱儿女,将这首歌的歌词,刻在了自己的墓碑上。

阿拉木汗

阿拉木汗什么样/身段不肥也不瘦

她的眉毛像弯月/她的腰身像绵柳

她的小嘴很多情/ 眼睛能使你发抖

阿拉木汗什么样/身段不肥也不瘦

阿拉木汗住在哪里/吐鲁番西三百六

这也是王洛宾为青海儿童抗战剧团的孩子们改编的歌舞节目之一。

在吐鲁番及哈密一带的传说中,阿拉木汗是一个美丽善良、多才多艺的维吾尔族姑娘,旧时曾经被邀请到宫廷里,专为郡王和达官贵人表演歌舞,很受欢迎。后来,阿拉木汗的故事被演绎成歌曲在民间传唱。

他是大名鼎鼎的西部歌王,一生因歌起又因歌落,三次入狱,饱受20年牢狱之灾,仍不忘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民歌

赵万顺 《阿拉木汗你在哪里》

当时,身在青海的王洛宾并未到过新疆,更没有见过阿拉木汗,但他却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一个健康、美丽、活泼的阿拉木汗。这是一个艺术家的敏锐和天赋,是王洛宾浪漫诗人情怀的体现。

他是大名鼎鼎的西部歌王,一生因歌起又因歌落,三次入狱,饱受20年牢狱之灾,仍不忘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民歌

新疆本土音乐剧《阿拉木汗传说》


从改编第一首维吾尔族民歌《达坂城的姑娘》开始,王洛宾便与新疆结下了不解之缘。对王洛宾来说,新疆是他的梦想,音乐是他的生命。然而,直到1949年12月,王洛宾第一次才来到了让他魂牵梦萦的新疆。

他是大名鼎鼎的西部歌王,一生因歌起又因歌落,三次入狱,饱受20年牢狱之灾,仍不忘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民歌

《青春舞曲》手稿

现在广泛流传的《哪里来的骆驼队》《我不愿擦去鞋上的泥》《在银色的月光下》《沙枣儿花香》《圆圆的》等一大批新疆民歌,都是王洛宾来到新疆后改编创作的。

他是大名鼎鼎的西部歌王,一生因歌起又因歌落,三次入狱,饱受20年牢狱之灾,仍不忘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民歌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王洛宾在南疆军区文工团教唱新歌

由于历史原因,这些歌曲曾作为“没有作者的民歌”在社会上传唱了几十年。好在,历史终究还是给予了这位历经坎坷的老人最公正的评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王洛宾终于得以在这些作品中署上自己的名字。

他是大名鼎鼎的西部歌王,一生因歌起又因歌落,三次入狱,饱受20年牢狱之灾,仍不忘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民歌

王洛宾与少儿欢唱《青春舞曲》

人们这时才知道,原来在遥远的新疆,有一位“喜戴牛仔帽,眉尖上扬,下唇地包天,脸纹略带倔强,山羊胡子向前撅,对苦乐漫不经心”的老人,他的一生因歌而起,又因歌而落,先后三次入狱,饱受20年牢狱之灾,但仍坚守在美丽的新疆,搜集、整理、创作歌曲一千余首,“透过歌曲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

他是大名鼎鼎的西部歌王,一生因歌起又因歌落,三次入狱,饱受20年牢狱之灾,仍不忘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民歌

王洛宾晚年在创作

人们尊称他为“西部歌王”“民歌之父”,面对突如其来的礼遇和赞美,王洛宾淡淡地说了一句:“我只是西部民歌的传歌者。”

他是大名鼎鼎的西部歌王,一生因歌起又因歌落,三次入狱,饱受20年牢狱之灾,仍不忘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民歌

他是大名鼎鼎的西部歌王,一生因歌起又因歌落,三次入狱,饱受20年牢狱之灾,仍不忘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民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